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古诗词里的故事刘子翚缕衣檀板无颜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好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325508.html

汴京纪事

[宋]刘子翚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重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刘子翚,字彦冲,号病翁,崇安五夫里(今福建武夷山市五夫镇)人,南宋理学家、文学家,被称为屏山先生。他的父兄都是著名的抗金将领,他也曾经从戎,但因体弱归隐,传学讲道,并抚养了好友朱松之子,即后来成为大理学家的朱熹。这首诗通过对歌妓李师师步履蹒跚、垂垂老矣的描写,引出北宋江山旧景难在的悲凉之感。

李师师,北宋末年青楼歌姬,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关于她的描写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据传说,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赵佶喜爱,并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传说她曾与《水浒传》中的燕青有过感情纠葛。

另外,史书曾有记载,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晏几道、秦观等,都曾与李师师有过来往。但很明显,如果与这些人都有来往的话,李师师的年龄对不上。所以,其中一部分可能是别的“师师”,只是时间太过久远,被后人混淆了。

比如,张先的《师师令》:“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於珠子。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

还有晏几道的《生查子》:“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秦观还有《一丛花·年时今夜见师师》词赠李师师:“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佳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相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据考证,秦观和张先诗里的“师师”极有可能是另一人,或者说与徽宗时期的“李师师”并不是同一人,而周邦彦遇见的“李师师”才是和赵佶同一个时间段的“李师师”。

遇见李师师的时候,周邦彦已经是京城出名的词人了,京中歌妓都以能唱到他的新词为荣。一见面,周邦彦就为李师师的气质所倾倒,填了一首《玉团儿》记录他对李师师的印象:

铅华淡伫新妆束,好风韵,天然异俗。彼此知名,虽然初见,情分先熟。

炉烟淡淡云屏曲,睡半醒,生香透肉。赖得相逢,若还虚过、生世不足。

李师师也欣赏周邦彦的文采,两人日益亲近。周邦彦还有一首《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不仅仅表示了对李师师的赞美和同情,还有劝她早日找个良好的归宿之意。可见两人之间虽然有情,但周邦彦心知自己不会娶李师师回家: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

之后,就是李师师与宋徽宗赵佶的故事了。赵佶除了爱好花木竹石之外,还很喜欢美人,史书中说他的后宫“三千粉黛,八百烟娇”。然而,这么多的各色妃嫔,赵佶也有看够的时候。据说,有一天他闲来无事,写下两句诗曰:“选饭朝来不喜餐,御厨空费八珍盘”。然而,后两句就想不出来了,就让一位大学士接续。

那个大学士也是深知圣心,续了一句“人间有味俱尝遍,只许江梅一点酸。”对于看腻了宫中女子的赵佶来说,李师师自然就是解除腻味的“一点酸”。

于是赵佶就换上便服,自称是殿试秀才赵乙,要重金求见李师师,最后终于得见李师师芳容——“鬓鸦凝翠,鬟凤涵青,秋水为神玉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就着美酒听着李师师的执板唱词,看着李师师轻歌曼舞,赵佶当下就被迷得神魂颠倒。

据说,为了方便往来,赵佶还专门修了条“密道”直通李师师家。有一个赵佶当时比较喜欢的妃子曾问过:“到底是什么样的李家姑娘,让陛下如此念念不忘。”赵佶说:“似乎也没什么,但是如果一群人穿着同样的衣服,师师也混在其中,肯定让人一眼就能看见她。那种幽姿逸韵,完全在容色之外。”可见,李师师是以气质取胜的。

为了方便与李师师见面,赵佶还成立行幸局专门负责出行事宜。每当赵佶因为夜宿李师师处不上早朝时,行幸局的人就负责帮他遮掩,向百官解释。当时,朝中大臣对于皇帝的事情都心知肚明,大多数都只是敢怒不敢言,以至于赵佶更加无所顾忌。

身为京中名妓的李师师,可能没见过皇帝。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李师师接待了皇上,旁的达官贵人更加不敢上前。一时之间,原本门庭喧嚣的巷外已经是车马稀少了。

赵佶在这个时候也赏赐给了李师师大笔的金银珠宝,李师师生活倒是不见困窘。只是别的达官贵人都可以不来往,周邦彦却难舍李师师的柔情,李师师也不舍与周邦彦的情分。两人趁着赵佶不在,私下里还常常见面。

周邦彦正与李师师温言说笑,忽然听到外面赵佶到来的声音,无奈之下,周邦彦只得躲入床底。那天赵佶只是来给李师师送几个从江南快马送到的橘子,因为宫中还有事,两人只是边吃边说笑几句,赵佶就离开了。

周邦彦半是惊吓半是尴尬地从床下钻出,感叹着作了一首《少年游·并刀如水》: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李师师与赵佶来往之事,几乎举国皆知,流传的速度更是非常快。赵佶可能也觉得既然都知道了,那就将李师师接进宫来吧,还能朝夕相对。进宫之后,李师师一度非常得宠,后来还被封为李明妃。

后来金兵逼近开封,赵佶将皇位让给太子赵恒之后就退居太乙宫,专奉道教。李师师也被贬为庶人,逐出宫中。据说,她为了避祸,自乞为女道士。不久,东京沦陷,北宋灭亡。金兵俘虏了徽钦二宗和赵氏宗族等多人,李师师的下落也扑朔迷离了。

关于李师师的下落,有一种说法是,金兵入侵之际,她捐献了自己的金银珠宝当作军费。后来金军入侵,他们的国主也听闻过李师师的大名,便让金军主帅去寻找李师师。但主帅久寻无果,后来在张邦昌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李师师。李师师不愿意,想要用金簪自尽却被拦住了,后将金簪折断,吞金自杀了。

这一版本的结局也是大多数小说通用的,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借李师师的身份讽刺时事。

另一种说法是李师师被没收家产之后南下,流落到临安一带,重操旧业以卖唱为生,有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之曲,后嫁给一个商人做妾,最终老死湖湘。刘子翚的《汴京纪事》就是沿用了后面这种说法。

美人迟暮,年华老去,就如同曾经繁华的北宋朝廷一样,充满了世事沧桑与历史的无奈。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yf/11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