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吃荠菜,预防春季流行病

每年农历三月三,中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民间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地菜即荠菜,在路边或野地里随处可见,用荠菜煮鸡蛋,加放生姜片、红枣等药物,食其蛋、饮其汤,不仅清香美味、营养丰富,并且可防治疾病。

荠菜性味甘、凉,入肝、脾、肺经,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效。《名医别录》言其"主利肝气,和中"。《千金·食治》言其"杀诸毒,根,主治目涩痛"。《食经》言其"补心脾"。《陆川本草》言其"消肿解毒,治疮疖,赤眼"。中医实践证明,其对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疼等有一定疗效。

荠菜入药,最大的作用是祛陈寒的功效强,而药性又十分平和。三月三吃荠菜,就是为了祛除冬天积存的寒气。《黄帝内经》里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意思是冬天受了冻,如果没有及时化解,寒气会深入人体内部潜伏下来。到了春天,阳气升发,这些潜伏的寒气发作起来,寒极生热,就会引起流感发烧。这也是在春天特别容易产生各种流行病的原因。

因此,为了防止冬季的伏寒郁积化热,在春天不能用大辛大热的药物,而是可用药性平和的药物来预防春天的“温病”。荠菜药性平和,它既能祛陈寒,又能祛血热,使得伏寒无法化为内火,维持人体的寒热平衡。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yf/5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