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ldquo疫苗危机rdquo

(这是社论团队年第S38次推送)

编者按

这些天关于山东问题疫苗大案波澜汹涌,由于疫苗接种是公共卫生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块,于是继多年前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中国可能正在掀起新一轮对公共机构的信任危机。但与奶粉不同,疫苗除了人为问题外,疫苗本身即使合格,也存在安全风险。在欧洲,随着人们对疫苗安全性认知的增加,给不给孩子打疫苗已经成为欧洲家长的一个艰难抉择,如何增进民众对疫苗的“积极需求”已经是欧洲公共卫生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史学家看来,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罪魁祸首不是人发明的枪炮,而是天花。15世纪末,美洲居住着-万原住民,欧洲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送给了印第安人,约年后,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万人。天花、黑死病和霍乱等瘟疫在历史上造成的死亡可谓触目惊心。直至年代,英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病的牛痘疫苗,人类才开始免遭这些传染性瘟疫的威胁。

在健康专家和医学团体看来,疫苗是公共卫生获得成功最为重要的一道措施。但对于个体来说,疫苗的大功劳并不是个体接受疫苗的充分条件。由于疫苗本身存在的安全风险,在欧洲,民众怀疑疫苗的好处,非常担心它的安全问题,这种担心正在变成一种普遍的“疫苗忧虑”。对于欧洲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而言,他们非常担心民众的忧虑转变成拒绝疫苗接种。

随着契努克人与白人贸易的增多,白人的流行病也开始在契努克人中间蔓延,天花、虐疾、麻疹等曾在欧洲肆虐的传染病将印第安人们的生命无情吞噬。当年刘易斯的探险队从哥伦比亚河漂流而下的时候,沿河有数百个契努克人的村落,然而当疾病得到控制时,沿河两岸所剩下的,只有空荡荡的长屋和匆匆撅出的坟冢——90%的契努克人已经从这片土地上消失了。

欧洲经验

OhidYaqub等人()梳理年以来德国、荷兰、瑞典、丹麦和英国等欧洲多国的调查研究发现,普通民众支持疫苗接种最主要的两条,一是医学机构的建议或国家政策的指导,二是自我保护的需求。总的来看,支持的理由一个突出性质是它们不基于科学本身,而更多是来自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建议或者疫苗对抗击疾病的好处。相反,疫苗忧虑的态度更多是针对疫苗本身,例如,最突出原因是担心疫苗安全性的不利影响,其次是疫苗控制疾病风险的效果不好。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的分析,OhidYaqub等人()发现欧洲普通民众对疫苗存在普遍的忧虑,只有50%的人认为疫苗接种对所有年龄层的人很重要。疫苗忧虑不是说民众发起反对疫苗接种行动,其最严重的问题在于,未来维持疫苗接种覆盖率的不足。此外,他们还发现,欧洲民众在支持或反对疫苗的各种原因中很少与疫苗接种知识缺乏有关,更多是各种形式的不信任。调查结果中,充斥着“不信任医生”,“不信任政府”,“不信任制药公司”。这种不信任的结果是,在荷兰,民众对于疫苗不再仅仅是忧虑,而是更为强烈的——直接拒绝疫苗接种。

欧洲民众支持和反对疫苗接种的理由

从医学角度看,要根除一种疾病,并不需要所有人都接种疫苗,只需要大多数人群接种疫苗就可以了;所以,如果你不喜欢接种疫苗,只需要等待足够多的人接种后产生的“群体免疫”来为你提供保护(HarryCollinsTrevorPinch,)。这就是为什么个体未必一定要疫苗接种,而公共部门担忧疫苗接种覆盖率不足的关键所在。这也是为什么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可能产生疫苗忧虑,由于信息优势,他们比教育程度低的人更容易拒绝疫苗接种(OhidYaqub,SophieCastle-Clarkeb,NickSevdalisc,JoannaChataway,)。

OhidYaqub等人()认为要解决民众的疫苗忧虑,提高民众对疫苗的“积极需求”,欧洲各国重建公共机构的信用和合法性是关键。针对欧洲医疗专业人员在疫苗接种中不擅长与病人沟通,权威性不足,以及民众越来越多使用互联网获取疫苗安全性信息的现象,他们提出要建立网络在线平台,吸引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医疗机构与心存疑虑的民众进行持续对话,通过无处不在的日常健康交流与对话,建立民众对卫生部门的信心,进而安心接受疫苗接种。

中国危机

从上述欧洲研究,我们很容易想到当前及未来中国公共卫生管理将遭遇的困境:第一,当下问题疫苗大案将使中国民众对卫生防疫医疗服务和监管体系产生普遍的不信任;第二,人们接触到疫苗的信息越来越多,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更多了解,民众心安坦然地接受疫苗接种的可能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对接种的各种忧虑;第三,当人们了解到“群体免疫”的机制时,在民众中会出现更多疫苗接种的“搭便车”行为,届时很可能在卫生防疫中产生“囚徒困境”的局面。进一步而言,当前的问题疫苗大案可能催化后两者的发生进程。

但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中国政府可能面临比欧洲更大的困难。因为当前发生的疫苗大案引致的信任危机,如釜底抽薪般抽掉了解决疫苗忧虑和接种搭便车的特别关键的信任和合法性。从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国人至今仍对国产奶粉心存巨大疑虑,很多时候只是被迫接受国产奶粉)来看,上述局面的严重性不会轻,而只会更严重。如何应对“疫苗危机”,我们认为,公共卫生防疫系统的改革与加强管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需要对民众的“疫苗忧虑”展开调查,把握民众的社会心理趋势,尽快设想重建公信力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YaqubO,Castle-ClarkeS,SevdalisN,etal.Attitudestovaccination:Acriticalreview.[J].SocialScienceMedicine,,c(4):1-11.

[英]HarryCollins,TrevorPinch著,,《勾勒姆医生——作为科学的医学与作为救助手段的医学》.雷瑞鹏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文献编译:范长煜,王佳

头上星空

心中道德

社论前沿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yy/74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