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职考临检基础第九章尿液化学检

治白癜风天津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xwdt/160309/4784152.html

第九章尿液化学检查

一、单选题

1、肝中与胆红素结合的主要物质是( )。A、硫酸根B、乙酰基C、葡萄糖醛酸D、甲基E、甘氨酰基CUCB不溶于水,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膜。UCB入肝后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下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即为CB。2、下列哪项有关尿含铁血黄素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慢性血管内溶血的有力证据B、含铁血黄素内主要为二价铁C、急性溶血者尿中始终为阴性D、经肝细胞分解为含铁血黄素E、阴性时能排除血管内溶血A尿含铁血黄素试验是应用普鲁士蓝反应,使含铁血黄素的铁在酸性条件下与亚铁氰化钾形成蓝色的亚铁氰化铁。血管内溶血时出现阳性,尤其是慢性血管内溶血时,阴性不能排除。在溶血初期,肾小管上皮细胞尚未充分将吸收的Hb转变成含铁血黄素,并形成足够的颗粒,因此可以为阴性。3、蛋白质的定量分析中,下列何种方法灵敏度最高是( )。A、酶联免疫法B、比色法C、散射免疫比浊法D、透射免疫比浊法E、化学发光法E蛋白质的定量分析中,化学发光法的灵敏度最高。4、不属于真性蛋白尿的是( )。A、肾小球性蛋白尿B、肾小管性蛋白尿C、溢出性蛋白尿D、组织性蛋白尿E、尿道炎症性蛋白尿E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超过mg/24h或超过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即称为蛋白尿。蛋白尿的种类包括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和组织性蛋白尿。5、妊娠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达到高峰的时间是( )。A、1周B、2周C、4周D、5周E、10周E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促进性腺发育的糖蛋白激素,其对促性腺激素受体具有高度的亲和性。妊娠后尿液的HCG增高,在妊娠早期hCG分泌量增高极快,1.7~2.0d即可增高1倍,至妊娠8~10周时血清浓度达到高峰,持续1~2周后迅速减低,妊娠晚期血清hCG浓度仅为峰值的10%,持续至分娩。6、在下列何种酶的催化下,胆红素被转化为结合胆红素( )。A、血红素加氧酶B、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C、乙酰基转移酶D、甲基转移酶E、谷胱甘肽-S-转移酶B血浆胆红素有3种:未结合胆红素(UCB)、结合胆红素(CB)和δ-胆红素。UCB不溶于水,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膜。UCB入肝后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下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即为CB。7、干化学试带法检测尿蛋白最适宜的pH是( )。A、1~3B、2~4C、5~7D、8~9E、9~10C干化学试带法检测尿蛋白最适宜的pH是5~7。8、下列有关尿液分析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此类仪器采用球面积分析仪接受双波长反射光B、尿试带法简单、快速、用尿量少C、尿蛋白测定采用pH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D、细胞检查不可替代镜检E、尿葡萄糖检查的特异性不如班氏定性法E干化学法测尿糖的原理是基于葡萄糖氧化酶促反应,只与葡萄糖反应,特异性强。9、关于尿胆原检查,错误的是( )。A、尿液标本须新鲜,久置后显假阳性反应B、尿液中如含有胆红素,应先加氯化铁除去后再测定C、尿胆原在酸性溶液中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生成樱红色化合物D、操作完毕放置10分钟后,呈樱红色,报告阳性结果E、原理为醛反应法或重氮反应法A尿液久置后,会使盐类结晶析出,尿胆原转化为尿胆素、细菌增值和腐败、尿素分解。尿胆原定性:阴性或弱阳性(1:20稀释后阴性)。尿胆素定性:阴性。所以不可能呈假阳性反应。10、确证尿胆红素的检测方法是( )。A、Smith法B、Harrison法C、Rothera法D、干化学试带法E、泡沫试验B尿胆红素检验的方法如下:①Smith法,此法最简单,但敏感性较低,用于筛选试验;②以偶氮反应为基础的试带法,虽操作方便,但干扰因素多;③Harrison法,虽操作较烦琐,但敏感性高,常用于确证实验。11、关于尿蛋白质试带法检验的叙述,以下错误的是( )。A、黄疸尿对结果有影响B、尿液pH对结果有影响C、对白蛋白和球蛋白均敏感D、浑浊尿不影响比色E、尿液标本应新鲜C尿蛋白质的试带法检验是利用pH指示剂的蛋白误差原理。本法对清蛋白较敏感,而对球蛋白不敏感,仅为清蛋白1/~1/50,且可漏检本周蛋白。尿液pH值增高时可产生假阳性。本法优点是快速、简便、易于标准化,适于健康普查或临床筛检。12、下列关于尿蛋白干化学法检测,哪项是错误的( )。A、尿液pH影响蛋白的测定B、患者服用奎宁、嘧啶等药物易导致假阳性结果C、在进行肾病患者尿蛋白测定时,最好使用磺基水杨酸法和双缩脲法进行定性、定量实验D、尿中含有高浓度有机碘造影剂及尿酸盐时,磺基水杨酸法不受影响,但干化学法和加热乙酸法则影响较大E、大剂量的使用青霉素族药物易导致假阴性结果D用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时,使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钾盐、复方新诺明、对氨基水杨酸等)及有机碘造影剂时,以及尿内含有高浓度尿酸、草酸盐或黏蛋白时,可呈假阳性反应,可通过加热煮沸后浊度是否消失予以鉴别。13、本周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 )。A、重链B、轻链C、Fab片段D、Fe片段E、A和B的结合B本周蛋白(BJP)是游离免疫球蛋白的轻链,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浓度增高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的极限时,可从尿中排出,即本周蛋白尿。14、用于采集3h尿的检查是A、尿糖糖B、蛋白质C、尿排泄率D、电解质E、激素C计时尿按特定时间采集尿标本。(1)3h尿:一般是收集上午6~9点时段内的尿,多用于检查尿有形成分,如1h尿排泄率检查等。(2)餐后尿:通常收集午餐后至下午2时的尿。这种尿标本,有利于检出病理性糖尿、蛋白尿或尿胆原,有助于肝胆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溶血性疾病等的临床诊断。(3)24h尿:患者上午8时排尿一次,将膀胱排空,弃去尿,此后收集各次排出的尿,直至次日上午8时最后一次排尿的全部尿。尿中某些成分24h不同时间内的排泄浓度不同,如肌酐、总蛋白质、电解质等,为了较准确地定量分析这些成分,必须采集24h尿。(4)特殊试验尿:①尿三杯试验:多用于男性下尿路及生殖系统疾病定位初步判断。②耐受性试验尿:如经前列腺按摩后排尿收集尿标本。15、患阻塞性黄疸时,尿中胆红素会( )。A、阴性B、正常C、增加D、减少E、不定C患阻塞性黄疸时,因胆汁淤积使肝胆管内压增高,导致毛细胆管破裂,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逆流入血,由尿中排出,故尿胆红素增加。16、当尿蛋白定量>3.5g/24h时,称为肾病性蛋白尿,最典型的疾病是( )。A、急进性肾炎B、慢性肾炎C、肾病综合征D、肾盂肾炎E、SLE肾炎C当尿蛋白定量>3.5g/24h时,称为肾病性蛋白尿,最典型的病例是肾病综合征。17、妊娠12周以前,尿液经多少倍稀释后,如hCG胶乳凝集抑制试验仍呈阳性反应,可怀疑葡萄胎( )。A、B、C、D、E、E妊娠12周以前,尿液经倍稀释后,如HCG胶乳凝集抑制试验仍呈阳性反应,可怀疑葡萄胎。葡萄胎清除后12~16周,HCG可转为阴性;若HCG减低缓慢或减低后又上升,或12~16周后仍未转为阴性者,则提示有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可能。18、分析尿液蛋白质亚基组成和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好的方法是( )。A、干化学试带法B、加热乙酸法C、放射免疫法D、酶免疫法E、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E尿蛋白电泳常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亦称尿蛋白SDS盘状电泳。本法是目前分析蛋白质亚基组成和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的最好方法。19、Ehrlich法,尿胆原测定结果为假阴性,可能标本中存在( )。A、胆红素B、卟胆原C、吲哚D、维生素E、亚铁血红素原A尿胆原定性是阴性或弱阳性(1:20稀释后阴性),胆红素的定性是阴性,若尿胆原测定结果为假阴性,可能标本中存在胆红素。20、急性胰腺炎时,尿淀粉酶升高的时间一般为发病后( )。A、2~6hB、2~12hC、12~24hD、24~36hE、36~72hC急性胰腺炎时,尿液淀粉酶活性一般于发病12~24h开始增高,比血清淀粉酶迟6~10h,但由于肾脏对淀粉酶的清除率增强,尿淀粉酶活性可高于血清1倍以上,多数在持续3~10天或以后恢复正常。21、提示早期肾损害时的尿微量清蛋白的排泄率应( )。A、>20μg/min尿B、>40μg/min尿C、>60μg/min尿D、>80μg/min尿E、>μg/min尿A尿微量清蛋白检测主要用于早期肾损害的诊断,尤其当尿清蛋白排泄率持续超过20μg/min尿,常作为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全身性疾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22、尿β2微球蛋白测定,主要反映的病变部位是( )。A、肾小球B、肾小管C、尿道D、膀胱E、肾盂B尿β2-微球蛋白检测主要用于评估肾脏早期损伤时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功能。23、哪种方法不是尿液蛋白质定性实验( )。A、直接双缩脲法B、加热乙酸法C、考马斯亮蓝法D、试带法E、磺柳酸比浊法A常用的测定尿液蛋白的方法有:试带法、加热乙酸法、磺基水杨酸法(磺柳酸法)和考马斯亮蓝法。24、尿中胆红素是( )。A、血红蛋白中珠蛋白的代谢产物B、血红蛋白中铁的代谢产物C、血液中铁蛋白的代谢产物D、肌红蛋白的代谢产物E、白细胞的代谢产物A成人每日平均产生~mg胆红素,其中,约75%来自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另25%主要来自骨髓内未成熟红细胞的分解及其他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分解产物。25、妊娠后尿中HCG量最高的时间是( )。A、10~14天B、22~24天C、60~70天D、天左右E、妊娠最后2周C妊娠后尿液hCG增高,一般妊娠后35~40d时,hCG为ng/L以上;60~70d出现高峰,hCG可达6.4~25.6μg/L。26、关于β2-微球蛋白叙述错误的是( )。A、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B、肾移植后如发生排斥反应,尿液β2微球蛋白可出现增高C、炎症及肿瘤时血浆中浓度可降低D、尿液β2微球蛋白主要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E、急性白血病有神经浸润时,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可增高C尿β2-M检测主要用于评估肾脏早期损伤时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功能。炎症及肿瘤时,血浆中β2-微球蛋白的浓度升高。27、下列何种试验可特异性地检出尿中的葡萄糖( )。A、Benedict法B、Rubner法C、Bial法D、Seliwanoff法E、葡萄糖氧化酶E临床上尿糖的检测方法有三种,班氏法、试带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和薄层层析法。①班氏法是利用葡萄糖的还原性,是传统尿糖定性试验方法。本法是非特异性测定葡萄糖的试验,可检出多种尿糖,简便,但易受其他还原物质干扰,倾向于淘汰。②试带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本法检测葡萄糖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适用于自动化分析。③薄层层析法操作复杂、费时、成本高,多用于临床或基础研究,临床上一般情况少用。28、一位昏迷的病人看急诊,为了帮助鉴别糖尿病酮症昏迷和低血糖昏迷,下列何种试验最有效( )。A、血液pH值B、测定C肽C、血糖D、尿酮体E、GHbC糖尿病因未控制或治疗不当,血酮体增高而引起酮症,出现酸中毒或昏迷,尿酮体检查有助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诊断(尿酮体阳性),并能与低血糖、心脑疾病乳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渗透性糖尿病昏迷相区别(尿酮体阴性)。但当患者肾功能严重损伤肾阈值增高时,尿酮体排出反而减低,甚至完全消失。此时应进一步检查血糖以确诊。29、尿蛋白定性经典且特异性较好的方法是( )。A、3%磺柳酸法B、10%磺柳酸法C、加热醋酸法D、双缩脲法E、试带法C尿蛋白定性试验中经典且特异性较好的方法是加热醋(乙)酸法,此法能同时检出清蛋白和球蛋白,但敏感度较低,一般在0.15g/L左右。本法能使含造影剂尿液变清,可用于鉴别试验。30、尿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检查的筛选试验是( )。A、酶联免疫吸附法B、胶乳颗粒凝集法C、放射免疫法D、特定蛋白检测仪法E、蛋白电泳法B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查的筛选试验是胶乳颗粒凝集法。胶乳凝集法的原理是:受检血浆加入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体包被的胶乳颗粒悬液,如果血液中FDP的浓度超过或等于5μg/ml,便于胶乳颗粒上的抗体结合,胶乳颗粒发生凝集。31、不属于血糖正常性糖尿的疾病是( )。A、家族性肾性糖尿B、甲状腺功能亢进C、慢性肾小球肾炎D、肾病综合征E、妊娠后期B血糖增高性糖尿见于内分泌性糖尿,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①甲状腺功能亢进;②肢端肥大症;③嗜铬细胞瘤;④Qlsh-ing(库欣)综合征。32、肾小管性蛋白尿时尿中出现的蛋白为( )。A、白蛋白B、前白蛋白C、γ-球蛋白D、β2-微球蛋白E、脂蛋白Dβ2-微球蛋白见于肾小管性蛋白尿,用试带法筛检常为阴性,用加热乙酸法可为阳性。可用放射免疫法、酶免疫法、特定蛋白检测仪法进行定量测定。33、本周蛋白属于( )。A、免疫球蛋白B、异常白蛋白C、组织蛋白D、FDPE、假性蛋白A本周蛋白是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浓度增高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的极限时,可自尿中排出,即本周蛋白尿。34、判断肾小管受损的化验指标不包括( )。A、Tamm-Horsfall蛋白B、α1微球蛋白C、α2巨球蛋白D、β微球蛋白E、溶菌酶C①Tamm-Horsfall蛋白作为远端肾小管病变定位标志物THP在尿中含量增高提示远端肾小管各种原因的病变、THP覆盖层破坏和刺激分泌增高。②尿α1-微球蛋白增高是反映和评价各种原因包括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所致早期近端肾小管功能损伤的特异、灵敏指标。③尿β2-微球蛋白检测主要用于评估肾脏早期损伤时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功能。④测定尿液内的溶菌酶主要有助于判断肾小管的功能。35、尿蛋白定性干化学试带法只适用于检测( )。A、白蛋白B、球蛋白C、糖蛋白D、黏蛋白E、核蛋白A尿蛋白定性干化学试带法只适用于检测白蛋白,而对球蛋白、黏蛋白、本周蛋白不敏感,因此对肾病患者最好使用对白蛋白、球蛋白灵敏度一致的磺柳酸法。36、关于溶血性黄疸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清总胆红素增高B、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C、大便颜色加深D、尿中尿胆原阴性E、尿中尿胆素阳性D溶血性黄疸因体内有大量红细胞破坏,使血中UCB含量增高,导致肝细胞代偿性增高更多的CB,从胆道排入肠道也增高,致UBG增高,粪胆原随之增高,粪色加深。尿液UBG呈明显强阳性,尿胆素阳性。37、正常尿液中之pH为( )。A、1.5~3.0B、4.5~8.0C、7.35~7.45D、8.0~8.9E、9.0~10.0B在正常饮食条件下,晨尿多偏弱酸性,多数尿标本pH5.5~6.5,平均pH6.0。随机尿pH4.5~8.0。尿可滴定酸度为20~40mmol/24h尿。38、下列有关尿蛋白定性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加入的乙酸过多,可使加热乙酸法阳性减弱B、加入乙酸的目的是使尿pH接近蛋白质等电点C、磺基水杨酸法不能使本周蛋白沉淀D、服用青霉素可干扰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E、干化学试带法的原理是利用指标剂的蛋白质误差原理C磺基水杨酸法:又称磺柳酸法。操作简便、反应灵敏、结果显示快,与清蛋白、球蛋白、糖蛋白和本周蛋白等均能发生反应;敏感度高达0.05~0.1g/L,因而有一定的假阳性。被NCCLS作为干化学法检查尿蛋白的参考方法,并推荐为检查尿蛋白的确证试验。39、尿液蛋白质定性的传统经典方法是( )。A、双缩脲法B、磺柳酸法C、加热醋酸法D、考马斯亮蓝法E、试带法C尿液蛋白质定性试验,加热乙酸法:为传统的经典方法,特异性强、干扰因素少,能同时检出清蛋白及球蛋白尿,但敏感度较低,一般在0.15g/L左右。本法能使含造影剂尿液变清,可用于鉴别试验。40、目前已被淘汰的尿液HCG测定方法是( )。A、生物学试验B、酶联免疫试验C、血凝试验D、放射免疫试验E、胶乳凝集抑制试验A生物学试验是早期检查HCG的主要方法。如操作规范,试验的准确率可达98%以上,假阳性和假阴性很少。但因试验方法烦琐,不适合大批量标本检测,目前已淘汰。41、尿葡萄糖试带法产生假阴性反应的常见干扰物质是( )。A、过氧化物B、氨水C、维生素CD、青霉素E、链霉素C尿葡萄糖试带易受一些物质的干扰,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①假阳性:假阳性可见于尿标本容器残留强氧化性物质如漂白粉、次亚氯酸等或低比密尿等。②假阴性:尿液含有高浓度酮体、维生素C、阿司匹林;使用氟化钠保存尿液,标本久置,葡萄糖被细菌或细胞酶分解,可引起假阴性。42、在纤维蛋白降解过程中,由可溶性纤维蛋白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除钙离子外,还需要哪种凝血因子( )。A、FⅫB、FⅫaC、FⅩⅢD、FⅩⅢaE、FⅩaD在纤维蛋白降解过程中,由可溶性纤维蛋白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需钙离子和凝血因子FⅩⅢa参与。43、关于尿液溶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来自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B、90%被肾小管重吸收C、有助于判断肾小管功能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尿溶菌酶减少E、肾移植排异反应观察的指标D尿液溶菌酶要来自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90%以上被肾小管重吸收。测定尿液内的溶菌酶主要有助于判断肾小管的功能。可作为肾移植排异反应观察的指标。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尿溶菌酶增高,因此D选项的说法错误。44、蛋白尿是指24小时尿液内蛋白质排出量超过()。A、50mgB、mgC、mgD、mgE、mgC当尿液中蛋白质超过mg/24h或超过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即称为蛋白尿。45、结合胆红素与清蛋白的共价结合物是()。A、未结合胆红素B、结合胆红素C、δ胆红素D、尿胆原E、尿胆素Cδ-胆红素的反应性与结合胆红素相似,是结合胆红素与清蛋白通过非酶促反应形成的共价结合物。46、尿二胆是指()。A、胆红素、尿胆素B、胆红素、粪胆原C、尿胆原、粪胆素D、胆红素、尿胆原E、粪胆素、尿胆素D胆红素和尿胆原,俗称尿二胆。尿中胆色素包括胆红素(bilirubin)、尿胆原(urobilinogen)及尿胆素(urobilin),俗称尿三胆。47、尿三胆是指()。A、尿胆原、尿胆素、粪胆素B、粪胆原、胆绿素、胆红素C、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D、粪胆素、尿胆素、粪胆原E、胆红素、胆绿素、尿胆原C尿中胆色素包括胆红素(bilirubin)、尿胆原(urobilinogen)及尿胆素(urobilin),俗称尿三胆。48、关于尿胆原和尿胆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结合胆红素经胆管排入肠道后,被肠道细菌氧化为尿胆原B、大部分尿胆原经过肠肝循环后再次排入肠腔C、小部分尿胆原经过肠肝循环后随尿排出D、湿化学法尿胆原检测采用Schleisinger法E、检测尿胆原和尿胆素应排除胆红素的干扰D尿胆素采用湿化学Schleisinger法,D选项说法错误。结合胆红素经胆管排入肠道后,被肠道细菌氧化为尿胆原,大部分尿胆原从肠道重吸收经肝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再排入肠腔,小部分尿胆原进入血液由尿中排出。1.尿胆原:①湿化学Ehrlich法:UBG在酸性溶液中,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生成樱红色化合物。②试带法:检测原理基于Ehrlich法。UBG检测已成为尿分析仪试带法分析项目组合之一,用于疾病的尿筛检。采用Ehrlich醛反应方法,可用于定性和定量。2.尿胆素:用湿化学Schleisinger法。49、关于胆红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有3种胆红素B、成人每天产生胆红素25~35mgC、75%的胆红素来自衰老红细胞的破坏D、未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E、结合胆红素溶解度高,可由尿排出B血浆中有3种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UCB)、结合胆红素(CB)和δ-胆红素。成人每日产生的胆红素约75%来自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25%主要来自骨髓内未成熟红细胞的分解及其他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分解产物。UCB不溶于水,入肝后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下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即为结合胆红素。CB相对分子质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由尿中排出。50、染料结合法尿蛋白定量试验常用的染料是()。A、甲基红B、刚果红C、丽春红D、甲基橙E、麝香草酚红C染料结合法尿蛋白定量试验常用方法有考马斯亮蓝法、丽春红S法等。考马斯亮蓝染料易沉着在比色杯上,应注意洗脱。51、本-周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A、多肽片段B、Fc片段C、重链D、轻链E、Fab片段D本-周蛋白(BJP)是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浓度增高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的极限时,可自尿中排出,即本-周蛋白尿。52、检测尿hCG灵敏度最高的方法是()。A、ELISAB、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C、胶乳凝集抑制试验D、电化学发光法E、放射免疫分析法D电化学发光免疫法的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53、关于尿蛋白SDS-PAGE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用于蛋白尿的分型B、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主要在清蛋白及其以下区带C、高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主要在清蛋白以下D、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主要在清蛋白及其附近E、混合型蛋白尿的蛋白质主要在中、高相对分子质量及清蛋白区带C尿蛋白电泳常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是目前分析蛋白质亚基组成和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的最好方法。各相对分子质量的尿蛋白均显示微量蛋白区带,但以清蛋白区带为主。蛋白电泳主要用于蛋白尿的分型: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尿、中及高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54、关于尿液酸碱度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机体进餐后,pH会呈一过性增高B、正常人新鲜尿液多呈弱酸性C、多食蔬菜或素食的人,pH多呈酸性D、肾小管酸中毒病人尿液多呈碱性E、低血钾性碱中毒病人尿液多呈酸性C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碱性物质较多的食品时,会导致尿ph增高。55、肝细胞性与胆汁淤滞性黄疸的共同特点是()。A、尿中尿胆原阳性B、尿中尿胆素阳性C、尿中胆红素阳性D、尿液颜色变浅E、粪便粪胆原正常C肝细胞性与胆汁淤滞性黄疸的共同特点是尿中胆红素阳性。阻塞性黄疸:胆汁排泄发生梗阻(可因肝内或肝外病变所致,常见为胆道梗阻),胆中的直接胆红素反流入血而出现黄疸。在临床上可检测到血清中直接胆红素含量增加,尿中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却减少或消失。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广泛损害,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结果造成间接胆红素在血中堆积;同时由于胆汁排泄受阻,致使血流中直接胆红素也增加。由于血中间接、直接胆红素均增加,尿中胆红素、尿胆原也都增加。56、目前常用尿酮体的筛检方法是()。A、试带法B、Rothera法C、Gerhardt法D、片剂法E、滴定法A尿酮体的检测方法有试带法、湿化学法和片剂法。试带法基于传统的湿化学亚硝基铁氰化钠法而设计,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尿酮体筛检方法。检测过程简易快速,尤其适合于床边检验。应注意不同试带对丙酮和乙酰乙酸的灵敏度不一。57、肝细胞性黄疸时,有关胆红素代谢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A、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B、粪胆原下降或正常C、尿中尿胆原阴性D、尿中尿胆原阳性E、尿中尿胆红素阳性C因肝功能障碍,使胆素原肠-肝循环受损,UBG可轻度或明显增高,尿胆素阳性。在反映肝细胞损伤方面,UBG比尿胆红素更灵敏,是早期发现肝炎的简易有效的方法。肝细胞黄疸时尿胆红素与尿胆原均量明显阳性,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58、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尿糖测定时,能引起假阳性的物质是( )。A、维生素CB、左旋多巴C、试剂带被过氧化物污染D、尿中含对氧亲和力强的物质E、尿标本放置过久C尿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假阳性可见于尿标本容器残留强氧化性物质,如:漂白粉、次亚氯酸或低比密尿;假阴性见于尿中含有高浓度酮体、维生素C、阿司匹林;使用NaF保存尿液标本保存久置,葡萄糖被细菌或细胞酶分解,也可引起假阴性。59、肾小管蛋白尿是指( )。A、原尿中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B、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C、肾脏被动性充血D、肾血管痉挛出血E、肾小球通透性增加A肾小管受到感染或中毒损伤后,肾小管近曲小管段对肾小管滤过液中的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重吸收能力减低,而出现以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为主的蛋白尿,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60、关于尿hCG的检测,下列哪种试验的灵敏度最高( )。A、免疫胶体金法B、放射免疫试验C、胶乳凝集抑制试验D、酶免疫试验E、金标抗体检验法B检测hCG的方法很多,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免疫学方法,如ELISA法、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验、电化学发光法、放射免疫试验、检孕卡法、胶乳凝集抑制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免疫学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其检测手段不断更新,正向着特异、快速、简便、敏感、普及的方向发展。61、乳糜尿中主要含有( )。A、淋巴液B、血液C、蛋白质D、白细胞E、细菌A尿液中混有淋巴液而呈稀牛奶状称乳糜尿,如同时混有血液称乳糜血尿;尿液中出现脂肪小滴则称脂肪尿。62、通常尿液中开始出现葡萄糖的最低血糖浓度是( )。A、6.88mmol/LB、7.88mmol/LC、8.88mmoL/LD、9.88mmol/LE、10.88mmol/LC正常人尿液几乎不含或仅含微量葡萄糖,一般尿糖定性试验为阴性。葡萄糖是否出现于尿液中,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①血糖浓度;②肾血流量;③肾糖阈;当血糖浓度超过8.88mmol/L时,尿液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把尿液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浆葡萄糖(血糖)浓度水平,称为肾糖阈值(简称肾糖阈)。63、患溶血性黄疸时尿中胆红素( )。A、阴性B、正常或稍增加C、增多D、轻度增多E、明显增多A患溶血性黄疸时,由于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形成大量未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排泄能力,同时,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未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引起黄疸,但肝细胞将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并经胆管排泄均正常,因此,血液中无结合胆红素存在,故尿中胆红素呈阴性。64、下列有关乳糜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由于淋巴管破裂致乳糜流入尿中引起B、加入乙醚充分振荡后,浑浊程度明显减轻C、乙醚抽提尿液充分振荡后,浑浊程度不变D、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橘色球形小体E、常见于丝虫病C从肠道吸收的乳糜液未经正常的淋巴道引流入血而逆流至泌尿系淋巴管中,引起该处淋巴管内压力增高、曲张破裂,乳糜液流入尿中即导致乳糜尿。用乙醚抽提尿液后,如乳浊程度明显减轻或变为澄清可确诊为乳糜尿;将乙醚提取物经苏丹罗染色、置镜下观察,如见大小不等、橘红色脂肪球为乙醚试验阳性。常见于丝虫病。65、有关间接胆红素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A、离开单核-巨噬系统胆红素,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B、不能从肾脏排出C、凡登白试验呈直接反应D、溶血性贫血时常增加E、是未结合胆红素,也是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成的胆红素-白蛋白复合体C凡登白试验:一种临床化验检查项目、化验标本为静脉血的血清、参考值:直接反应为阴性,间接反应为弱阳性或阴性、直接及间接反应均为阳性、见于肝细胞性黄疸、直接反应阳性见于阻塞性黄疸、间接反应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疸。66、直接胆红素是( )。A、离开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进入血液的胆红素B、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C、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D、不能通过肾排出的胆红素E、呈凡登伯间接反应的胆红素B血浆胆红素有3种:未结合胆红素(UCB)、结合胆红素(CB)和δ-胆红素。UCB不溶于水,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膜。UCB入肝后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下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即为CB。直接胆红素就是指结合胆红素。67、下列有关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哪项不正确( )。A、亦称Rous试验B、是应用普鲁士蓝反应C、阳性以慢性血管内溶血的诊断价值很大D、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血管内溶血存在E、阴性结果能排除血管内溶血存在E含铁血黄素试验,又称Rous试验。常用普鲁士蓝铁染色法检测。参考值为阴性。阳性表示肾实质有铁的沉积。当尿中血红蛋白量较少时,隐血试验可能阴性,此时可进一步检测是否有含铁血黄素。但是,应注意在溶血初期虽有血红蛋白尿,但因血红蛋白尚未被肾上皮细胞摄取,不可能形成含铁血黄素,因此本试验可呈阴性反应。慢性血管内溶血时阳性。二、案例分析1、患者,男性,40岁,有重金属接触史,常感腰痛,尿检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白细胞管型,尿蛋白定量1.25g/24h,其最可能的诊断( )。A、急性肾小球肾炎B、肾结核C、急性膀胱炎D、慢性间质性肾炎E、肾结石D肾小管受到感染或中毒损伤后,肾小管近曲小管段对肾小球滤过液中的小分子质量蛋白重吸收能力减低,而出现一小相对分子质量为主的蛋白尿,成为肾小管型蛋白尿。尿蛋白含量较低,一般小于2g/24h,肾小管型蛋白尿多见于肾小管间质性病变,中毒性肾间质性损伤,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2、患者,女性,24岁。下午4点在高热天气工作时突然晕厥,面色苍白,全身冒汗四肢发凉,腹痛,问诊知午饭进食较少,月经逾期一周。实验室检查:HBG克/升,血糖6.1mmol/L,尿WBC(+)/HP,尿蛋白阴性,尿HCG阳性,尿淀粉酶阴性。该患者最可能是( )。A、尿路感染B、中暑C、妊娠早期反映D、急性胰腺炎E、饥饿C患者无尿急,尿痛症状,尿白细胞稍高但还不能据此诊断尿路感染,尿淀粉酶正常排出急性胰腺炎,午餐进食虽少但血糖不低,故因饥饿引起晕厥不大可能,中暑的可能性存在,但因HCG阳性,故应考虑是妊娠的早期反应。3、患者,男性,45岁,因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就诊。实验室检查,蛋白(+++)WBC(+++)脓细胞(+++)RBC0~5/HP,该患者蛋白尿可能是( )。A、体位性蛋白尿B、偶然性蛋白尿C、溢出性蛋白尿D、非选择性蛋白尿E、混合型蛋白尿B偶然性蛋白尿指偶然因素,尿液中混入了多量血液,脓液,黏液或生殖系统排泄物,如白带,月经血,精液,前列腺液等成分时,导致尿蛋白试验阳性,但不伴随肾脏本身的损害,故又称假性蛋白尿,主要见于:肾以下泌尿道的炎症,出血及生殖系统的排泌物的污染。三、共用选项A.体质性黄疸B.核黄疸C.肝细胞性黄疸D.梗阻性黄疸E.溶血性黄疸1、新生儿血中红细胞大量破坏,超过了白蛋白结合转运能力,引起血中胆红素增加,造成神经系统出现中毒反应的属于( )。B由于红细胞被破坏,造成溶血,产生大量胆红素,使神经系统中毒,可疑存在核黄疸。2、急性肝炎引起的血中胆红素增加属于( )。C因肝细胞损伤,致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功能受损,所以急性肝炎引起的血中胆红素增加属于肝细胞性黄疸。3、输入错误血型血液后引起的血中胆红素增加属于( )。E尿胆红素的检测主要是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黄疸类型的鉴别,主要包括:①胆汁淤积性黄疸;②肝细胞性黄疸;③溶血性黄疸。所以由于输入错误血型后,发生溶血现象,引起胆红素增加属于溶血性黄疸。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操作人员理论培训,试题及答案汇总

●年卫生资格考试防控须知,不符合将无法参加考试!

●检验图谱

检验科学习培训实用图谱汇总,持续更新中~~

●检验课件

检验科学习培训实用课件汇总,持续更新中~~

●检验职考

临检血液学高频考点汇总,持续更新中~~

●检验职考

免疫学历年真题高频考点汇总,持续更新中~~

有用,就点一个“在看”吧戳原文,检验医学推荐用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by/5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