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静
“你怕不怕肿瘤?”“如果有疫苗,愿不愿打一针?”在6月的一次聚会上,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孟颂东突然问大家。
在场的所有人都回答“怕”,大部分人表示“愿意,但没听说过有能预防肿瘤的疫苗”。“你是不是在肿瘤疫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有同行敏感地反问道。当时,孟颂东笑而未答。
6月21日,带着好奇,《中国科学报》记者联系到孟颂东,并随其学生赵报前往位于中关村一栋旧大楼里的实验室一探究竟。
孟颂东的实验室看上去与其他生物类实验室没有多少区别,满屋子都是透明玻璃器皿和各种生物制剂,穿着白大褂的学生各自在操作台前低头忙碌。
已留研究所任助研的小伙子赵报,与前几年读研究生时一样,上午8点先去大羊坊北京实验动物中心,给自己的小鼠和大鼠注射癌症诱导试剂。他正在做肝癌疫苗试验,想看看热休克蛋白gp96能否抑制肝癌。中午才回到实验室。
半个月前,在孟颂东的指导下,赵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研究论文《胎盘来源的gp96作为多价肿瘤预防性疫苗》。随后,该论文在业界引起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