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铭医院检验科
4月12日下午16:00,门诊送来一份尿乳糜标本,病人来源为泌尿外科,男,53岁,拟诊为“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痛综合征”。按照SOP操作用玻璃试管加入尿液和乙醚充分混匀,离心后取交界层面涂片镜检。肉眼观察未见明显异常,接着扫描全片未见脂肪小滴,其中几个视野却出现了意外发现:
以下是两张低倍视野、一张高倍视野下手机拍照图片(单击图片放大)
仔细用眼观察视野中央部位,隐约可见线头大小的颗粒浮在表面。那么,这些微小的成分会是什么呢?笔者快速回忆了理论知识并查阅科室的书籍,认为形态与螨虫比较接近。
印象中螨虫只是生活在环境中,怎么会出现在尿液里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查找相关的报道。
一、关于螨虫
螨虫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广腹亚纲的一类体型微小的动物,身体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有些小到0.1毫米,大多数种类小于1毫米。螨虫和蜘蛛同属蛛形纲,成虫有4对足,一对触须,无翅和触角,身体结构有别于昆虫。虫体分为颚体和躯体,颚体由口器和颚基组成,躯体分为足体和末体。螨康躯体和足上有许多毛,有的毛还非常长。前端有口器,食性多样,如头皮屑等。
螨虫通常分为尘螨、粉螨、革螨、恙螨等几大类,广泛分布于居室的阴暗角落、地毯、床垫、枕头、沙发、空调、凉席等处,其中尘螨的分布最广、影响最大,螨虫的尸体、分泌物和排泄物都是过敏源,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尘螨的生活史分卵、幼虫、第一期若虫、第二期若虫和成虫五个时期。尘螨的散布主要通过携带。
国内外曾有螨类危害及其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研究,但目前粉螨在人类疾病中的危害尚未引起临床与实验室人员的足够重视。由于粉螨轻而小,可被风吹起,在空中短暂的停留,与人体皮肤接触,引起粉螨性皮炎及皮疹;进入呼吸道后,引起肺螨病;又可随被污染的食物进入消化道,引发肠螨病;还可以通过外阴、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泌尿系统,引起尿螨症。
二、尿螨病相关报道
就螨类寄生在泌尿系统而言,在动物界相当普遍,其寄生方式有:终生寄生和发育过程中其一阶段的寄生;也有些营自由生活的种类偶尔侵入宿主体内的偶尔寄生和有些种类既可营自由生活又可营寄生生活的兼性寄生。关于人体泌尿系统的寄生螨,根据目前研究的结果认为,尿液内检出螨(除污染外),可能为后一种类型,但究竟某些螨类是否在人体内完成生活史或长期生存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尿螨病(Urinaryacariasis)又称泌尿系统螨病,是由某些螨类侵入并寄生在人体泌尿系统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有关尿螨病报道,国外学者Miyake和Scariba在血尿和乳糜尿患者导尿标本中查出螨,赤星能夫、渊上弘()从患者尿中检出螨,Blane和Rollet()在膀胱炎患者的尿液中查出螨,Castellani和Chalmers()在人尿和脓尿中查见异果螨,Dickson()膀胱炎伴蛋白尿的女性病人尿液沉淀物中查出螨,Mackenzie()在肾病综合征、夜尿症、血尿和膀胱炎患者的尿液中查见螨;国内学者杨子庄()在肾炎患儿的尿液中检出螨类,徐秉锟、黎家灿()从肾炎患儿或儿童尿液中查见螨,李朝品()和张恩铎(~)也在尿螨病患者尿液中查出了螨。引起尿螨病的常见螨种主要是粉螨和跗线螨,包括粗脚粉螨、长食酪螨、家食甜螨、粉尘螨、谷跗线螨和赫氏蒲螨。此外,在不同的病例中还发现人围胞螨、种子薄腹螨、人跗线螨、花跗线螨等。
国内李朝品教授等曾对人体内螨病进行过深入调查。—年用皮肤挑刺试验和尿离心沉淀法对安徽省不同职业人群人进行尿螨病流行病学调查,获尿螨病患者69人,其中从事粮食储藏和加工者22人,从事中药材储藏和加工者37人,说明尿螨病与工作环境中螨类孳生密度有关[1]。
张强等报道过婴儿尿液中发现螨虫的个案。叮嘱患儿父母清洗患儿阴部及接触衣褥等,排除污染,次日清晨留取中段尿及时送检仍发现螨虫。询问患儿父母有关患儿接触物品及饮食情况等,得知患儿父母购买过一批超市打折且距生产日期较长的婴儿纸尿裤。医生要求立刻更换患儿纸尿裤,并配合治疗成功[2]。
三、尿螨病的临床应用
蔡茹、王健对经流行病学确诊的69例尿螨病患者进行病史收集、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清总IgE、螨特异性IgE检测、皮肤挑刺试验;对11例尿螨病患者进行膀胱镜检查。发现,尿螨病的一般临床表现是尿路刺激症状、蛋白尿、血尿、排尿不适等。尿螨病的主要特征性临床表现是尿螨阳性、螨抗原皮试阳性、血清螨特异性IgE水平明显增高,膀胱镜检查可活检螨和螨卵。但尿螨病总体上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泌尿系统缺乏特异的症状,若不进行尿螨检查极易与泌尿系统其他疾病相混淆,导致漏诊或误诊[3]。
尿螨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根据目前研究认为:粉螨侵入并寄生在泌尿道内,其颚体和爪刺激尿道上皮,破坏其上皮组织;螨类还具有挖掘的特性,因此除此起尿道上皮的破坏外,还可侵犯尿道的疏松结缔组织,甚至小血管,引起受损局部的小溃疡。Dickson()用膀胱镜检查病人膀胱三角区,发现有螨寄生的部位可见许多紧密聚集的粉红色脓肿。此外,螨类的代谢产物和排泄物还可引起组织的炎性反应,亦或产生免疫病理反应。
李朝品、王健比较了吡喹酮、丙硫咪唑、甲硝哒唑、伊维菌素4种药物对尿螨病的治疗效果,结论是伊维菌素是治疗尿螨病的一种较理想药物,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4]。
四、尿螨病的实验室检查
尿液离心沉淀法:收集受检者早晨第一次尿液和24小时尿液,经离心沉淀后直接镜检,若尿液沉渣中检出成螨、若虫、螨卵和螨的体毛、碎片等均视为阳性。尿螨阳性者不再复查,阴性者再复查3次,3次复查有1次阳性者仍作阳性处理,否则视为阴性。
铜丝筛阻螨法:用铜丝筛(80目/吋)直接过滤尿液,然后把铜丝筛置镜下观察螨。检查尿螨的器皿、导尿管等经严格清洗,高温消毒,随机抽检确定器材无螨污染后使用。整个检查过程中均严格操作避免螨类污染而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还有血常规检查、血清总IgE、螨特异性IgE检测、皮肤挑刺试验、膀胱镜等。
五、本例结果解释
1.患者主诉夜间偶有排白色浑浊尿液、间有血丝,白天尿液外观正常。无夜间遗尿、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
2.血常规白细胞3.52*/L↓,中性粒56.8%、淋巴34.1%,单核7.1%,嗜酸1.4%,血红蛋白g/L,血小板91*/L↓;当日尿常规黄色、透明,酮体弱阳性、隐血1+,镜检红细胞1+、草酸钙结晶2+、黏液丝1+,未见虫体;尿红细胞位相次日早晨送来,黄色、透明,红细胞/ml,草酸钙结晶3+,经仔细查找未见虫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0.61μg/L;血液寄生虫阴性;血沉2mm/h;基础生化组合未见异常。
3.从患者主诉、病史及其他检查来看,尿螨病不能明确、丝虫病待排除。且螨虫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尚不能排除取样过程、采集容器、实验器材被污染。向患者及家属科普丝虫病的特点及留样注意事项,重新留样待测,12日(两天后)15:00患者重送尿常规、尿乳糜外观黄色透明,未查见虫体。故考虑污染可能性大。
4.存在的问题:(1)患者送检的标本均为黄色透明尿液,不是诊断乳糜尿的理想标本。(2)乳糜尿是慢性期丝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先天性淋巴管畸形、腹部结核、肿瘤等也可引起乳糜尿。因此有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排白色浑浊尿液”。(3)此外,患者血象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明确。
参考文献
[1]李朝品,王健.粮食和中药材储存职业人群患尿螨病的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1):40-42.DOI:10./j.issn.-..01..
[2]张强,张娜,王立平,等.婴儿尿液中发现粉螨的个案报道[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3):-.DOI:10./j.issn.-..03..
[3]蔡茹,王健.尿螨病临床症状的初步观察[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DOI:10./j.issn.-..02..
[4]李朝品,王健.不同药物治疗尿螨病的疗效观察[J].医学动物防制,,(11):-.DOI:10./j.issn.-..11..
说明:本文仅用于交流,只代表作者的观点。本文为中华检验医学网、检验医学白癜风哪儿治得好治疗白癜风有好办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