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链甘油三酯的营养功效
刘杏临床营养医师
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科
医院
(合肥)
根据碳链长度将脂肪酸分为短链、中链和长链。一般把含有6~12个碳原子组成碳链的脂肪酸称为中链脂肪酸(mediumchainfattyacid,MCFA),它被甘油酯化后,就生成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或中链甘油三酯,MCT)。膳食中摄入的MCT在体内代谢的去路有三条:其一,氧化分解:膳食中摄入的MCT大约有50%被氧化,MCFA氧化分解形式主要为β-氧化Ω-氧化Ω-2氧化以及Ω-1羟化,最终以多种形式如3-,6-,7-羟基辛酸的形式从尿中排出。其二,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贮存。其三,转变成长链脂肪酸。
MCT碳链较短,相对分子质量小,能够相对地溶于水,与各种有机溶剂、油脂以及脂溶性维生素都具有较好的相溶性。在室温下呈无色、无味的液体,熔、沸点较低,密度小,黏度低约为普通植物油的50%。MCT具有较一般植物油更好的延展性和润滑性。由于MCT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极低,因此其氧化稳定性非常好。MCT在极高或者极低的温度下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由于MCT独特的理化特性,使得MCT在机体内消化、吸收、转运和代谢不同于长链甘油三酯(LCT),其在体内消化代谢的速度与葡萄糖相当,且产生的能量高于葡萄糖产生的能量2倍。另外,MCT不需胆盐消化、水解速度快、易吸收、直接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进入线粒体氧化不需要肉毒碱转运,故临床上常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肿瘤患者、糖尿病患者、淋巴循环紊乱患者、食物过敏患者、营养不良患者。
研究发现,术后早期进食高动物性蛋白及脂类食物导致乳糜胸及胃肠功能障碍,而以中链甘油三酯(MCT)为主的饮食,对胃肠道的抑制胃排空作用(十二指肠-胃反馈抑制作用)较LCT弱,且经肠摄入的MCT不形成乳糜微粒而经淋巴系统转运,可以减少手术患者淋巴管瘘而导致的脂肪丢失和引流液(乳糜液)漏出量。另有小鼠试验发现:1)MCT还可通过增加脂联素浓度,减少肠系膜上脂肪堆积,改善高脂膳食喂养大鼠的胰岛素抵抗。2)MCT较LCT明显促进肥胖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小鼠体内胆固醇逆转运,能够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3)MCT可以延长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节约蛋白质和糖原,稳定血糖含量,通过提高LDH的活性减少乳酸等代谢产物对机体的损伤,提高脂肪的动员能力和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肝脏脂质过氧化的程度,达到提高运动耐力及抗疲劳的作用。
MCT每天适宜摄入量一般在20~30g,MCFAs最好在10g左右。当存在肝硬化或酮症时,如果摄入过多,超出机体当时的代谢能力,不仅会引起胃肠不适,还会导致酮症酸中毒,在临床应用时需注意监测胃肠道症状、肝肾功能、酸碱平衡等指标。
作者刘杏医师,系安徽省内唯一肿瘤专科临床营养医师。在医院门诊2楼开始肿瘤营养代谢专病门诊,每周二上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