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风热
开头今天我们来看与发热相关的草药,文章内容供讨论学习用,若有相应症状,为安全起见,请及时就医,不可自治,以免延误。
流感与伤寒温病普通感冒多散发、呈自限性,不会出现大范围流行,而流感发病急、传变快,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古代疫病的流行与气候、战争、人口迁移密切相关。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灾疫连年,民不聊生。
曹植《说疫气》描述当时疫病的惨状,曰“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据《汉书·中西域传》记载,匈奴人将牛羊埋在汉军行走的通道以及需要使用的水井中。
将沾染疫毒的皮衣献给皇帝,将感染病毒的战马捆缚前腿送放到长城脚下,使汉军染上疫病丧失战斗力。
汉人面对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毫无免疫力,使东汉末年中原人口急剧减少,最终东汉灭亡。
《伤寒论》《伤寒论》中描述的“伤寒”是以寒邪致病为证候特点的寒性瘟疫而并非普通的感冒。
将急性传染病按照症状进行分类可分为发热伴呼吸道症候群(流感、禽流感)、发热伴出疹症候群(麻疹、天花)、发热伴脑炎。
脑膜炎症候群(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热伴腹泻症候群(菌痢、霍乱)、发热伴出血症候群(鼠疫、流行性出血热)。
至明清时期由吴又可、戴天章、余师愚为代表的温疫学派已认识到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与感受时行疫毒有关。
林佩琴《类证治裁·伤风》中首次提出“时行感冒”之名,曰“时行感冒,寒热往来,伤风无汗,参苏饮、人参败毒散、神术散”。
吴鞠通创立辛凉三剂,银翘散为辛凉平剂、桑菊饮为辛凉轻剂、白虎汤为辛凉重剂,在现代外感热病的治疗中仍被广泛应用。
热性流感发病初期热象明显,可表现为高热、咳嗽、口渴、咽痛。常用方剂包括银翘散、桑菊饮、白虎汤、防风通圣散等。
与发热相关草药01薄荷薄荷性凉味辛,归肺、肝经。薄荷全草入药,具有发汗、散风热和止痒等功效。
其所含薄荷脑和薄荷油等成分在医药上广泛用于驱风、防腐、消炎、镇痛、止痒、健胃等药品中。
薄荷具有发汗解热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还可用于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
02广防风广防风来自于唇形科,广防风属。别名排风草、全草入药,为民间常用药草。
治风湿骨痛、呕吐腹痛、胃气痛、皮肤湿疹、搔痒、乳痈、疮癣、癞疮以及毒虫蛟伤等症。
祛风解表,理气止痛。用于感冒发热,风湿关节痛,胃痛,胃肠炎;外用治皮肤湿疹,痈疮肿毒等。
壮药称之为白紫苏,治百日咳、感冒、鼻衄、风湿、皮肤疮疡、骨髓炎。
清赵学敏记载驱风发表,行气疏滞。治感冒身热,腹痛,呕吐,四肢麻痹,蜂、蝎、虫伤。
03烟管头草烟管头草来自于菊科,天名精属,别名杓儿菜、烟袋草。
烟管头草药用其干燥全草,于秋季结果前采挖。烟管头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主治感冒发热、高热惊风、咽喉肿痛、痄腮、牙痛、尿路感染、淋巴结核、疮疡疖肿、乳腺炎等。
贵州苗族地区将其作为民族药野烟叶使用,是成方制剂《双羊喉痹痛颗粒》中的君药,主抗菌消炎。
04东紫苏东紫苏来自于唇形科,香薷属,别名牙刷草。植株含芳香油,新鲜植株得油率0.25-0.3%,油无色。嫩尖亦可当茶饮用,有清热解毒之效。
全草入药,治外感风寒、感冒发热、头痛身痛、咽喉痛、虚火牙痛、消化不良、肚泻、目痛、急性结膜炎、尿闭及肝炎等症。
05爵床爵床来自于爵床科,爵床属。别名疳积草,全草入药,治腰背痛、创伤等。
本品在东汉前已载入《神农本草经》,但宋代以后很少入官药而沦为草药。
哈里哈拉:全株用于感冒发热,疟疾,肠炎,肝炎,肾炎,水肿,乳糜尿《滇省志》。
汪南俄:全草治疗感冒发热,咳嗽,喉痛,疟疾,黄疸,肾炎浮肿,筋骨疼痛,小儿疳积,跌打损伤《怒江药》。
全草(爵床):微苦,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用于感冒发热,疟疾,咽喉肿痛,小儿疳积,痢疾,呕吐,肝炎,水肿,小便淋痛,痈疮疖肿,跌打损伤。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记载爵床“性寒,味微苦。主治腰脊痛、除热、疗血胀下气、杖疮、辟瘟疫邪气。”
06盐肤木盐肤木来自于漆树科,盐肤木属。
本种为五倍子蚜虫寄主植物,在幼枝和叶上形成虫瘿,即五倍子,可供鞣革、医药、塑料和墨水等工业用。
幼枝和叶可作土农药。果泡水代醋用,生食酸咸止渴。种子可榨油。
盐肤木根入药为“盐麸子根”,有去风,化湿,消肿,软坚的功效;治感冒发热,咳嗽,腹泻,水肿,风湿痹痛,跌打伤肿,乳痈,癣疮,消酒毒。
07头状花耳草头状花耳草来自于茜草科,耳草属。别名凉喉茶,全株散寒通络,养血截疟。用于感冒,疟疾;外用于骨折。
须白菜:全草治急性黄疸性肝炎,肾炎,咽炎,胃炎,胆囊炎,泌尿道感染,肠胃炎,疟疾,感冒发热,流感,小儿麻痹《滇药录》。
08野拔子野拔子来自于唇形科,香薷属。别名皱叶香薷,枝叶可入药,为西南各省常用中草药。
治伤风感冒、消化不良、腹痛腹胀、上吐下泻、胃肠炎、绞肠痧、伤寒发热、痢疾、鼻衄、咳血、产后腹痛、外伤出血、烂疮、蛇咬伤等症。
又花繁多而花期长,适作冬季蜜源植物。
09芫荽芫荽来自于伞形科,芫荽属。别名香荽,茎叶作蔬菜和调香料,并有健胃消食作用。
果实可提芳香油;种子含油约20%;果入药,有驱风、透疹、健胃、祛痰之效。
中医以全草入药,性温,味辛,功能解表,透发麻疹,内有驱风,健胃和刺激的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麻疹,消化不良、感冒风寒、流行性感冒、发热头痛、痢疾下血,还可以治疗高血压,外用有镇痛效果,还对某些食物中毒有解毒作用。
10一枝黄花一枝黄花来自于菊科,一枝黄花属。别名金锁钥,全草入药,疏风解毒、退热行血、消肿止痛。
主治毒蛇咬伤、痈、疖等。全草含皂苷,家畜误食中毒引起麻痹及运动障碍。
骂袍:全草治肝炎,感冒发热,肺炎,肺结核,肠炎,痢疾,青蛇咬伤,疮疖,跌打损伤《桂药编》。
全草治感冒,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疮疖肿毒,全草治疗高烧不退或感冒头痛及全身疼痛《苗医药》。
土柴胡:全草治寒热往来,外感风寒,头身疼痛,毒蛇咬伤,刀伤《畲医药》。
11细叶水团花细叶水团花来自于茜草科,水团花属,别名水杨梅。
茎纤维为绳索、麻袋、人造棉和纸张等原料。全株入药,枝干通经;花球清热解毒、治菌痢和肺热咳嗽;根煎水服治小儿惊风症。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