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解读丨疫苗为免疫系统定制的武功秘

为免疫系统定制的武功秘籍

文/陆修远

抢在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肆虐之前

你知道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是什么吗?不是曾经席卷全球的天花病毒,也不是令人闻之色变的埃博拉病毒,而是一种仿佛已经不会成为威胁人类的——狂犬病毒。之所以称其为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是因为狂犬病一旦发病,其致死率为%。也就是说,在人类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没有一例狂犬病感染发病之后能被治愈的。

尽管狂犬病病毒并没有完全被消灭,但狂犬病的发病率被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平时我们在健康宣传当中听到的,被哺乳动物抓伤咬伤之后及时地按规定注射狂犬病疫苗就能很大程度上保证安全。主要原因是狂犬病毒在感染人体之后,会进入几天到几个月不等的潜伏期。只要在这个潜伏期内正确注射疫苗,成功建立起对于狂犬病毒的免疫力,就可以免遭狂犬病的毒手。在注射接种的过程中,疫苗起到了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教育”作用,帮助免疫系统建立了快速识别狂犬病毒的能力,使得潜伏在人体的狂犬病毒尚未肆虐就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消灭,从而保护了人体的健康。

▲狂犬病毒结构模式图和电镜下照片(左),和狂犬病症状(右)

从叛逆到成熟:最古老疫苗的诞生与成长

追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疫苗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与天花病毒的斗争史。天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烈性传染病,在疫苗出现之前至少在人类社会肆虐了年。

天花在中国被称为“痘”。公元11世纪左右,世界上最古老的免疫法就被宋代中国人发明出来,即用天花患者身上的痘痂或者痘中脓汁给未感染的健康人接种,使其出现轻微症状之后获得对天花的免疫,以避免猛烈的天花病毒感染带来的死亡。公元17世纪,“人痘”接种法从中国传到世界各地。然而“人痘”的接种仍然有不小的危险,如果“人痘”中携带的天花病毒过于猛烈,或者被接种者免疫力并不十分强大,那么这样的接种无异于一次直接的传染,会有非常高的概率导致被接种者染病甚至死亡。尽管如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人痘”接种法仍然是人类对抗天花的唯一方式。

▲中国古代医生通过将痘痂吹入儿童鼻孔给其接种“人痘”(左),中国古代医生将天花患儿衣物给健康儿童穿着使其获得天花免疫力(右)。

公元18世纪末期,天花疫苗终于迎来了一次重要的“变身”。其起源是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EdwardJenner)在乡村行医时的一个发现。詹纳医生注意到,在当时天花流行的环境下,挤牛奶的女工受到传染的比例竟然远低于普通人。通过对这些女工的调查,詹纳医生发现,这些女工是因为被长有“牛痘”的病牛传染,而长过类似的疱疹。牛痘的感染在人类中症状非常轻,远不会致命,而受过感染的人却因此获得了对天花的免疫。詹纳医生受到启发,将牛痘中的脓液用来给人类接种,这些被接种者即便再受到天花的感染也不会发病。于是,世界首例安全疫苗由此诞生。

▲英国医生詹纳给儿童接种牛痘(左)与现代的天花疫苗(右)

此后,天花疫苗逐渐得到改良,而牛痘仍然作为最主要的天花疫苗来源为人类所接种。得益于疫苗的普及,天花病毒也逐渐销声匿迹。在年最后一次天花疫情爆发之后,世界卫生组织于年宣布天花病毒已经灭绝。现在世界上最后的活体天花病毒被冷冻保存在两处实验室中,以备人类研究疫苗之用。在疫苗的加护下,人类第一次在与病毒的斗争中大获全胜。

害怕“恶魔抽签”?不可因噎废食

即便是非常安全的疫苗,也难以避免副作用的发生。一些疫苗利用降低了活性的病毒制成,一般情况下接种后能有效激活人体免疫反应却不会致病。然而由于病毒依然带有一定的活性,所以极少数有免疫缺陷的接种者被感染的事件仍有发生。例如已经经过数十年实践检验的脊髓灰质炎口服疫苗(俗称糖丸),其致残率为万分之一~0万分之一。另外,对于疫苗产生过敏反应的情况也偶有发生,这种无法预知无法避免的疫苗副作用被戏称为“恶魔抽签”。然而,如果仅仅是因为害怕疫苗带来的极低概率的副作用而否定疫苗的积极意义,从而拒绝接种,则是万万不可取的态度。

本世纪初,美国居民因为听信针对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MMR疫苗)与自闭症有关的谣言,而抵制接种此种疫苗,最终导致年在美国沉寂15年的麻疹疫情卷土重来。

谣言起于年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上的一篇论文,其作者首次把MMR疫苗和自闭症联系起来。论文一经发表造成了美国民众的恐慌,许多父母因此拒绝给婴儿接种MMR疫苗。然而此项研究并没有经受住来自其他学者和记者的质疑,而文章本身也因为结果并不可靠,和作者与论文结论有着相当大的利益关系而遭到撤稿。令人遗憾的是论文产生的反疫苗影响并没有随着论文撤稿而消除,反而呈愈演愈烈之态。

▲年9月到年2月世界新增麻疹病例统计数据

终于在年,美国各地爆发了不同程度的麻疹疫情,并且迅速蔓延,甚至波及到邻国墨西哥。麻疹病毒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病毒,通过咳嗽、喷嚏、与患者密切接触或直接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实现传播。在消灭天花病毒之后,麻疹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对于这样强传染性、高致病性的病毒,广泛地接种疫苗无疑是最为简单有效的预防方法。自作主张拒绝给自己家的孩子进行疫苗接种的家长,无形中给麻疹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相当于将周围的人也置于危险之中。这种因噎废食的思想,是非常自私和危险的。

为了全人类的健康着想,疫苗接种确实是不可取代的。疫苗造成的副作用虽然发生率极低,但是对于患者的家庭却是百分之百的打击,这些伤害也是不容忽视的。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由因疫苗获益的人群来共同承担这样的损失。目前在我国,就有相关的补偿机制。国务院年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46条规定,“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的,应当给予一次性补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具体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然而这样的补偿机制仍然存在不足,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于引发异常反应的实际因素的判定。一些在注射疫苗之后出现却不属于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的情况被排出在补偿范围之外,例如偶然同时产生的病情等。判定和赔偿同样由政府机关完成,缺乏监管,有有失公正的可能性。此外,补偿申请判定的流程复杂、周期长也是一大缺点。针对这些问题政府机关也在进行相应改进,一些省市引入了商业保险,基础保险费用由政府承担。

正确看待疫苗,重视自身健康

既然疫苗对于人类的健康的益处远大于副作用,那么是不是所有人都该尽可能多的接种疫苗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不同的几个方面讨论。首先,不同的疫苗有着各种各样的禁忌症,例如有些利用鸡胚生产的疫苗就不适合对鸡蛋过敏的人群;有些减活疫苗不可给正在患病的孩子接种;有些已经携带同种病毒的患者不能接受相应疫苗接种。这些禁忌症,在接种疫苗的时候医生都会进行详尽的说明,请务必仔细了解之后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接种。其次,对于一些疾病的预防,接种疫苗并不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这时候就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判断是否采取接种疫苗的方式来进行疾病预防。

近期,关于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在日本引发副作用的新闻引起了各国的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预约就诊
治疗白癜风著名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yy/2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