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北京时间年2月4日我们将迎来立春节气,立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我国民间有“打春”之说,立春的到来标志着春天正式开始。
《京都风俗志》记载: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立春为岁首,在古代人们会把立春当作节日来度过,在皇宫以及民间都有打春牛的活动,即把泥塑春牛给打碎,以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除了在立春有打春牛的习俗外,在我国民间还有咬春(春饼)、踏青以及躲春的习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啥是“躲春”?其实躲春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犯太岁,立春是旧岁与新岁的转换时间点,每年都有一位值年太岁当值,值年太岁一年一换(太岁是所有神中影响力最大的神),一些特定的生肖就需要躲春来避免犯太岁。
年有5个生肖在立春当天需要躲春,分别是:龙、狗、牛、羊、兔;躲春很简单,年立春交节的时间在2月4日16时26分,对于需要躲春的人可以在这个时间节点不见陌生人、不与别人争吵。躲春虽然没有科学根据,但是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个习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了解。
年立春不一般,正常来说立春的农历时间在正月的上旬,年立春的农历时间在年的腊月二十五,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明,腊月立春属于“早立春”,早立春意味着今年温暖的天气会提前到来。
立春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农耕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人说“春打五九尾,来年遍地坟”,这句话是啥意思?年立春在五九尾吗?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年是“春打五九尾”我国民间从“冬至”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每9天算一个九,最冷的时间段为三九天和四九天,当数完9个九天,就表示春深日暖、可以春耕了。
由于冬至距离立春有45天或者46天,五个九天正好是45天,因此立春交节的时间必然在五九的最后一天或者六九的第一天,因此在我国民间有“春打五九尾”或者“春打六九头”之说。
年五九的时间为1月27日至2月4日,立春恰逢五九的最后一天,因此年是“春打五九尾”。
老话说“春打五九尾,来年遍地坟”,啥意思?这句老话的意思是说,如果遇到春打五九尾的年份,那么预示着年景不好,即粮食的收成会比较差,在古代物质不发达,农民全靠天吃饭,一旦遇到粮食收成差的年份,那么就很容易引发饥荒,就可能出现“遍地起坟头”的现象。
根据古人的经验,如果遇到春打五九尾的年份,预示着春天发生干旱和倒春寒的概率比较大,这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收成。春天正是播种的季节,如果发生干旱,那么不仅会影响小麦的收成,同时还会影响春播作物的生长;同时如果春天发生倒春寒,那么倒春寒会导致尚未出土的种子出现烂种,会导致已经出土的幼苗遭受冻害,会导致已经开花结果的果树大量落花落果,会导致已经返青的小麦遭受冻害,倒春寒同样会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
关于“春打五九尾”和“春打六九头”,我们看看农谚是咋说的?
“春打五九尾,家家迈不开腿”。这句农谚的意思很简单,说的就是如果立春在五九的最后一天,那么预示着粮食的收成比较差,人们由于吃不饱会出现走不动的现象。
“春打五九尾,拿着瓢拄着棍”。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遇到春打五九尾的年份,那么预示着年景不好,即风不调雨不顺,人们不得不上街乞讨度日,这说明粮食的收成不好。
“春打六九头,家家啃猪腿”。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立春的时间在六九的第一天,那么预示着农作物会大丰收,就连家里的牲畜都不愁没有食物吃,牲畜会长得膘肥体壮,家家都能吃上肉,说明人们生活富足。
“春打六九头,喝油像喝水”。这句农谚的意思同样很简单,说的就是如果立春的时间在“六九的第一天”,那么预示着人们不愁油吃,这也说明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由此可见,“春打六九头”对人们来说是个好兆头。
那么农谚在现在还有道理吗?我们要明白农谚具有非常强的地域性,而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因此我们不能单凭农谚来指导农业生产;此外,现代社会人们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能抗旱防洪灭害虫,人不能胜天但是能克服困难,再加上现代社会物质发达,因此无论是“春打五九尾”还是“春打六九头”,我们都无需担忧。
你认为老话还有道理吗?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