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
为人子女者不可不知医,
不知医谓之不孝;
为人父母者不可不知医,
不知医谓之不慈!
为了弘扬佛陀慈悲渡生大爱,禀承五千年中医养生文化,引领健康生活,慈医阁张医生于年10月13日开讲第二十二节《董氏奇穴针灸疗法》。
上唇穴、下唇穴
取穴:上唇穴取穴当膝盖下缘,膑骨韧带上。
下唇在膝盖下缘约一寸处。
主治:唇痛、白口症。
针刺法:用三棱针点刺膝盖下缘膑骨韧带上及其邻近区出血。
经验:(一)唇痛即嘴唇生疮或发炎而痛,白口症类口腔炎,此大都为胃热所起,可于四花穴一带放血,而后于上下唇穴放出恶血,或用五分针针刺三分,出针时,摇大其针孔,放出恶血,以泻其热。
(二)口唇肿痛、膝盖肿痛可就上下唇穴放血。
(三)舌强难言,可于本穴点刺放血。
(四)取象法:对应眼睛和女性阴唇部,故治眼睛、女性阴唇部之病。
下三皇穴
天皇穴
取穴:在胫骨头之内侧髁下缘凹陷中,去膝关节二寸五分。针深1.5至2寸。
主治:胃酸过多、反胃(倒食病)、肾脏炎、糖尿病、蛋白尿、泌尿系统诸症等。
注意:不宜灸、孕妇禁针。
经验:本穴接近脾经之阴陵泉,除治上述病症外,童氏还用以治疗心脏病,对于高血压所引起之头晕、头痛常用之。而对于急性腹泻,小腹绞痛极其特效。该穴点刺出血,治疗膏淋(乳糜尿)极验。
肾关(天皇副)
取穴:在天皇穴直下1.5寸,胫骨之内侧。针深1寸至2.5寸。
主治:胃酸过多、倒食症、眼球歪斜、散光、贫血、癫痫、精神病、眉棱骨痛,鼻骨痛、头晕、肾亏、坐骨神经痛、腰痛。
运用:治胃酸过多,倒食症为天皇穴之配针。
经验:天皇副穴又名肾关,为补肾要穴,凡肾虚诸症皆有显效。另外治疗两手发麻或疼痛及肩臂不举(五十肩),尤为特效。针后今其活动手指或抬举肩臂,可立见奇效。
地皇穴
取穴:在胫骨之内侧,距内踝骨7寸。针深1寸至2寸。
主治:泌尿系统诸症。
注意:孕妇禁针。
经验:本穴接近脾经之漏谷穴。本穴与肾关穴、人皇合称下三皇,配通肾、通背为治疗肾亏、肾炎、糖尿病之特效穴。
人皇穴
取穴:在胫骨之内侧前缘,距内踝上三寸。针深一寸至二寸。
主治:淋病、阳痿、早泄、遗精、滑精、腰脊椎骨痛、脖颈疼痛、头晕、手麻、糖尿病、血尿、肾脏炎,肾亏之腰痛、眼痛、腹泻、神经性皮炎等。
注意:孕妇禁针。
经验:本穴即牌经之三阴交穴,该穴与地皇、肾关同用,主治范围大致为肾亏引起诸病均有疗效,治神经衰弱极有效。
侧三里穴、侧下三里穴
侧三里
取穴:阳陵泉下1.5寸,贴骨前缘下针。针深1.5寸。
主冶:牙痛、面神经麻痹、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阑尾炎疼痛。
指法:指按、指压或用硬物点按刺激,7~15分钟。
经验:侧三里与侧下三里两穴临床上同时取用。
侧下三里
取穴:侧三里直下2寸处(如下图)。针深1.5寸。
主治:牙痛、面神经麻痹、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阑尾炎疼痛。
指法:指按、指压或用硬物点按刺激,7~15分钟。
经验:侧三里与侧下三里两穴临床上同时取用,均取健侧穴位,该组穴治疗偏头痛、手腕扭伤、脚跟疼痛不能着地等均极有效。用于治三叉神经痛,若配伍听宫穴,有殊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作传统文化公益分享,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平台删除
慈医经络养生阁白癜风怎么治疗的白癜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