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推算干支方法:注意,这里的西元年的干支,仅表示此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至下一个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之间的回归年干支。例如年的乙未年表示(年2月4日——年2月4日)序数法天干序数按: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地支序数按:1(寅),2(卯),3(辰),4(巳),5(午),6(未),7(申),8(酉),9(戌),10(亥),11(子),12(丑)年干支推算:①年干公式:年干=年份个位数-3(适用于任何西元年,个位数小于3,借10)②年支公式:年支=(年份+7)÷12余数(整除余0,即余12=丑)③年支简化:(西元年末二位数-1)-12*N=年支(适用于20世纪,即—年)(西元年末二位数+3)-12*N=年支(适用于21世纪,即—年)例:求年干支?解:年干=5-3=2,2=乙,故年天干为乙年支=15+3-12=18-12=6,6=未,故年地支为未综上,年干支为乙未例:求公元年干支?解:年干=9-3=6=己,年支=(+7)/12余4=巳,年干支为己巳月干支推算:①月干公式:月干=年干x2+月支(和超过10,直接取个位数)②简化公式:(和取个位)亥月干=年干x2子月干=年干x2+1=寅月干丑月干=年干x2+2=卯月干例:已知年为乙未年,求年申月天干?解:年乙未年,天干为乙,乙=2,申=7申月干=乙x2+申=2*2+7=11,个位=1,1=甲,故申月天干为甲例:求年壬辰年,亥月天干?解:亥月干=壬x2+亥=9*2+10=18+10=28,个位=8,8=辛,故年壬辰年亥月天干为辛(注:亥月天干公式,可直接简化为:亥月干=年干x2)例:求戊子年,子月天干?解:子月干=戊x2+子=5*2+11=21,个位=1=甲,故戊子年子月天干为甲日干支推算:干支纪日,民间往往采取元旦干支推算法,进而推定阳历某天干支,由于闰年都是在申子辰年,天,平年都是天,天数固定,每月天数也都固定,因此只要知道元旦的干支,就能推算出该年各天干支,距离元旦多少天,减去60倍天数,就能推算出某日干支。时干支推算:注意:晨子=-1,夜子=11。因子时、丑时是每日的前两个时辰,顺序置前,地支序数也应置前,故将子丑置前:子=-1,丑=0,寅=1,卯=2…子=11。由于子时作为日期分界线,被一分为二,分为晨子和夜子两个小时,晨子(0点-1点),子=-1。夜子(23点-24点),子=11。八字中,夜子时(23点-24点),仍属于今天,仍用今天日干。①时支公式:时支=小时÷2-1(小时为偶数),时支=(小时+1)÷2-1(小时为奇数)②时干公式:时干=日干×2+时支(晨子=-1,夜子=11)例:求1:45,23:43,18:58,0:38时支?解:时支:(1+1)/2-1=0=丑,(23+1)/2-1=11=子,18/2-1=8=酉,0/2-1=-1=子(注:八字中,出生时间宜根据出生地所在时区,采用真太阳时。推算时柱干支,分钟可以忽略不计,只用整小时推算)例:求乙卯日17:30的干支?解:时支=(17+1)/2-1=8=酉,时干=乙*2+酉=2*2+8=12,个位=2,2=乙,故17:30干支为乙酉例:求戊午日0:50、10:50、22:05、23:49干支?解:0:50——时支=0/2-1=-1=子,时干=戊*2+子=5*2-1=9=壬10:50——时支=10/2-1=4=巳,时干=戊*2+巳=10+4=14,4=丁22:05——时支=22/2-1=10=亥,时干=戊*2+亥=10+10=20,0=癸23:49——时支=(23+1)/2-1=11=子,时干=戊*2+子=5*2+11=21,个位=1=甲(注:23:49未到24点,是夜子时,仍属今天,用今天日干戊) 例:求甲子日0:20和23:40干支?解:0:20——时支=0/2-1=-1=子(晨子),时干=甲*2+子=1*2-1=1=甲23:40——时支=(23+1)/2-1=11=子(夜子),时干=甲*2+子=1*2+11=13,个位=3=丙推算公元前年干,公元前年支①公元前年干公式:公元前年干=8-公元前年个位数(个位为9,8-9=-1,加10,-1+10=9=壬)②公元前年支公式:公元前a年支=12*N-a+8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年干支?解:前22年干=8-2=6=己,前22年支=12*2-22+8=10=亥,前22年为己亥年前年干=8-5=3=丙,前年支=12*13-+8=1+8=9=戌,前年为丙戌年除法:公历纪年在时间维的标度是均匀的,而干支纪年在时间维上是不均匀的。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已知公历年份,求对应干支公元后的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得到的余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再除以0.得到的是地支。公元前的年份的计算方法:先用大于所求年份的60的倍数减去所求年份(的绝对值),然后再减去2;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得到的余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再除以0.得到的是地支。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此方法的根据是公元4年为甲子年(没有公元0年)。计算例1:公元年黄巾起义,计算其干支。解:(-3)/10=18.1,余数为1,故天干为甲(1为甲,2为乙…癸为0);(-3)/12=15.,0./0.=1,故地支为子(1为子,2为丑…10为酉,11为戌,0为亥)。因此,公元年为甲子年,所以黄巾起义时在官府门前都贴有“甲子”字条,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计算例2:计算公元年的干支。解:(-3)/10=.9,余数为9,故天干为壬;(-3)/12=.,0./0.=11,故地支为戌。因此,公元年为壬戌年。计算例3:公元前年孔子出生,计算其干支。解:60*10--2=47,47/10=4.7,余数为7,故天干为庚;47/12=3.,0./0.=11,故地支为戌。因此公元前年是庚戌年。推算年份由于天干地支每60年一循环,所以不能直接根据干支计算对应的年份数值。但是可以根据干支计算出对应于60年中的第几年,从而进一步推算。设x为天干对应的次序,甲-癸依次为1-10;y为地支对应的次序,子-亥依次为1-12.那么对应次序z的计算公式为:z=6x-5y,如果为负,可再加60。其计算根据是同余方程:z≡x(mod10),z≡y(mod12),x≡y(mod2),解得z≡36x+25y(mod60),进一步化简即得。中国近代史中许多历史事件均以天干地支纪年为基础进行命名如:辛酉政变就在,甲午战争就在4年,戊戌变法就在8年,辛丑条约就在年,辛亥革命就在年,壬子癸丑学制颁布在-年。日干支推算表日干支推算表,又名日柱推算表、一纸万年历。一张表,能推出表上几百年的每一天的干支,十分快捷,便携袖珍,山东任红岩原创,推荐给广大命理师,从此日柱瞬间可知。年数表(年—年)年数表(年-年)月数表(月数表万年通用,最好背熟)日柱公式:日干支序数=年数+月数+日期(和大于60,则减60。1月、2月用上一年的年数)计算结果即日干支序数,若大于60,则减去60。1月和2月的年数要归上一年,年数要用上一年的年数,可以将1月和2月看作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例如求年1月30日干支,年数要看年,年数=7,不能用年数,月数不变。年数适用范围:此年3月-下年2月。命理师最好将月数表背熟,只要知道年数,往后天每天日柱瞬间可知,一纸万年历在手,百年日柱尽可知。对于要求更高的盲派占卜师,则建议将年数表和干支表也背熟。例:求年7月18日,年1月15日,年8月8日,年11月21日,年2月14日干支?解:查表得知年7月18日=年数+7月数+18日=45+2+18=65-60=5=戊辰年1月15日=年数+1月数+15日=33+6+15=54=丁巳(1月、2月用上一年数)年8月8日=年数+8月数+8日=36+33+8=77-60=17=庚辰年11月21日=年数+11月数+21日=12+5+21=38=辛丑年2月14日=年数+2月数+14日=12+37+14=63-60=3=丙寅(1月、2月用上一年数)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yy/1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