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交通枢纽,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要问你人体的枢纽在哪里,你答得出来吗?其实,不管是盯着电脑屏幕,还是低头看手机,你都会用到这个部位,对,它就是脖子。这个看似简单的部位,在口腔与胃部、鼻子与肺部、大脑与脊骨,以及大脑与心脏之间,建立起各种至关重要的“生命联系”,是人体内最繁忙的“枢纽”。究竟脖子怎样影响人的健康? 像呼吸一样重要 齐先生是一位公司白领,每天需要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上班。12月的一天,他像平常一样,上车后就用额头抵住前面座椅的靠背开始补觉。“吱——”突然一个急刹车,齐先生感到脖子被用力向前挤压,随后又随着车子的停住而向后一扯。“糟糕,扭到脖子了。”齐先生虽然意识到脖子扭了,但稍微活动一下后,觉得并无大碍,还是继续去上班了。但到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时候,他发现脖子无法向左右转动,稍微一动就非常疼,医院。 “很多人觉得扭一下是小事,但对脖子来说,可就是大事了。”中医院脊柱科主任医师李金学介绍,从人的后脑勺到锁骨之间,都是脖子的领地。脖子里有颈椎、淋巴结、气管、食管、动脉和分布密集的神经,并非很多人认为的“结构简单”。“人体生存所需要的食物和呼吸的空气都要通过脖子进入体内。大脑发出的指令,也要通过脖子传达到肢体。脖子就是头部和身体的纽带,一旦切断,生命将不复存在。” 脖子如此重要,却容易被人们忽视。“就像呼吸一样,平日里大家不会特别注意它的存在,出了问题才觉得重要。”李金学说。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一项调查显示,70%的白领患有不同程度的“办公病”,其中和脖子相关的就有两项。咽喉炎名列五大“办公病”之首,另一个就是越来越多的颈椎病。北医三院骨科专家对来自全国的近份颈椎病例调查统计也发现,4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占颈椎病人群的48.1%。 全身健康“主干道” 脖子是躯干部最细的地方,支撑着人体最重要的头部,更需要引起重视。 八成脑供血由脖子输送。心脏向大脑输送氧气和血液主要通过4条管道,即一对颈动脉和一对椎动脉。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刘昌伟说,颈动脉为脑组织提供80%以上的供血,人们可以在喉咙突出部分两侧大约5厘米的地方,触摸到它的跳动。 脖子上的淋巴是人体第一道防线。哈尔滨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董敏告诉记者:“病毒、细菌侵犯的首要通道,就是呼吸道和口腔。受到感染的淋巴液回流时,第一站就是脖子,因此,脖子上的淋巴结也是最容易肿大的部位,随后才迁延到腋下和腹股沟。” 咽喉是呼吸道的“总阀门”。人们常用“咽喉要塞”来形容重要的地理位置,作为脖子前部重要的器官,咽喉承担着吞咽食物和发音的重要功能,它还是人体吸入氧气的必经之路,保持咽喉的畅通和健康至关重要。 颈椎七块骨头支撑头部。只有七块骨头组成的颈椎,与肩膀构成一个沉重的十字架,支撑着分量不轻的脑袋。李金学说,如果颈椎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产生慢性劳损、变形,一旦压迫到神经,会连带着肩部、上肢疼痛僵硬,活动受限。颈椎疾病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最容易患上的疾病之一。 脖子上布满了各种神经。8对脊神经支配人体的运动和感觉;4对脑神经负责调整血压、呼吸和控制胃肠蠕动;交感神经能使人心跳加快,肢体血管收缩,让人出汗等;副交感神经兴奋则能使人心跳减慢、变弱。 脖子是其他疾病的“信号灯”。美国专业睡眠协会年会发布研究显示,脖子粗的人容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如有不懂的请搜 从中医角度看,脖子也是全身经络的贯穿之处。人体的督脉、膀胱经、小肠经、胆经以及三焦经等5条重要经络,都从后颈及肩部通过。经络无法通畅,其所主的功能就会受影响。 抬头挺胸最护脖子 “如今,五六岁的孩子都能熟练使用电脑,对脖子健康的 1.颈部出现硬块。如果颈部突然变粗或出现迅速增大的硬块,最好及时就医。2.老摔跤。放松脖子肌群,可以改善身体的平衡问题。观察患者走路是否平稳,也能发现其颈椎功能是否正常。3.手麻、晕眩和头痛,可能是由于颈椎压迫到了颈部韧带跟神经。4.“心慌、气短、耳鸣、失眠、胸闷,都可能是颈椎的问题。一些与内脏相关的疾病,也是颈椎导致的,临床上很多见。”李金学说,因此,保护脖子,不能等出了问题再说,而应该从最简单的姿势做起。 保护脖子的几种简单方法。 盐布袋子很管用。缝一个长条口袋,把大盐粒装进去,密封后放微波炉里加热几分钟。每天睡觉时枕在脖子下面,以感觉温热为宜,可以缓解颈部不适。 多放风筝多游泳。低头或前倾太久,都会造成颈部疼痛。放风筝、游泳都是不错的缓解脖子压力的方法。 站立时抬头挺胸。有些人站立时习惯驼背,往前伸脖子,这样会增加脖子的受力。抬头挺胸这个小动作可以减轻脖子的负担。 久坐时戴好护颈枕。舒适又有支撑力的护颈枕,能让久坐人的脖子摆正姿势,有正确的曲线。但护颈枕只有辅助作用,不能作为治疗手段 只有平躺,才能彻底休息。脖子想要彻底休息只能平躺,习惯仰卧的人,睡前可把枕头中间压扁,颈部的位置要垫高;枕头高度和自己拳头的高度一样。侧卧时,枕头高度和一个半拳头的高度一致,以10—15厘米为宜。
“医生,我得的带状疱疹现在疱疹没了,皮肤都好了,怎么还是还是那么痛,和有疱疹的时候一样,甚至更严重!”“医生,得了带状疱疹后都痛了几年了,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医生,快救救我,带状疱疹痛得我白天吃不下晚上睡不着,人都掉了十几斤肉”这是在疼痛科门诊接诊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时经常听到患者焦急的询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急性带状疱疹的后遗症。尽管大多数患者带状疱疹可自行缓解,但还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演变为难治性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它不但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痛症之一,也是医生遇到最难对付的问题之一。很少有其他疾病能让患者遭受这种极度痛苦的痛苦,许多患者想以自杀来解脱痛苦的折磨。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散发性皮肤病,患病初期,病毒会潜伏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节的节段性分布区,一般情况下不发病,当机体自身免疫力下降时,如疲劳、感冒、手术或创伤;放疗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恶性肿瘤;感染和结核等。病毒会再次被激发,造成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伴随神经痛。皮疹出现前5~7天一般在发病部位有异样感(痛、痒、木、紧束感),若出现在腰部极易误诊为胆结石、肾结石;若出现在胸极易误诊为心脏或胃病。直到出现了皮疹,大夫才会恍然大悟。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容易感染带状疱疹,而且一旦染上病情更为严重。神经痛无一例外的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为15%~70%,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越高,大于70岁以上的老人,带状疱疹皮损治愈后仍感疼痛的发生率高达84%!
大约52%的病例胸段皮区被累及,其余20%为颈部、17%为三叉神经、11%为腰骶部皮区被累及。民间把这种病称作“串腰龙”,文献上叫“缠腰火丹”,这是因为侵犯胸腰部位的带状疱疹占本病发病率的半数的原因。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症状为疼痛,疼痛性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可以一种疼痛为主,也可以多样疼痛并存。疼痛特征:①自发痛:在没有任何刺激情况下,在皮疹分布区及附近区域出现的疼痛。②痛觉过敏: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或延长。③痛觉超敏: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如接触衣服或床单等轻微触碰或温度的微小变化而诱发疼痛。④感觉异常:疼痛部位常伴有一些感觉异常,如紧束样感觉、麻木、蚁行感或瘙痒感,也可出现客观感觉异常,如温度觉和振动觉异常,感觉迟钝或减退。病程:30%-50%患者的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
带状疱疹后遗痛治疗目的是:尽早有效地控制疼痛,缓解伴随的睡眠和情感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带状疱疹后遗痛的治疗应规范化,其原则是:尽早、足量、足疗程及联合治疗,许多患者的治疗可能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药物治疗是基础,应使用有效剂量的推荐药物,药物有效缓解疼痛后应避免立即停药,仍要维持治疗至少2周。药物联合微创介入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并减少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要监测疼痛强度的改善情况。
1.药物:一线药物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5%利多卡因贴剂;二线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和曲马多;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皮肤炎症提取物、局部辣椒素、其他抗癫痫药(拉莫三嗪、丙戊酸钠、托吡酯)及草乌甲素也被用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
2.微创介入治疗微创介入治疗是指在影像引导下以最小的创伤将器具或药物置入到病变组织,对其进行物理、机械或化学治疗的技术。临床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的微创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神经介入技术和神经调控技术。药物治疗是镇痛的基础,微创介入与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同时减少镇痛药物用量,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神经介入技术主要包括神经阻滞、选择性神经毁损和鞘内药物输注治疗。
(2)神经调控技术神经调控技术是通过电脉冲适当地刺激产生疼痛的目标神经,反馈性调整神经的传导物质或电流,或产生麻木样感觉来覆盖疼痛区域,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临床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的主要包括脉冲射频治疗和神经电刺激技术。①脉冲射频治疗;②神经电刺激。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神经电刺激方法包括脊髓电刺激,外周神经刺激。
3.其他治疗针刺治疗、臭氧治疗等技术在临床上显示有一定的效果。
4.在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中很大部分伴有抑郁症或焦虑症,治疗方案中需要重视及联合心理治疗及行为调节。
5.保健常识
①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应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或参加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历御疾病的能力。
②预防感染。感染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应预防各种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看秋季节,寒暖交替,要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此外,口腔、鼻腔的炎症应积极给予治疗。
③增进营养。老年人应注意饮食的营养,多食豆制品,鱼、蛋、瘦肉等富自蛋白质的宝物及新鲜的瓜果蔬菜,使体格健壮,预防发生与本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疾病。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学术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责编;杨寿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