疫苗的前世今生疫苗行业深度报告一

前言:长生生物疫苗事件无疑是18年夏季最令人瞩目的新闻事件。这场突破底线的事件受到热议和最高领导人批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曾是疫苗的使用者,疫苗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休戚相关。在抗癌药、创新药刷屏的当下,疫苗产品为何一直以来并不吸引眼球?事件后国内疫苗行业是否满盘皆输?本文将对国内疫苗行业进行全景梳理,并重点探讨疫苗市场的未来发展和投资方向。由于本次深度报告篇幅较大,今天我们截取报告中的部分内容,先来了解一下疫苗的“前世今生”。

1疫苗发展史

拯救人类的重要武器

自年英国医生琴纳研发全球最早的牛痘疫苗以来,疫苗作为预防性药物,在患病之前给予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比治疗性药物意义更加重大。早期疫苗大多预防的是严重的、流行度高的传染性疾病,例如牛痘疫苗预防的天花曾经在-年间在全球杀死5亿人,十四世纪的鼠疫曾经导致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疫苗的出现,终结了这种毁灭性的灾难,将人类从生存威胁中解放出来,功不可没。

图表1:历史上重要疫苗发明时间

疫苗的分类演变

现代医学对于疫苗的定义为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或某些成分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从其中可以看出,疫苗可有不同的生物来源、制备技术,以及预防疾病领域。按照以上方面可将疫苗从不同角度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

图表2:疫苗分类

早期的疫苗比较粗放,例如琴纳和中国最早的种痘法均为将含有抗原的病灶组织直接转移给接种对象,安全性低。后期随着对微生物致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减毒疫苗,灭活疫苗提升了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时间。近现代以来,科学家开始在此基础上将抗原分离,采用发酵技术生产大量能够形成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而又不会致病的蛋白质片段或多糖分子等作为抗原,大大提升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为后期多联多价苗的组合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图表3:疫苗品种的发展

2我国疫苗市场概况

规模小,增速低

从市场规模看,年国内疫苗市场规模达到亿,从年以来年复合增长率6.2%,低于国内医药市场的整体增速。

国内整体市场规模与全球亿美元的市场总额相比占比较小,远小于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图表4:中国疫苗市场规模及全球占比

一类苗是市场主体

一类苗占批签发量的大多数

根据中检所批签发的数据显示,我国疫苗市场总供应量较为平稳,年,我国申请签发的疫苗有50个品种,共计批,约7亿人份,同比增长10%。其中,一类苗的批签发量占据60%以上。

图表5:国内疫苗批签发量占比情况

而国际市场最大的品类是呼吸系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脑膜炎双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水痘和带状疱疹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在我国属于二类苗的品种。

图表6:全球不同疫苗类型的市场份额

中生旗下六大所是一类苗供应的主力军

从生产者角度看,国内一类苗主要是国有企业生产,中生集团下六大所和昆明所提供了国内超过70%的一类苗供应。但二类苗的生产则更多来源于民营企业。

图表7:国企民企分别在一类苗和二类苗批签发量上的占比

国内目前有疫苗批签发的企业数量46家,尽管中生旗下六大所和昆明所等国有企业提供了主要的一类苗市场供应,但占全年批签发量80%的疫苗来自于国内20家疫苗公司,这与全球市场相比仍十分分散。全球疫苗市场年销售超过亿美元,其中超过80%市场份额集中到了默沙东、葛兰素史克、辉瑞、赛诺菲巴斯德四家企业,表现为高集中度化的疫苗供应体系。

图表8:国内与全球疫苗市场集中度对比

二类苗迅速成长

数据显示,一类苗近年来整体批签发量基本稳定,同时,尽管发改委在年6月取消了对一类苗的最高限价,但从中标价格来看,一类苗的价格提升并不明显。因此,我们判断过去5年一类苗的国内市场整体并没有显著的规模增长,国内疫苗市场的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二类苗。

图表9:国内一类苗的批签发量和价格变化

二类苗具有消费属性,价格普遍远高于一类苗,且从批签发上可以看出17年二类苗的批签发量呈现近20%的增长。

图表10:部分疫苗中标价对比

图表11:二类苗批签发量变化

我们认为16年一票制后的渠道恢复是重要原因,此外,供应品种的增加,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年底流感疫情的爆发都是17年二类苗市场快速增长的催化剂。

图表12:国内市场二类苗的品种组成

从年批签发的二类苗组成可以看出,狂犬疫苗,流感裂解疫苗,水痘疫苗等是国内二类苗市场的主要品种。剔除狂犬疫苗等非主观选择性的品种,我们看到自16年起新增EV71,HPV疫苗等品种批签发量快速增长。

图表13:年起二类苗品种加快上市

3国内疫苗市场未来趋势

一类苗市场维持稳定

我们认为,一类苗由于国家保障制度下已经实现对新生儿的全覆盖,随着我国新增人口水平的可预见性,一类苗市场使用量基本饱和。因此我们认为一类苗在量的提升方面空间很小。

价格方面,一类苗一直以来价格受国家限制,尽管年发改委取消了药品最高限价,但从近两年的一类苗采购价格表现上看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提升。我们判断是技术的普及性和国家采购的方式决定了一类疫苗缺乏议价能力。

此外,本次疫苗事件中长生生物和武汉所均被发现百白破疫苗出现效价不合格的情况,我们认为这将为国家对于一类苗的监管敲响警钟,一类苗生产企业的生产和质量体系将在监管机构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zd/51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