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图片,可保存及分享
转眼,谷雨将至,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静悄悄来啦
此时,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雨水依旧不断,养生主要以祛湿健脾、补阳养肝为主,可适当多吃以下这些食物——
吃1豆,湿气全赶跑
1赤小豆在古人的眼里,赤小豆堪称祛湿“神医”,可不是其他食物能够匹敌的。
中医认为,赤小豆性平,味甘、酸,能清热退黄、解毒排脓。而赤小豆最主要的功效,是利水湿,消水肿。尤其在湿气缠身的春末,更少不了它。
★红豆入膳,赤小豆入药,别搞混!
红豆煮熟后容易变得粉糯,一般多用于日常食用,有助补血养血。
赤小豆不易煮烂,功效比红豆强些,非常适合入药,可以利湿消肿、清热退黄、解毒排脓。
赤小豆炖鲤鱼汤
做法:取赤小豆克,一条一斤以上的鲤鱼,一起熬汤,少放盐等调料,喝汤吃鱼。
功效:鲤鱼能利水,和赤小豆一起煮,利水作用更强,容易水肿的人也可常喝。
吃2菜,清肝火、平肝气谷雨前后,阳气升发过旺,易引动肝火,加上雨水较多,湿热很容易就找上门。此时不妨多吃点性平的蔬菜,如菠菜、荠菜、小白菜等,以平肝气、养肝阴。
1荠菜荠菜,味甘性平,能健脾益胃、利水消肿、止血明目,可治疗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等病。
荠菜可做菜做汤,常吃可以清热去火,平肝养阴,最适合暮春时节食用。
凉拌荠菜
食材:荠菜,香干,芝麻油,酱油,醋。
做法:荠菜洗净焯水后,切碎;香干切丁,与荠菜碎拌一起;浇芝麻油、酱油、醋即可。
2菠菜菠菜性味甘凉,有滋阴平肝,清理毒素,助消化的作用,对于肝阴不足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除此之外,菠菜根的营养也不低,含有更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能促进肠道的蠕动,预防、缓解便秘,可以洗净后与菠菜一同烹饪食用。
★菠菜配豆腐,易长结石?
草酸虽会与钙结合形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但在烹饪过程中,菠菜中的草酸会大量减少(开水焯烫60秒即可去除80%草酸),故不必担心产生结石。
蒜蓉炒菠菜
材料:菠菜一把,蒜蓉适量。
做法:菠菜焯水捞出,攥干水分备用,大蒜切末。炒锅放少许油烧热,放入蒜末炒香,然后放入菠菜翻炒一会,加入盐调味即可。
喝3汤,养出好肠胃谷雨前后,天气反复多变,体质虚弱的人就很容易出现脾胃失调,表现为情绪低落,胃纳变差,出现没有规律的腹泻,夜间睡眠质量下降等。此时,不妨多喝以下3种汤:
1红枣姜汤与枸杞相似,红枣也是常见的补气药。中医认为,红枣味甘、性温,入脾、胃二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养肝之效。与生姜同煮,可以解表散寒,预防感冒,还能帮助调养脾胃,温中止呕,最适合此时食用。
★吃红枣,一日别超过10枚!
红枣吃多容易助长体内湿气,引起腹胀、胃胀等。
建议常人每日食用量应控制在10枚之内,脾胃不好的人每天吃3、4枚即可,痰湿体质、舌苔黄厚者应酌情减少。
红枣姜茶
原料:3~5片生姜(干姜),红枣6颗,红糖适量。
做法:将生姜和红枣一起用开水冲泡,或用沸水煮5分钟,加适量红糖调味即可。
2茯苓淮山汤茯苓健脾益气,淮山补虚健脾,莲子善补五脏不足,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的作用;芡实能益精气,令人耳聪目明,并能补脾祛湿,具有“补而不峻”的特点。
四物相配煲汤,汤味清淡甘甜,能健脾养胃、补益虚劳。
茯苓淮山汤
原料:猪脊骨克、茯苓20克、鲜淮山(即山药)克、芡实20克、莲子20克、食盐适量。
做法:猪脊骨洗净焯水;芡实、莲子温水浸泡1小时,沥干备用。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沸,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
3谷麦芽山楂瘦肉汤谷芽和麦芽,均有消食健胃、化积的作用,两者常配伍为用。
山楂能化解油腻,缓解饮食积滞,茯苓和陈皮能健脾祛湿。一起煮汤,可以开胃健脾,腹胀、湿气重的人群,更为对症。
谷麦芽山楂瘦肉汤
材料:谷芽、麦芽、山楂各10克,茯苓20克,陈皮3克,蜜枣1个,生姜3片,猪瘦肉克。
制作方法:药材稍浸泡,洗净;瘦肉洗净切大块。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武火滚沸后,改为文火煲1.5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今日动动脑
白菜、生菜、菠菜、榨菜,哪个最有时间?留言一起分享
编辑:violet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给养生君点个"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