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乳糜漏(Iatrogenicchylousleakage,CL)是一种罕见但有潜在生命危险的并发症,1-2.5%发生在颈淋巴结清扫术,高达75%的病例发生在左侧胸导管,乳糜外渗可导致伤口愈合延迟、电解质失衡、营养不良,免疫抑制,甚至严重的脓毒血症和死亡率。
肝硬化是导致大量乳糜漏的主要诱因,因为门脉高压导致胸导管高流量。伴有潜在肝硬化的大量乳糜漏更为棘手和极其危险。
患者性别:男性
患者年龄:54岁
简要病史:下咽癌(cT4aN2cM0),有潜在的失代偿肝硬化。接受了全喉咽切除术,双侧改良根治性颈清扫,股前外侧游离皮瓣重建食物通路。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
临床诊断:*
治疗经过:术后(post-operativeday,POD)第3天首次观察到左颈引流管流出乳白色液体,保守治疗未能改善病情。术后第9天出现大量乳糜漏(5L/天)。白蛋白水平也下降到1.6g/dL,伴有电解质失衡(钠:mEq/L)。遂急诊行手术探查,旋转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SCM)的一部分以覆盖渗漏部位(Fig.1A)。
但仍有大量乳糜漏(5L/天)。同时观察到5×3cm的皮肤坏死,下颈部有脓性分泌物排出。术后第21天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状态。术后22天,行第二次手术,设计了胸大肌三角形皮瓣(白色*):胸锁乳突肌外侧缘6厘米;前斜角肌内侧缘5厘米;锁骨上缘4厘米;设计一个6*4厘米的皮岛(skinpaddle)固定下颈部,弥补左颈V区淋巴结清扫缺损(Fig.1B)。ASM=anteriorscalenemuscle,前斜角肌,PMMF=pectoralismajormyocutaneousflap,胸大肌皮瓣,SCM=sternocleidomastoidmuscle,胸锁乳突肌。
另外还设计了一个6×4cm的皮岛来修复皮肤缺损。乳糜漏在接下来的1天内减少到小于mL/天,没有复发,并在胸大肌皮瓣修复术后第8天终止。伤口最终愈合良好,无瘘形成或其他明显的并发症(Fig.2)。
术后3个月,伤口完全愈合,食道通畅,食管造影无瘘。
讨论目前乳糜漏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介入放射学、胸腔镜结扎和外科修复。保守治疗包括局部加压敷料、中链甘油三酯或无脂饮食、全肠外营养、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进行药物治疗、淋巴管造影导管栓塞治疗,保守治疗失败时,通常需要行胸腔镜下导管结扎或局部肌皮瓣修复。
在以往的文献中,这些治疗方法通常在治疗少量乳糜漏是有效的。在deGier等人的论文中,保守治疗未能终止的大量乳糜漏(2.5L/天),最终由胸大肌皮瓣终止。Alejandre-Lafont等发现,治疗性淋巴造影仅成功地治疗了35%的乳糜漏(mL/天)。Gunnlaugsson等人证明了胸腔镜导管结扎术在治疗保守治疗失败后乳糜漏(3-4L/天)的有效性。
据报道,肝硬化患者的胸导管直径增大了2-4倍,导管流量增加了3-6倍,从而恶化了大量乳糜漏。胸大肌皮瓣作为一种补救措施,因其体积庞大,可有效地覆盖颈部深层空间。此外,它提供了一个邻近部位足够的皮岛,以覆盖颈部皮肤缺损。经文献复习,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大量乳糜漏,建议以胸大肌皮瓣为治疗策略,而不是尝试保守治疗、局部皮瓣修复或远端导管结扎。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