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疫苗接种时间表,建议所有家长收藏

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其中用细菌或螺旋体制作的疫苗亦称为菌苗。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鼠疫菌苗等。常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菌苗、伤寒菌苗、流脑菌苗、霍乱菌苗等。

不同疫苗的生产时间各不相同,有的疫苗可能需要22个月才能生产出一个批次。疫苗的开发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且成本很高。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于家庭来说也是减少成员疾病发生、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

据估计,免疫接种每年能避免万至万例因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麻疹导致的死亡。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全球获得推荐疫苗的儿童所占的比例)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稳定。

婴儿从出生起,就要通过接种各种疫苗以预防疾病。目前我国的疫苗分为两大类: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疫苗):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接种的疫苗。主要有: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白破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以及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接种的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和钩端螺旋体疫苗。

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自费疫苗):公民自费并且自愿接种的其他疫苗。包括:EV71(手足口病)疫苗、水痘疫苗(部分地区免费)、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肺炎疫苗等。

但是疫苗什么时候打,怎么打?

自费疫苗怎么选?

接种前有什么注意事项?

估计很多家长都不太明白。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年版),广东省第二类疫苗接种建议(年版)等地方标准,以及国家关于疫苗接种的最新要求,我们为各位家长做好了这份《0-6岁儿童疫苗接种时间表》,再也不用担心忘打啦!

注:《0-6岁儿童疫苗接种时间表》所列各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接种年(月)龄。以上疫苗仅供参考,因疫苗种类不同,接种程序也有所差别。接种时应以疫苗说明书为准,必须在门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接种。

当然有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特别是疫情期间接种时间出现延迟别担心小编都给您整理好了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年版)以及接种的最新政策,建议在以下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

根据广东省第二类疫苗接种建议(年版)等地方标准,建议在以下年龄之前完成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

附: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发现个别孩子疫苗漏打严重,一打开疫苗接种本,接种记录“惨不忍睹”,关于免费疫苗,国家也有相关的补种原则:

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14岁以下的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1.对未曾接种某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根据儿童当时的年龄,按照该疫苗的免疫程序,以及下文对该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原则中规定的疫苗种类、接种间隔和剂次进行补种。

2.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3.应优先保证儿童及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当遇到无法使用同一厂家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情况时,可使用不同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含补种)。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有特别说明的情况除外。

4.针对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建议以及7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以下简称扩免)后新增疫苗的补种原则,详见具体疫苗的补种原则部分。(具体原则比较复杂,我将在下次科普绘图解释说明)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一、孩子生病了,能接种疫苗吗?

疫苗接种有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如果孩子存在出现下面几种情况,很多疫苗都不能打了,比如未控制的癫痫、脑病、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患病期间或慢性传染病急性发作期间,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过敏体质等是不能打疫苗的。还有一些情况是相对禁忌症,不是不能打,而是需要往后延缓,比如一些急性病发作期间,如感冒、发烧或者腹泻期间,严重的湿疹等,在治疗期间也不要着急打疫苗,等这些病好了以后才可以接种。孩子有病家长一定要和医生做沟通,看这个孩子是属于绝对还是相对禁忌症或者有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疫苗。

二、推迟打疫苗会不会对孩子健康有影响?如果提前呢?

接种疫苗不能提前,但可以适当延后。推迟接种疫苗只是推迟了接种疫苗产生保护效果的时间,而不会影响疫苗保护效果。但还是建议家长们按时带孩子前往接种点进行接种。没有特殊原因,不建议推迟任何疫苗的接种!

三、孩子已超龄,少打一两针,会不会影响上学?

如果您的孩子在入托入学前没有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应尽快在居住地的接种单位进行补种。注:按照国家规定,儿童在14岁前都可以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卡介苗满4岁后不再补种)。另外需要提醒的是,预防接种证很重要,一定要长期妥善保存,以免信息丢失,特别是孩子随父母到外地生活上学,入学入托是需要查验登记的!

四、疫苗一次可以打两针吗?

有些家长担心一次打两针会有所谓的“副作用”,小孩会撑不住。其实不用过分担心,只要根据国家疫苗接种的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疫苗同时接种,并不会增加副作用发生的机率。况且如今疫苗多合一已是趋势,就是为了降低小朋友来打疫苗的次数,所以说虽然只打了一针,其实里面就含有多种疫苗了。

五、进口疫苗一定会比国产好吗?

无论是国产疫苗还是进口疫苗,其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基本一致。

六、接种疫苗就能%不生病吗?

疫苗接种虽然可以帮助绝大多数人预防疾病,但没有一款疫苗能宣称它们的保护率达到%。

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继续往下看:

疫苗的原理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疫苗的种类

疫苗一般分为两类: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预防性疫苗主要用于疾病的预防,接受者为健康个体或新生儿;治疗性疫苗主要用于患病的个体,接受者为患者。

根据传统和习惯又可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抗毒素、亚单位疫苗(含多肽疫苗)、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

减毒活疫苗(live‐attenuatedvaccine)

这一类的病毒疫苗多具有超过90%的效力,其保护作用通常延续多年。它的突出优势是病原体在宿主复制产生一个抗原刺激,抗原数量、性质和位置均与天然感染相似,所以免疫原性一般很强,甚至不需要加强免疫。这种突出的优势同时也存在潜在的危险性:在免疫力差的部分个体可引发感染;突变可能恢复毒力。后者随着病原毒力的分子基础的认识可更合理地进行减毒,可能使其减毒更为确实并不能恢复毒力。

灭活疫苗(inactivatedvaccine)

与减毒活疫苗相比灭活疫苗采用的是非复制性抗原(死疫苗),因此,其安全性好,但免疫原性也变弱,往往必须加强免疫。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病原体经灭活后均可以成为高效疫苗:其中一些疫苗是高效的,如索尔克注射用脊髓灰质炎疫苗(IPV)或甲肝疫苗;其它则是一些低效、短持续期的疫苗,如灭活后可注射的霍乱疫苗,几乎已被放弃;还有一些部分灭活疫苗的效力低,需要提高其保护率和免疫的持续期,如传统的灭活流感和伤寒疫苗。这些低效疫苗大多数将被新型疫苗代替。

类毒素疫苗

当疾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由于强力外毒素或肠毒素引起时,类毒素疫苗具有很大的意义,如破伤风和白喉的疫苗。一般来说,肠毒素的类毒素很少成功。然而肠毒素型大肠杆菌的热稳定性肠毒素(LT)经遗传改造的去毒变构体,有希望成为有效的旅行者腹泻疫苗。霍乱毒素(CT)对应的突变可能成为更为重要的疫苗。这两种毒素的变异体甚至可以诱导很好的粘膜免疫,也是有希望的粘膜免疫佐剂。

当前使用的类毒素疫苗多是采用传统技术制造。这些疫苗如白喉和破伤风疫苗含有很多不纯成分,而且将毒素变为类毒素的甲醛处理过程也导致与来自培养基的牛源多肽交联,从而最后产生不必要的抗原。因此,研究一个突变、非毒性纯分子作为一种新疫苗可以提高这些疫苗的质量和效力,如将白喉毒素52位谷氨酸替换成甘氨酸,可导致毒性丢失,且可与白喉毒素交叉反应。

亚单位疫苗与多肽疫苗

DNA重组技术使得获取大量纯抗原分子成为可能。这与以病原体为原料制备的疫苗相比在技术上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使得质量更易控制,价格也更高。从效果来看,有些亚单位疫苗,如非细胞百日咳、HBsAg等,在低剂量就具有高免疫原性;而另外一些疫苗的免疫力则较低,要求比铝盐更强的佐剂。

肽疫苗通常由化学合成技术制造。其优点是成分更加简单,质量更易控制。但随着免疫原分子量和结构复杂性的降低,免疫原性也显著降低。因此,这些疫苗一般需要特殊的结构设计、特殊的递送系统或佐剂。

载体疫苗

载体疫苗将抗原基因通过无害的微生物这种载体进入体内诱导免疫应答。它的特点是组合了减毒活疫苗强有力的免疫原性和亚单位疫苗的准确度两个优势。这种活载体疫苗的一个显著好处是可以有效在体内诱导细胞免疫,这在目前诱导细胞免疫方法还不够好、细胞免疫在一些疾病又特别重要的背景下显得很有前景。在试验中使用的重要载体有牛痘病毒的变体、脊髓灰质炎病毒、禽痘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沙门菌、志贺菌等。也可以同时构建一个或多个细胞因子基因,这样可增强免疫反应或者改变免疫反应方向。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也称之为DNA疫苗或裸DNA疫苗。它与活疫苗的关键不同之处是编码抗原的DNA不会在人或动物体内复制。核酸疫苗应包含一个能在哺乳细胞高效表达的强启动子元件例如人巨细胞病毒的中早期启动子;同时也需含有一个合适的mRNA转录终止序列。肌内注射后,DNA进入胞浆,然后到达肌细胞核,但并不整合到基因组。作为基因枪方法的靶细胞,肌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均没有高速的分裂增殖现象,他们与质粒也没有高度的同源,故同源重组可能性较小。

与其它类疫苗相比,核酸疫苗具有潜在而巨大的优越性:①DNA疫苗是诱导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应答的为数不多的方法之一;②可以克服蛋白亚基疫苗易发生错误折叠和糖基化不完全的问题;③稳定性好,大量的变异可能性很小,易于质量监控;④生产成本较低。⑤理论上可以通过多种质粒的混合物或者构建复杂的质粒来实现多价疫苗。⑥理论上抗原合成稳定性好将减少加强注射剂量,非常少量(有时是毫微克级)的DNA就可以很好的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

理论上核酸疫苗也存在潜在的问题或者副作用。首先,虽然与宿主DNA同源重组的可能性很小,但随机插入还是有可能的。虽然还没有这个问题的定量数据,但是否诱导癌变仍然是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by/53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