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则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定期进行相关化验及检测,可尽早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早采取应对措施。经常做的化验及检测包括:
1血常规可了解机体是否合并感染以及药物副作用对血常规的影响,如磺酰脲类降糖药物可导致白细胞减少等。
2尿常规普通尿常规很简单,但可以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第一,通过有无尿糖和尿酮体来粗略判断糖尿病控制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急性代谢紊乱(诊断及鉴别是否存在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第二,通过尿蛋白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肾病以及病情的轻重。如果尿常规开始出现糖尿病肾病Ⅳ期,需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或延缓发展至Ⅴ期。
第三,通过尿PH了解机体酸碱代谢情况,为是否需要碱化尿液提供依据。
第四,通过检查有无白细胞和红细胞了解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和肾功能损害,以及感染和损害的程度。
第五,通过尿比重大致了解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功能。
第六,通过了解是否含有胆红素和尿胆原了解是否存在肝脏及胆管系统疾病。
第七,通过检查是否存在各种管型以判断肾脏受损害的程度。
第八,通过外观检查大致判断是否存在血尿、脓尿、胆红素尿、乳糜尿等。
3尿微量蛋白高血糖容易导致微循环障碍,其中肾功能受损是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如果尿微量蛋白反复高于正常,则提示糖尿病肾病进入Ⅲ期。该期患者通过综合治疗多数是可以恢复的。因此,患者需定期检查尿微量蛋白,以及尽早发现可能存在的早期肾功能受损情况。
4糖化血红蛋白每次化验血糖只能反映一个“时间点”的血糖高低。虽然在院期间我们常进行8~9点血糖检查,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很难做到。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最近2~3个月血糖的整体水平,其正常值范围为<6.5%。其意义在于,糖化血红蛋白每升高1%,部分并发症(如肾脏、眼睛)的危险性便增加30%以上。因此说,糖化血红蛋白是判断血糖是否控制良好的金指标。
5动态血糖监测有的患者血糖变化幅度非常大,有的患者血糖很低但没有低血糖反应,可突然进入昏迷状态,尤其是中老年人。这些患者有需要通过增加测血糖次数及时了解病情变化,防止低血糖昏迷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为改变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目前采用的血糖仪检测存在一定弊端,有创、痛苦并存在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患者很难无限制地接受。动态血糖仪通过连续的(常持续72小时)、间隔时间短的(约五分钟测量1次)血糖检测,可以弥补以上血糖仪检测的不足,从而为准确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6胰岛素释放试验糖尿病的发病主要是血液中的胰岛素异常所致。一般来说,常见以下三种情况:①胰岛素的数量增多但作用低下,即胰岛素抵抗;②胰岛素的数量接近正常范围,但血糖增高,即胰岛素的作用下降;③胰岛素的数量减少并作用下降,这种情况见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病情重、胰岛细胞功能明显下降的患者。
7C-肽检查有的患者在抽血化验之前仍在注射胰岛素,有的患者可能停用胰岛素后空腹血糖非常高,这样进行胰岛细胞功能检查会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在不停用胰岛素(一般是抽血前一天晚上)的情况下进行相关检查。C-肽只反映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量,与注射的胰岛素没有关系。因此,在应用外源性胰岛素的情况下,化验胰岛细胞功能(包括C—肽)也可反映胰岛细胞的功能状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