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检体诊断

腹痛

腹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多由腹部脏器疾病引起,但腹腔外疾病及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一般按起病急缓、病程长短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

一、分类

1、急性腹痛

(1)腹腔器官急性炎症

(2)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

(3)脏器扭转或破裂

(4)腹膜炎症

(5)腹腔内血管阻塞

(6)腹腔疾病

(7)腹腔疾病所致的腹腔牵涉痛

(8)全身疾病所致的腹痛

2、慢性腹痛

(1)腹腔脏器慢性炎症

(2)消化道运动障碍

(3)胃、十二指肠溃疡

(4)腹腔脏器扭转或梗阻

(5)脏器包膜的牵张

(6)中毒与代谢障碍

(7)肿瘤压迫及浸润

二、发生机制

1、内脏性腹痛:腹内某一器官的痛觉信号由交感神经传入脊髓引起。

特点:①疼痛部位不确切;

②疼痛感觉模糊;

③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如肝脏疼痛。

2、躯体性腹痛:由来自腹膜壁层及腹壁的痛觉信号,经体神经传至脊神经根,反映到相应脊髓节段所支配的皮肤所引起。

特点:①定位准确,可在腹部一侧;

②程度剧烈而持续;

③可有局部腹肌强直;

④腹痛可因咳嗽、体位变化而加重,如肋软骨炎。

3、牵涉痛:内脏性疼痛牵涉到身体体表部位,即内脏痛觉信号传至相应脊髓节段,引起该节段支配的体表部位疼痛。

特点:①定位明确;

②疼痛剧烈;

③有压痛、肌紧张及感觉过敏等。如胆囊炎。

三、临床表现

1、腹痛部位:般腹痛部位多为病变所在部位。如胃、十二指肠和胰腺疾病,疼痛多在中上腹部;胆囊炎、胆石症、肝脓肿等疼痛多在右上腹部;急性阑尾炎疼痛在右下腹McBurney点;小肠疾病疼痛多在脐部或脐周;结肠疾病疼痛多在下腹部或左下腹部;膀胱炎、盆腔炎及异位妊娠破裂,疼痛亦在下腹部。

2、诱发因素:胆囊炎或胆石症发作前常有进油腻食物史,急性胰腺炎发作前常有酗酒和(或)暴饮暴食史,部分机械性肠便阻多与腹部手术有关,腹部受暴力作用引起的剧痛并有休克者可能是肝脾破裂所致。

3、腹痛性质和程度

4、发作时间:餐后疼痛可能由于胆胰疾病、胃部肿瘤或消化不良所致;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内膜异位者腹痛与月经来潮相关;卵泡破裂者腹痛发生在月经间期。

5、与体位的关系某些体位可使腹痛加剧或减轻。如胃粘膜脱垂病人左侧卧位疼痛可减轻;十二指肠壅滞症病人膝胸位或俯卧位可使腹痛及呕吐等症状缓解;胰腺癌病人仰卧位时疼痛明显,前倾位或俯卧位时减轻;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烧灼痛在躯体前屈时明显,直立位时减轻。

四、伴随症状

1、伴发热、寒战:提示有炎症存在,见于急性胆道感染、胆囊炎肝脓肿、腹腔脓肿,也可见于腹腔外感染性疾病。

2、伴黄疸:可能与肝胆胰疾病有关。急性溶血性贫血也可出现腹痛与黄疸。

3、伴休克同时有贫血:可能是腹腔器破裂(如肝、脾或异位妊娠破裂);无贫血者则见于胃肠穿孔、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腹腔外疾病如心肌梗死、大叶性肺炎也可有腹痛与休克,应特别警惕。

4、伴呕吐、反酸:提示食管、胃肠病变,呕吐量大提示胃肠道梗阻;伴反酸、嗳气则提示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胃炎。

5、伴腹泻:提示消化吸收障碍或肠道炎症、溃疡或肿瘤。

6、伴血尿:可能是泌尿系疾病,如泌尿系结石。

血尿

血尿(hematuria):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

镜下血尿:指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视野有红细胞3个以上。

肉眼血尿:一般说每升尿内含有1ml血时,即肉眼即可见到尿液呈洗肉水样或血色。

一、病因

1、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lgA肾病,各种间质性肾炎、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结核、肿瘤、多囊肾、血管异常包括肾静脉受到挤压如胡桃夹现象、尿路憩室、息肉和先天性畸形等

2、全身性疾病

(1)感染性疾病: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钩端螺旋体病和丝虫病等。

(2)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和血友病。

(3)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引起肾损害时。

(4)心血管疾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性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肾动脉栓塞和肾静脉血栓形成等。

(5)尿路临近器官疾病

(6)化学物品或药品对尿路的损害:如磺胺药

二、临床表现

1、尿的颜色的改变:

(1)血红蛋白尿:由溶血引起,呈均匀暗红或似酱油色,无沉淀,显微镜检查无红细胞或偶有红细胞。

(2)血尿:可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混浊,震荡时呈云雾状,放置后可有少量红色沉淀,镜检。

(3)血尿要与红色尿相区别:后者尿液虽呈红色,但镜检无红细胞,隐血试验阴性。

2、分段尿异常:判断出血的部位与确定病变性质

尿三杯试验:

第一杯:即前段含血液,称初血尿,表示病变位于尿道;第三杯:即后段含血液,称终末血尿,表示病变部位在膀胱颈部和三角区或后尿道等部位;如三杯尿中均有血液称全程血尿,表示病变在上尿路,膀胱。

3、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

(1)肾脏病变引起的血尿

①血尿为全程性,均匀,颜色常为暗棕色;

②常伴发肾区钝痛或肾绞痛;

③血块室条状(输尿管管型),有时可发现红细胞管型或其他管型;

④般无明显排尿不适症状,如伴有膀胱病变时,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当血块堵塞尿道时可发生排尿困难。

(2)膀胱或膀胱颈部病变引起血尿的特点:

①常伴有排尿不适应的症状,但肿瘤出血也可排尿不适;

②血尿颜色较鲜红,可能为终末血尿,血块也不规则;

③用导尿管冲洗膀胱的方法以判断血尿来源。如为膀胱出血,经连续冲洗膀胱,还可见血性液体回流;如为肾脏出血,当膀胱内的血尿被冲洗净后,再注入生理盐水随即抽出,回流液体可甚澄清;如将生理盐水停留于膀胱内片刻然后才抽出,则可因血尿间歇自输尿管排入膀胱,混入生理盐水而显血色。

(3)前列腺、尿道病变引起血尿的特点:

①血尿呈鲜红色,前列腺及后尿道出血为终末血尿,前尿道出血可呈尿道滴血或初血尿;

②多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等表现。

4、相差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肾小球源性血尿:畸形红细胞;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正常形态红细胞。

5、镜下血尿

6、症状性血尿

7、无症状性血尿

三、伴随症状

1、伴肾绞痛:肾或输尿管结石的特征

2、伴尿流中断:见于膀胱和尿道结石

3、伴尿流细和排尿困难:见于前列腺炎、前列腺癌。

4、伴尿频、尿急、尿痛:见于膀胱炎和尿道炎,同时伴有腰痛、高热、畏寒常为肾盂肾炎。

5、伴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

6、伴肾肿块:单侧可见于肿瘤、肾积水和肾囊肿;双侧肿大见于先天性多囊肾,触及移动性肾脏见于肾下垂或游走肾。

7、伴有皮肤黏膜及其他部位出血见:于血液病和某些感染性疾病。8.合并乳糜尿见于丝虫病、慢性肾盂肾炎。

8、伴乳糜尿:见于丝虫病、慢性肾盂肾炎。

尿频、尿急、尿痛

尿频(frequentmicturition):指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尿急(urgentmicturition):指病人一有尿意即迫不及待需要排尿,难以控制。

尿痛(odynuria):指病人排尿时感觉耻骨上区、会阴部和尿道内疼痛或烧灼感。

尿频、尿急、尿痛合称膀胱刺激症

一、病因与临床表现

1、尿频

(1)生理性尿频:因饮水过多精神紧张或寒冷时排尿次数增多,属正常现象。特点是每次尿量不少,也不伴随尿痛尿急等其他症状。

(2)病理性尿频

①多尿性尿频: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尿量不少,全日总尿量增多。见于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多饮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②炎症性尿频:尿频而每次尿量少,多伴有尿急和尿痛,尿液镜检可见炎性细胞。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和尿道旁腺炎等。

③神经性尿频;④膀胱容量减少性尿频

2、尿急

(1)炎症:急性膀胱炎、尿道炎、特别是膀胱三角区和后尿道炎症,尿急症状特别明显急性前列腺炎常有尿急,慢性前列腺炎因伴有腺体增生肥大,故有排尿困难、尿线细和尿流中断。

(2)结石和异物:膀胱和尿道结石或异物刺激黏膜产生尿频。

(3)肿瘤:膀胱癌和前列腺癌。

(4)神经源性:精神因素和神经源性膀胱。

(5)高温环境下尿液高度浓缩,酸性高的尿可刺激膀胱或尿道黏膜产生尿急。

3、尿痛引起尿急的病因几乎都可以引起尿痛,疼痈部位多在耻骨上区、会阴部和尿道内,尿痛性质可为灼痛或刺痛。尿道炎多在排尿开始时出现疼痛;后尿道炎、膀胱炎和前列腺炎常出现终末性尿痛。

二、伴随症状

1、尿频伴有尿急和尿痛:膀胱炎和尿道炎;膀胱刺激征存在但不剧烈而伴有双侧腰扁见于肾盂肾炎;伴有会阴部、腹股沟和睾丸胀痛见于急性前列腺炎。

2、尿频、尿急伴有血尿,午后低热,乏力,盗汗:膀胱结核。

3、尿频伴有多饮、多尿和口渴但不伴尿急和尿痛:精神性多饮、糖尿病和尿崩症。

4、尿频、尿急伴无痛性血尿:膀胱癌。

5、老年男性尿频伴有尿线细,进行性排尿困难:前列腺增生。

6、尿频、尿急、尿痛伴有尿流突然中断:膀胱结石堵住出口或后尿道结石嵌顿。

郭桃桃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CCTV品牌影响力北京中科
北京中科医院十二年专注白癜风医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yf/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