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月三要吃鸡蛋
从小,在我们湘乡人的生活里,每年的三月三吃鸡蛋是必须做的一件事,为什么三月三要吃鸡蛋呢?
小时候每到三月三,妈妈就会念叨“今天三月三,要吃地菜煮鸡蛋啊,吃了这种鸡蛋祛风除湿,一年到头腰腿不会疼,也不会头昏!”这个传统习俗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很多朋友都会奇怪三月三为什么吃鸡蛋?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有什么含义吗?
01三月三地菜煮鸡蛋的传说湘乡的地菜其实就是荠菜。据传,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在外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头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菜,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病即痊愈。此事传开,人们都纷纷用地菜煮鸡蛋吃,热潮遍及城乡。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荠菜煮鸡蛋,就形成了风俗。以后逐渐传开盛行起来了。此外,地菜煮鸡蛋还可以祛风湿、清火,而且还可预防春瘟,即一些流行性疾病,如流行感冒、流脑等。我们湘乡及周边地区湿气比较重,南北朝之前还被中原人称为烟瘴之地,地菜煮鸡蛋不仅味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深受湘乡人民的喜爱!
02地菜煮鸡蛋的做法三月三,地菜煮鸡蛋,是我们湘乡家喻户晓的一个民间风俗。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从田野里采来一把地菜,洗净后放入锅内,加适量水,配上当归、黑豆、片糖等佐料,同鸡蛋一起煎煮(根据个人喜好还可以放桂皮、八角、五香等)。鸡蛋煮熟后捞起即可使用,这既是美味食品,又可以健身治病。地菜又名荠菜,湘乡话叫地菜子。地菜虽是野菜,但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而且钙、铁的含量也比较高,具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效。《本草纲目》载:佛家常以荠菜作挑灯杖,据说夏日可驱除蚊虫,故荠菜又名护生草。
温馨提示:三月三的鸡蛋虽好,但也不能吃太多哦!小编到网上一查
原来地菜还有这么好的药用价值。
1白内障、夜盲症地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对白内障和夜盲症等眼疾有一定治疗作用。
2清洁肠道、降低血糖地菜可使胃肠道清洁,还可以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同时降低血糖。
3降血压地菜含有乙酰胆碱,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血液及肝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而且还有降血压的作用。
4抗菌消炎地菜所含的登皮甙能够消炎抗菌,有增强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还能抗病毒,预防冻伤,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也有疗效。
5减少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患病几率地菜中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所含的维生素C也能阻断亚硝胺在肠道内形成,可减少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几率。
6消肿、明目等其他功效地菜味甘,性平,凉,入肝、肺、脾经;具有和脾,清热,利水,消肿,平肝,止血,明目的功效;主治痢疾、水肿、淋证、乳糜尿、吐血、衄血、便血、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等。
此外,三月三还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上巳节“
三月三上巳节起源甚早,周代就已有之。“上巳”又称“元巳”,是指三月的第一个巳日。
从魏晋时代开始,三月初三就被称为上巳节。除了祭祀之外,人们还给上巳节加上了游玩、娱乐的内容,皇帝要在上巳节赏赐百官,大宴群臣,普通老百姓则要到河边春游、游戏、踏青、作诗、佩兰祓禊,祈福庆祝。近年来各地上巳节活动如雨后春笋一般。汉文化爱好者们身着汉服,交流诗词书法,踏春赏花,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月三春光正好
在家里吃完一碗香喷喷的地菜煮鸡蛋
就赶紧携三五好友踏青赏春
快快出门游玩吧
来源:湘乡广播电视台湘乡视界整理
精彩看点湘乡村民山上捡“宝”收入上万元
湘乡山里的“乌泡子”和好多野果子都熟嘎哩,赶紧来摘!
年历史宫廷贡品经丝绸之路远销东欧湘乡这个土特产你知道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