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德
章以诺:疫苗乱相的根本出路在于回到狂犬病疫苗之父巴斯德之信
法国微生物学家,狂犬病疫苗首位研究者巴斯德之后,在免疫疫苗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竟然是一位中国人。他就是汤飞凡(年7月23日--年9月30日),他被公认为世界“衣原体之父”,他曾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人,说他是世界疫苗的领跑者,中国疫苗之父并不为过。
△汤飞凡
他生产了中国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首支班疹伤寒疫苗。还曾用自己的眼睛做实验,成功分离出沙眼病的衣原体,他成为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个中国人。并将沙眼发病率从将近95%降至不到10%。
他生产的疫苗曾广泛服务于二战联盟国。抗战结束后,生产出中国自己的卡介苗和丙种球蛋白。成功遏制年华北鼠疫大流行,研制出中国的黄热病疫苗。
他领导选定的牛痘“天体毒种”和由他建立的乙醚杀灭杂菌的方法,能在简单条件下制造大量优质牛痘疫苗,为我国提前消灭天花奠定了基础。他是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专家,是中国免疫学奠基人。
在他死后的第三年(年),人们采用其研究的方法,成功消灭天花病毒,比其他国家早了16年。
国际沙眼防治组织因此要将他推荐为诺贝儿奖候选人,哪里知道这位疫苗研究奇才竟然已经含冤而死二十多年。
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权威李约瑟爵士在得知他的死讯后给北京生物技术研究所的一封信里说:“回顾能结识你们国家的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公仆,感到荣幸。”他称赞汤飞凡是“19世纪英国谚语里的‘人类的朋友’”,是“预防医学领域里的一位顽强的战士。”
国际上破例给他颁奖:年国际沙眼防治组织向他颁发了沙眼奖状和奖金;国内也特殊对待这份殊荣:年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汤飞凡一家三口
汤飞凡已逝,
谁来领这些奖啊?
谁培养了汤飞凡?
医功赫赫,在去留之间,
为何留在了这边?
谁有逼死了汤飞凡?
答案在历史长河里,
但杀人的基因还潜伏着,
警惕幽灵附体……
戊戌七君子杀头前一年,
汤飞凡出身在7月23日出生在湖南醴陵汤家坪,
从小天赋并不过人,
但倔犟好胜的天性带给他学习极为刻苦的秉性。
清末废除科举后,
他在12岁那年随叔父到长沙,
进了城南小学。
那时,谈论维新、改革,
“学西方、学科学,振兴中华”
正启蒙着中国。
汤飞凡也不例外,
15岁时他考入甲种工业学校,
准备学一门技术来报效祖国。
上帝的旨意是测不透的,
年宣教士、教育家胡美博士(EdwardHicksHume)
和颜福庆创建了湘雅医学院
(现在全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这是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首届招生,
湘雅入学考试需要考英语,
没有学过英语的汤飞凡并未气馁,
汤飞凡大胆去报名投考。
他竟然请求主考的美国牧师胡美暂免试英语,
随后补考。
胡美牧师被他的勇气和决心所感动,
答应了他的请求。
他终于被破格录取了,
第一班招生30名,
经过激烈的考核选拨,
到年毕业时只剩下10名,
汤飞凡是其中之一。
胡美博士怀着信仰办学,
教出来的汤飞凡顶呱呱。
入学7年之后,
获得医学博士。
当很多同学要拉着他要开业行医时,
他选择了哈佛深造,研究细菌学和传染病。
他远赴的理由是:
“当一个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病人?
如果发明一种预防方法,
却可以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
年秋,
汤飞凡接到颜福庆的信,
希望他回国到中央大学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前身)任教。
恩师之约,
共图祖国的医学教育大业,
汤飞凡重义轻利,
本就有着振兴中国医学的志向,
将抽象理想变成现实,
回到苦难的中国。
△汤飞凡在中央防疫处合影
年,
汤飞凡在上海建立了一个简陋的实验室开展研究,
主要研究对象就是沙眼病。
沙眼病当时还是顽疾,
致盲率在55%,
汤飞凡挽回了无数眼盲边缘的人,
直到被事变耽搁,
不得不一边抗战,
一边医学研究。
在战争年代,
更多的人死于瘟疫而不是战争。
汤飞凡意识到留下来抗战的重要性,
放弃了英国的科研邀请,
接受了中央防疫处的邀请,
留下来成为了防疫处的主要负责人。
△显微镜下的沙眼衣原体
二战时期,
辗转大西南,
中央防疫处成为盟军在亚洲地区最重要的防疫供给中心,
给军民提供了防疫的保障,
为二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战后,
他在防疫处边建设边生产。
年春天已恢复了牛痘苗等急需制品的生产,
非国统区也获得10万支疫苗。
年1月,
他深爱这片土地,
在去留抉择的时候,
选择了留下,
继续研究沙眼病。
防疫处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
汤飞凡继续担任所长。
该所承担着控制对人民威胁极大的传染病的流行预防的艰辛任务。
在全所职工的努力下,
疫苗制品产量年比年增加了7倍,
年又比年增加了13倍。
当北方鼠疫流行时,
为了控制疫情,
需大规模接种鼠疫减毒活菌苗。
而国内没有这种活菌苗,
只好从苏联进口,
仍不能满足需要。
汤飞凡亲自领导一个组突击研制,
只用了两个多月,
就制造出菌苗余万亳升。
当非洲和中美洲许多地区有黄热病流行时,
到这些地区的人员需注射黄热病疫苗,
此种疫苗国内也没有。
汤飞凡用年从美国获得的无毒病毒株17-D,
制出了活疫苗。
△汤飞凡和他的团队
为了扑灭天花,
汤飞凡研究出来的乙醚杀菌法,
中国早在50年代就实行普种牛痘。
该所在简陋的条件下迅速增加了痘苗产量,
每天产量已超过10万支,
为全国消灭天花作出贡献。
后来中国在年就消灭了天花,
比全球消灭天花早了整整16年。
在汤飞凡撸起袖子加油干时,
年中国爆发了政治上的
“拔白旗、插红旗”运动。
汤飞凡从疫苗之父,
瞬间变成了资产阶级学术权威。
民族精英秒变民族败类,
医学家变走狗、美特,
骑在人民头上并把沙眼病毒研究成果
送给外国人的卖国贼……
年9月30清晨,
不堪其辱的汤飞凡
最终心灰意冷
上吊自杀离世。
△汤飞凡工作照
上帝差遣了这样的“天使”给中国,
我们却把他逼死了!
哎!本该50年代末就能有中国人得诺贝医学奖的,
直到年屠呦呦得诺贝尔奖,
这也是现代医学中国落后的时间距离吧!
在年SARS肆虐中国时,
专家预言疫苗研制至少需要3年时间,
有位多年在卫生部门工作的老干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禁不住感叹道:
“汤飞凡若在,何至于此!”
汤飞凡不在这非凡的六十年时光,
高楼大厦、高速公路、高铁飞机,
未能给打转转的死水搅动。
六十年前的疫苗领跑者,
如今堕落成造假害人的恐怖
……
今逢疫苗乱,
尤思汤飞凡!
呜呼哀哉,
无尽悲哀!
从汤飞凡自杀到梁漱溟先生离世正好30年,
那时梁漱溟先生问:
“这个世界会好吗?”
又30年过去了,
中国人彷徨无安息的灵魂何处寄?
如同空谷的回音
一声叹息归尘土
……
已有的事,
后必再有;
已行的事,
后必再行。
日光之下,
并无新事。
——传道书1:9节
如今,
胡美牧师的后继者,
仍然在这片土地上传道:
“天国近了,
你们应当悔改!”
——马太福音3:2节
中国人会信需要认罪,
应该悔改吗???
(年7月24日上午,综合资料微编)
我心里涌出美辞。
我论到我为王作的事,
我的舌头是快手笔。
(诗篇45:1)
其他方式支持声响文艺工作室:支付宝()
章以诺我手写我心,问有谁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