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朝时期的一代大诗人、政治家王安石在《元日》一诗中,提到了古人过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放鞭炮过新年的喜庆习俗。
各地过年的习俗很多,古籍《吕氏春秋》还记载了,自从上古尧舜时期,人们在辞旧迎新之际,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汉字中的“陈”有过去、陈旧等意,与“尘”谐音,人们在新春“除尘布新”,其寓意正是将过去一年来的不如意、不干净的东西,统统扫出家门,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元,始也;旦,日也;元旦,初始之日也!”在古代,元旦是新的一年之始。与现代人所过的元旦节有所不同。
夏朝时期的新年初始是正月初一(夏正建寅);商朝时期的新年初始是12月初(商正建丑);周朝时期的新年初始,是11月初一(周正建子);秦朝时期的新年初始,则是10月初一(秦正建亥)。
汉朝武帝以后,采用了“太初历”,定正月初一为新年伊始。到了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公历,所以便统计”,采定夏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
时至今日,我们采用的是“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首日。
其实,熟悉传统文化的人都明白,历朝历代,无论采用哪一种历法,真正的一年新旧交际点,是立春节。
而在传统24节气,立春是四立之首,有着三阳开泰的吉祥之兆,大地回春,春风送暖,是个很不错的季节!
可在民间,却有立春节要“躲春”的说法!那么,为何古人要倡导躲春,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这个说法是迷信吗?年干支是癸卯年,哪些人应该特别注意?又该怎样去“避”?
结合传统《周易》、《24节气》等国学文化常识,今天我们就谈谈这些话题,供大家交流探讨。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以下付费内容更精彩、更实用。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如果喜欢,欢迎订阅购买专栏,或私信互动!)
剩余54%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