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荠菜香

家乡下的地里,快乐生长着炊烟的缠绵,缠绵里荠菜长满窗前乡音开成了花儿子问我:爸爸,荠菜花开了我们啥时回家!象穷人家的孩子,熬过漫漫长冬。衣衫褴褛却满怀希望,又象有钱的亲戚慷慨大方青黄不接之际送上钱粮。美味的荠菜年年生长,只要你当过穷人你更不会忘记她就象你不会忘记你的出身,一如荠菜不会忘记田野荒滩是他含辛如菇的亲娘,爱她依偎她。在中国,荠菜于我们,我们与荠菜,无论穷人富人的心里都有一颗烙印,那就是野菜文化。时间过了立春,春天就来了。悄没声的田头沟野也能看到小草的嫩绿色彩。又到了真正感受春天味儿的时候,脚开始发痒,嘴开始咂味,怎么感受?当然是用舌头来感受了。鲜嫩多汁的春韭,味道特别的香椿芽,充满江南风情的马兰头,当然,一桌满是春天味儿的野菜宴里一定少不了清新怡人的荠菜。香椿芽终归味儿冲,韭菜吃起来多有不便,马兰头不便寻找,荠菜就不一样,连最挑剔的大家闺秀也不会排斥那种清新的味道。它来的最早,碎碎的,柔柔弱弱的长在春的门前。春冬之交,荠菜的鲜味是寒冷里的春阳,尝一口春阳味飘了一屋,城里人满大街的羡慕,乡下人,满田野的挂念,只是,千万不要让荠菜的残片贴在牙齿上。荠菜算得上是分布区域最广的野菜之一,全世界温带地区都有它的身影,在中国更是遍布大江南北。有观点认为荠菜原产于东欧和小亚细亚一带,即便真是如此,但是要论在餐桌上发扬光大,那还要得看我们华夏大地。且不论饥馑年代,天下无人不识荠,在小康生活之中,更是少不了荠菜的味道——荠菜饺子、荠菜羮、荠菜馅的大馄饨,荠菜春卷、荠菜汤圆…不仅是美味的标志,还是回归田园的一种象征,更是乡野乡愁的一种。那乡野的味道如乡音俚语般亲和,那乡愁的回味似妈妈酿的米酒那般柔醇,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味道称为怀旧的味道。

每年立春后,当温度慢慢的上升,厚重的棉衣被毛衣或者厚秋衣所替代,在每个放学的下午或星期天,乡村伙伴们就提上篮子,拿上小刀,兴高采烈的奔向那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剜荠菜去了。

蛰伏了漫长而又寒冷的冬季,春雨贵如雨,在春雨的滋润下,麦子们都疯长起来。往往一个夜晚的功夫,就展现出和昨日截然不同的形态来,叶子更碧绿,更肥厚,个子更高挑,更妖娆。在麦苗与麦苗的行间或田埂上,一簇簇鲜嫩的荠菜映入眼帘,我们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狂喜,争先恐后地用刀剜了往竹篮里丢,那清香而又略带青草味的幼年记忆,至今让人难以忘怀。天还没有黑,我们就提着满满一篮子新鲜的荠菜,带着丰收的喜悦,唱着歌谣回家了。

《诗经·北风·谷风》中就有“谁为荼苦,其甘如荠”的记载,而在《楚辞》中也有“故荼荠不同亩兮”的词句。不仅如此,在汉朝的时候,人们曾一度尝试将荠菜驯化为家常菜,但是很遗憾,这种菜蔬并不如它们的兄弟芸薹配合。后者成就了白菜油菜的霸业,而前者又退回到了山茅野菜的行列之中。这都是因为,其实荠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伺候。

首先,荠菜的种子太小了,每粒荠菜种子的重量只有0.09-0.12克,说细如沙尘一点都不为过,收集起来就是个麻烦事儿。种子小导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苗实在太瘦弱,要想让它们高产,土壤不能湿,浇水还不能急。如今,我们可以用喷灌、滴灌这些先进技术解决,古人只能用洒水壶,那是何等繁重的劳动。另外,这些瘦弱的苗里面还可能混杂有其他杂草,你还只能干瞪眼。锄头除草似乎都行不通,只能徒手来拔草,无形中又让工作量翻翻了。看似合理的解决方案,就是开发抗除草剂的荠菜了(然而可能形成新的疯狂杂草)。不仅如此,荠菜还不是想种就能种,因为荠菜的种子有休眠的特性。必须经过适当的低温处理(2-10℃,处理7-9天),才能被唤醒。没有冰箱冷库的古人哪儿有这种技术呢?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荠菜很有可能会回归菜园。19世纪末,上海就开始栽培荠菜,20世纪中后期,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城市也纷纷开始这种野菜的种植。这是荠菜味儿的特殊魔力。那么荠菜味儿是什么味儿呢?这个问题还真难回答,那是一种结合了特殊甜香和新鲜叶子香的特殊香气,就好像麦芽糖浆混上了新鲜的菠菜。而这种感觉主要来自于其中的叶醇。这种物质是一种特殊的天然绿叶清香,在茶、刺槐、萝卜、草莓、圆柚等植物都有发现发现。叶醇经常被添加到草莓、浆果、甜瓜、茶香精中,是香料行业的明星。在知道荠菜的美味儿之后,想去挖荠菜的朋友必定会越来越多,但是挖错的可能性极大。其实荠菜的特征也蛮明显的,先簇拥在一起又慢慢拉伸开来的总状花序,四片花瓣十字价差的小花,四长两短的四强雄蕊都显示着荠菜的身份。就更不用说,那些超有特点的三角形短角果,几乎让人避免了错认的风险。你可能会说,这么好认的植物怎么会挖错呢?答案很简单,如果等到荠菜开花结果再去挖,就只有熬水煮鸡蛋这一种吃法了,什么做馅儿,做菜,做汤羹就别想了,因为开花结果之后,荠菜就老了!要想吃鲜嫩的荠菜,我们必须赶在它们开花之前进行采挖,所以只能看叶子,这也是植物学家最不愿意干的事情。荠菜的叶子是趴在地上生长的,叶片是大头羽裂状。所谓大头羽裂就是在羽状裂的叶片尖端有个大的裂片。然而在实际分辨过程中仍然需要经验。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人工栽培以板叶荠菜和散叶荠菜为主,冬末春初均可。荠菜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名医别录》记载“主利肝气,和中。”《日用本草》载“凉肝明目。”《本草纲目》记载“明目,益胃。””中医实践证明,其对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疼等有一定疗效。用于治疗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疼等。荠菜的食用建议可煎汤,炒菜,做饺子食,或入丸散,捣烂外敷,凉拌、作菜馅、菜羹,食用方法多样,风味特殊。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yf/47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