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牛膝的药性归经及药对配伍

《中药大辞典》:牛膝

拼音NiúXī

别名百倍(《本经》),怀牛膝(《本草便读》),鸡胶骨(《闽东本草》)。

出处《本经》

来源为苋科植物牛膝的根。牛膝的根,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去净须根,泥土,晒至干皱后,用硫黄熏数次,然后将顶端切齐、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厘米。根细长,直径0.6~1厘米,外皮土黄色。茎直立,四棱形,具条纹,疏被柔毛,节略膨大,节上对生分枝。叶对生,叶柄长约5~20毫米;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10厘米,宽1~5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楔形或广楔形,全缘,两面被柔毛。穗状花序腋生兼顶生,初时花序短,花紧密,其后伸长,连下部总梗在内长约15~20厘米;花皆下折贴近花梗;苞片1,膜质,宽卵形,上部突尖成粗刺状,另有2枚小苞片针状,先端略向外曲,基部两侧各具,1卵状膜质小裂片;花被绿色,5片,直立,披针形,有光泽,长3~5毫米,具1脉,边缘膜质;雄蕊5,花丝细,基部合生,花药卵形,2室,退化雄蕊顶端平或呈波状缺刻;子房长圆形,花柱线状,柱头头状。胞果长圆形,光滑。种子1枚,黄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栽培或野生于山野路旁。分布河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主产河南。

性状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有时稍弯曲,上端较祖,下端较细,长约30~90匣米,直径约0.5~1厘米。表面呈土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微的纵皱纹和稀疏的侧根痕。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微呈角质状。气特殊,味微甜而涩。以根粗长,皮细坚实,色淡黄者为佳。

化学成分根含皂甙,并含脱皮甾酮和牛膝甾酮。

炮制牛膝:拣去杂质,洗净,润软,去芦,切段,晒干。酒牛膝:取牛膝段,用黄酒喷淋拌匀,闷润后,置锅内炒至微干,取出放凉。(牛膝段每斤,用黄酒10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牛膝,去头并尘土,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漉出,细割,焙干用之。"

②《纲目》:"牛膝,今惟以酒浸入药,欲下行则生用,滋补则焙用,或酒拌蒸过用。"

性味甘苦酸,平。

①《本经》:"味苦酸。"

②《别录》:"酸,平,无毒。"

③《本草正》:"味苦甘,气微凉。"

归经入肝、肾经。

①《纲目》:"足厥阴,少阴。"

②《本草汇言》:"入足三阴经。"

功能主治生用散瘀血,消痈肿。治淋病,尿血,经闭,症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熟用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

①《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

②《别录》:"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

③《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

④《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癥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

⑤《本草衍义》:"与苁蓉浸酒服,益肾;竹木刺入肉,捣烂罨之,即出。"

⑥张元素:"强筋。"

⑦《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

⑧《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坠胎,散结核,攻瘰疬,退痈疽、疥癞、血风、牛皮癣、脓窠。"

⑨《纲目》:"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

⑩《本草正》:"主手足血热瘙痹,血燥拘挛,通膀胱涩秘,大肠干结,补髓填精,益阴活血。"

⑾《本草备要》:"酒蒸则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生用则散恶血,破癥结,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经闭难产,喉痹齿痛,痈疽恶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萤火,龟甲,陆英。畏白前。"

②《品汇精要》:"妊妇不可服。"

③《本草经疏》:"经闭未久,疑似有娠者勿用;上焦药中勿入;血崩不止者忌之。"

④《本草通玄》:"梦遗失精者,在所当禁。"

⑤《本草正》:"脏寒便滑,下元不固者当忌用之。"

⑥《药品化义》:"若泻痢脾虚而腿膝酸痛不宜用。"

⑦《得配本草》:"中气不足。小便自利,俱禁用。"

复方①治小便不利,茎中痛欲死,兼治妇人血结腹坚痛:牛膝一大把并叶,不以多少,酒煮饮之。(《肘后方》)

②治室女月经不通,脐下坚结,大如杯升,发热往来,下痢羸瘦,此为血瘕:干漆(杵细,炒令烟尽),牛膝(酒浸一宿)各一两六钱(为末)。生地黄四两八钱,取汁,慢火熬,丸如桐子大。空心,米饮或温酒下二丸,日再,勿妄加,病去止药。(《三因方》万病丸)

③治暴症,腹中有物如石,痛如刺,昼夜啼呼:牛膝二斤,以酒一斗,渍,密封,于热炭火中温令味出,服五合至一升,量力服之。(《补缺肘后方》)

④治胞衣不出:牛膝八两,葵子一两。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分三服。(《梅师集验方》)

⑤取胎:用雄土牛膝一两,真麝香一钱,捣匀,溶蜡搓成长条,插入阴户,即能坠胎。(《药鉴》)

⑥治喉痹、乳蛾:新鲜牛膝根一握,艾叶七片。捣,和人乳,取汁灌入鼻内,须臾痰涎从口鼻出。无艾亦可。(《纲目》)

⑦治痈疖已溃:牛膝根略刮去皮,插入疮口中,留半寸在外,以嫩橘叶及地锦草各一握,捣,(敷)其上,随干随换。(《陈日华经验方》)

⑧治口中及舌上生疮,烂:牛膝酒渍含漱之,无酒者空含亦佳。(《肘后方》)

⑨治风瘙隐疹、骨疽、癞病:牛膝为末,酒下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⑩治金疮痛:生牛膝捣敷疮上。(《梅师集验方》)

⑾治风湿痹,腰痛少力:牛膝一两(去苗),桂心三分,山茱萸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⑿治湿热下流,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苍术六两(米泔浸三宿,细切,焙干),黄柏四两(切片,酒拌略炒),川牛膝(去芦)二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姜盐汤下,忌鱼腥、荞麦、热面、煎炒等物。(《医学正传》三妙丸)

⒀治鹤膝风:牛膝、木瓜、五加皮、骨碎补、金银花、紫花地丁、黄柏、萆薢、甘菊根,水煎服。(《本草汇言》)

⒁治痿痹,补虚损,壮筋骨,除久疟:牛膝煎汁和曲米酿酒,或切碎袋盛浸酒,煮饮之。(《纲目》牛膝酒)

⒂治痨疟积久不断:长生大牛膝一虎口。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第一服取未发前一食顷服,第二服临发服。(《千金方》)

⒃治痢下先赤后白:牛膝三两。捣碎,以酒一升,渍经一宿,每服饮两杯,日三服。(《肘后方》)

⒄治消渴不止,下元虚损:牛膝五两,细判,为末,生地黄汁五升,浸,昼曝夜浸,汁尽为度,蜜丸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经验后方》)

⒅劳疟积久。用长牛膝一把,生切,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三次服完(清晨一服,未发疟前一服,临发疟时一服。)

⒆消渴不止(下元虚损)。用牛膝五两,研细,浸入生地黄汁五升中。日晒夜浸,直到汁尽。加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久服于身体有益。

⒇妇女血病(月经淋闭,月经不来,绕脐寒疝痛,产后血气不调,腹中结症瘕不散诸病)。用牛膝在酒中浸一夜,取出焙干;另用漆炒令烟尽。各一两为末,加生地黄汁一升,慢火上熬成浓糊,团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万病丸"。

(21)胞衣不下。用牛膝八两、葵子一合,加水九升,煎成三升。分三次服。

(22)产后尿血。用川牛膝水煎常服。

(23)喉痹乳蛾。用新鲜牛膝根一把、艾叶七片,同人乳捣和,取汗灌入鼻内。不久,痰涎从口鼻流出即愈。不用艾叶亦可。又方:牛膝捣汁和陈醋灌病人。

(24)口舌疮烂。用牛膝浸酒含漱,亦可煎饮。

(25)牙齿疼痛。用牛膝研末含漱,也可以用牛膝烧灰敷患处。

(26)恶疮(人不知名)。用牛膝根捣敷。

(27)痈疖已溃。用牛膝根略刮去皮,插入疮口中,留半寸在外,以嫩橘叶及地锦草各一把,捣烂后涂疮上。

各家论述李时珍说:"牛膝乃足厥阴、少阴之药。所主之药,大抵得酒则能补肝、肾,生用则能去恶血,二者而已。其治腰膝骨痛、足痿阴消,失溺、久疟、伤中少气诸病,非取其补肝肾之功欤?其治症瘕、心腹诸痛、痈肿恶疮、金疮折伤、喉齿、淋痛、尿血、经候、胎产诸病,非取其去恶血之功欤?"

临床应用用于扩张子宫颈管:取直径0.2~0.3厘米的干品切削成7~9厘米长的圆形小棒,前端钝圆,洗净,晾干,尾端用丝线扎住,用高压蒸气消毒后备用。术前准备及手术操作按妇科常规。宫颈固定后,用探针探察宫颈之方向及大小,经产妇一般宫口较松,无须扩张颈管,可直接用阴道长钳挟牛膝前端插入6~8厘米(必须达子宫内口1~2厘米),尾端及丝线外露,然后用无菌纱布填塞阴道。术后可照常活动。经12~24小时后拉出牛膝,行刮宫术。据78例观察,插牛膝后颈管部有充血、软化、松弛等变化,宫口扩大;部分病例在刮宫时感觉胎盘组织与宫壁粘着较松,似有剥离现象。对人工早孕流产,过期流产及葡萄胎等以牛膝插入代替金属棒扩张颈管,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病人痛苦。

摘录《中药大辞典》

牛膝有多种,入药的有川牛膝、怀牛膝、土牛膝之分。川牛膝产于四川等地;怀牛膝产于河南温县、武陟、博爱、沁阳等地,旧称怀庆府,故名;还有一种野生者名土牛膝,三者品种各异。

牛膝最早载《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多有论述。《本草经集注》云:“今出近道蔡庆者,最长大柔润。其茎有节,茎紫节大者为雄,青细者为雌,以雄者为胜。”

《四川中药志》云:川牛膝“祛风利湿,通经散血。治寒湿腰腿骨痛,足痿筋挛,妇女经闭及癥瘕,淋病,尿血,阴痿,失溺。”《名医别录》云:怀牛膝“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本草纲目拾遗》云:土牛膝“活血化瘀,宽筋,理跌打损伤。治破伤风,七十二般恶疾,功胜川产。又:善能理疮,并箭入肉。”

三种牛膝的区别

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或头花蒽草的根,能祛风利湿,通络活血,主治风湿痹痛,脚痿筋挛,血淋,尿血,妇女经闭,癥瘕等。

怀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根。生用散瘀血,消痈肿,主治淋病尿血,癥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等。熟用补肝肾,强筋骨;主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等。

土牛膝——为苋科植物野生牛膝或柳叶、粗毛牛膝等的根。能活血散瘀,祛湿利尿,清热解毒。主治淋病尿血,妇女经闭,癥瘕,风湿关节痛,脚气,水肿,痢疾,疟疾,白喉,痈肿,跌打损伤等。

药性比较是:川牛膝偏于逐瘀血;怀牛膝偏于补肝;土牛膝则偏于解毒。临床使用时应予注意,凡脾虚泄泻、梦遗滑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忌服。

怀牛膝与川牛膝,二者不仅是产地不同,其实植物的种类也不同。怀牛膝别名“牛膝”“淮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南怀庆者为道地药材,故名怀牛膝。而川牛膝则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主产于四川,因称川牛膝,习惯认为四川天全县产者最佳,故又有“天全牛膝”之称。

牛膝能补能行,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多认为怀牛膝与川牛膝均可逐瘀,治血滞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关节痹痛及跌打损伤,又均能利尿通淋,引经血下行,治小便不利、淋浊涩痛、吐血、衄血、尿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及头痛眩晕等。区别是怀牛膝多制用,长于补肝肾、强筋骨;而川牛膝多生用,善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凡是风湿痹痛,无论寒热都可选用。

1、怀牛膝

历代文献对于怀牛膝的功效与应用有很多记载,梁代记怀牛膝“健腰膝,壮筋脉。”云:“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癥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云:“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坠胎,散结核,攻瘰疬,退痈疽,疥癞、血风、牛皮癣、脓窠。”“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

怀牛膝多煎汤内服,治风湿寒痹、腰痛少力,常与桂心、山茱萸、木瓜、五加皮等配伍;治筋脉掣痛、手足麻木,常与天麻、杜仲、羌活、独活等配伍;治结石症常与当归、鸡内金、瞿麦、通草、金钱草、滑石、海金沙等配伍;降低血压,常与生赭石、生石决明等配伍;治妇人经闭、产后恶阻,常与当归、川芎、红花等配伍。常用量为9~15克,亦可浸酒、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为苋科植物牛膝的根。主产于河南、山东等地。通常在冬季采挖,晒干。

牛膝、淮牛膝。

其性平,味甘、苦、酸。

归肝、肾经。

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主治腰膝酸软、筋骨无力、淋证、经闭、痛经、经行腹痛、头痛、眩晕、牙痛、口疮、吐血、衄血、水肿等。

含三萜、蜕皮甾酮、牛膝甾酮、氨基酸等。

现代研究证实,本品具有抗生育、抗早孕、降压、抗凝、止痛等作用。临床上主要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乳糜尿、急性鼻出血等疾病。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服。中气下陷、脾虚泄泻、多梦遗精者慎服。

煎服或浸酒,9~15克。在药膳、保健食品的制作时,可选用煮、烧、炖等烹饪技法。

2、川牛膝

对于川牛膝的功效与应用,宋代记载:“小便淋痛,或尿血,或沙石胀痛,可用川牛膝。”清代记载:“川牛膝所禀厚,故肥而长,主补精髓。川牛膝粗而黄者能生精。”

川牛膝常与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等配伍,治疗妇女经闭;与羌活、桂枝、苍术、秦艽、防风等配伍,治疗风湿关节痛;与当归、瞿麦、木通、滑石、冬葵子等配伍,治疗产妇胞衣不下或胎死腹中。川牛膝与诸药配伍煎汤内服常用量为4.5~9克,或浸酒、入丸散。临床常用于寒湿腰腿骨痛,足痿筋挛,妇女经闭及癥瘕,淋病,尿血等。

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根。

甜川牛膝、白牛膝、大牛膝。

其性平,味甘、微苦。

归肝、肾经。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主治经闭癥瘕、胞衣不下、跌扑损伤、风湿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等。

含生物碱类、香豆素类、三萜皂苷、牛膝甾醇、脱皮质醇、多糖、氨基酸等。

现代研究证实,本品具有兴奋子宫平滑肌、降血压、利尿、降血脂、降血糖、抗感染、镇痛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乳糜尿、急性鼻翅等疾病。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服。

煎服,6~15克。在药膳、保健食品制作时,可选用煮、炖、烧、卤等烹饪技法。

食膳与实际应用

因怀牛膝擅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因此药膳时使用的也多为怀牛膝。

1、肩关节周围炎——肝肾亏虚

气血两虚,肩痛绵绵,遇劳加重,气短懒言,四肢乏力,不胜劳倦,头晕眼花,肩部肌肉萎缩,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生黄花30克,枸杞子15克,怀牛膝12克,秦艽9克,片姜黄9克,威灵仙9克,桑寄生9克,海桐皮12克,川桂枝9克,甘草6克,沙参9克,独活6克,茯苓9克,防风6克,杜仲9克。诸药用白酒0毫升浸泡10天即成。

2、便秘——阳虚秘

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青白,四肢不温,喜热畏寒,腹中冷痛,或腰脊冷重,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怀牛膝50克,肉苁蓉克,当归50克,蜂蜜适量。怀牛膝、肉苁蓉、当归加水适量浸泡透发,再加热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3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熬浓缩成稠膏时,加蜂蜜1倍,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

赞赏

长按







































白巅疯
北京治白癜风症状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zd/2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