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江南,虽已过立春,但仍是春寒料峭,又逢连续几天的阴雨绵绵,困在家中深感身心疲乏不适。记得小时候,一遇下雨,便在廊檐下望雨发傻,因下雨不能到外面玩闹。如今上了点年纪,雨下久了,也感闷慌。于是,便撑着伞,来到河边走走。
图片来自手机拍摄因下雨,河边人员稀少,不同于往日人来人往的热闹,显得如桃花源般远离尘世、清静心宁。我靜静伫立河边,享受这大自然给予的恩赐,随即诗意顿生,轻轻吟起一首小诗《泛舟雨中》:泛舟河上一蓑笠,烟笼水波雨田田。风袭寒气瑟瑟来,纵是凄冷心自甘。这诗中一叶小舟,一件如今已极稀有的蓑衣,一个竹叶斗笠,一条岸绿水清的河流,一幕风雨吹打水面的田田雨景,仿佛深藏于心,潜入于脑,如电影般浮现眼前。真不知为何,在喧嚣的尘世间生活久了,总是无意识向住如此诗意般清静的自然世界。也许是久而生厌、返扑归真人性使然。当然,也有象陶渊明那样的人,找个清静地方,过另一种自然放松的生活。
眼前的那雨,令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叹服,为之动情,曾留下不计其数不朽诗篇。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诗学生时代曾多次背诵过,至今仍留在记忆中。雨滋润万物,孕育春天。诗中的雨,犹如活灵活现富有人性的生命,以“潜”和“润”两字,展现雨为春天带来无限生机和美好。让人总是忘不了那诗,那雨,那春天。记得年轻时曾读到过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虽然,这首诗运用了象征手法,具有朦胧感,理解上充满多重性。用爱情视角去理解,那绵绵细雨、油纸伞、悠长的小巷,不禁让人想到一对男女在此偶遇,彼此暗恋的美好场景。这绵绵细雨就象是荷尔蒙,催生无限爱意。那雨,那伞,那巷,无疑充当了爱情的使者。也因此,人们往往将男女雨中散步,喻为美好爱情的象征。今天,大城市不少男女青年找不到对象或不想恋爱,是否缺少那绵绵细雨中的油纸伞和悠长的小巷?记得苏轼有首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写的是苏轼喝酒后,在路上遇到下雨,没带雨伞,同行都很慌张,唯独苏轼很淡定。“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时的苏轼正被贬官流放,生活艰苦,但他仍怀抱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足以让后世敬仰。是一蓑烟雨给苏轼心灵慰藉、精神滋养,走过人生政治上、生活上的坎坎坷坷。
沿着河边走着、走着,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远处隐隐约约传来孟庭苇演唱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歌声柔情轻盈、婉转悠扬。此时此雨此歌,无不让我驻足凝听,撩人心弦。何须在冬季,何须去台北,天涯共此雨,人雨总相逢,往事最难忘,人间有雨情。听着那忽远忽近天籁般歌声,我若有所悟,那绵绵的雨赋于了我们如此多的情感和乐趣,它就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意诗。人生有诗意,生活更多彩,精神更富有,灵魂更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