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尿急、尿痛、小腹引痛等症状,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此类病证在中医属于“淋证”范畴。
淋证是中医病名,是指小便频、数、短瑟,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疾病。
多见于已婚女性,每因疲劳、情志变化、不洁房事而诱发。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
*此病类似于西医的泌尿系感染、泌尿道结石、泌尿系结核、前列腺炎、乳糜尿等。
01为什么会得淋证?(1)因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从下侵入机体,上犯膀胱,或由小肠邪热、下肢丹毒等它脏外感之热邪传入膀胱,发为淋证。
(2)多食辛热肥甘,或嗜酒太过,脾胃运化失常,积湿生热,下注膀胱,发为淋证。
(3)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膀胱气滞,或气郁化火,气火郁于膀胱,导致淋证。
(4)禀赋不足,肾与膀胱先天畸形,或久病缠身,劳伤过度,房事不节,多产多育,或久淋不愈,耗伤正气,或妊娠、产后脾肾气虚,膀胱容易感受外邪,而致本病。
02病机与证型分类其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依据淋证之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6种证型,分别为热淋、石淋、血淋、气淋、膏淋、劳淋。
(1)热淋症见小便频数,淋漓刺痛,色黄,小腹胀痛不适,舌红,苔黄,脉滑数。
(2)石淋症见小便淋漓涩痛,或排尿突然中断,或腰痛剧烈难忍,偶尔见小石排出,溺色红,舌红,苔黄,脉弦数。
(3)血淋症见小便刺痛,血尿,口渴,烦躁,下腹部疼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4)气淋症见小便涩痛,淋漓不尽,少腹胀痛,心烦,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5)膏淋症见小便浑浊,呈乳糜色,或如米泔样,或如膏状,伴有絮块,或血块,尿道涩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6)劳淋症见小便淋漓不尽,无明显刺痛,劳累后加重,腰酸,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腻,脉细弱。
03尿血就是淋证吗?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溺出纯血等症状。但二者并不一样。
其鉴别的要点是有无尿痛。尿血多无疼痛之感,虽亦间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
04淋证是淋病吗?淋证不是淋病,淋证是中医诊断,淋病是西医病名。
淋病是淋病奈瑟菌引起的以泌尿系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男性常表现为急性尿道炎,而女性则为宫颈炎,此外,咽部、直肠和眼结膜也可出现感染。淋病传染性强,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和后遗症。
05如何预防淋证?
(1)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饮食宜清淡,忌肥腻辛辣酒醇之品,保持心情舒畅,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注意外阴清洁,不憋尿,多饮水,每2-3小时排尿一次,房事后即行排尿,防止秽浊之邪从下阴上犯膀胱。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产后更应注意外阴卫生,以免虚体受邪。
(3)积极治疗消渴等疾患,避免不必要的导尿及泌尿道器械操作,也可减少本病证的发生。
END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