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秋冬第二波疫情是肯定的!回顾历史上的几次传染病大流行,都是多久结束的?
今天打开各类新闻网站,一定会被这2条消息刷屏:
今日热搜“张文宏:秋冬第二波疫情是肯定的!”
“四川一省单日新增11例确诊+6例无症状”
张文宏:秋冬第二波疫情是肯定的!5月31日下午,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就疫情防控常态化、日常防护和营养健康等话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
直播过程中张文宏对秋冬是否会出现第二波疫情进行了回应。张文宏指出,秋冬第二波疫情肯定会发生,而且已经发生!只是没有发生在中国。
张文宏指出,国际的疫情没有结束,美国、巴西、墨西哥、俄罗斯每日新增的数据还很多。5月30日中国以外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1余万例(例),是疫情发生以来新增最多的一天。“这意味着,未来一个月内如果疫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全球确诊病例超万例都是看得见的,死亡人数也会随之上升。”
“秋冬第二波疫情是肯定的!因为国外疫情仍旧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复工复产,疫情控制不太好的国家,其整体的发病人数很难控制下来,特别到了秋冬季,疫情就可能反弹,还有蔓延的风险!”。
但张文宏让大家不用过于担心,“到时候我们主要防控是输入性疫情,我国应对疫情的体系非常完整,已为防范疫情输入做好了准备。未来,疫情防控做好常态化的管理,病毒或许还会与人共存一年、两年,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是非常小的。”
四川一省单日新增11例确诊、6例无症状另一条热点新闻是,5月31日0-24时,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6例,其中四川一省单日新增高达11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不仅如此,四川同时报告了6例无症状感染者。
▲截屏自四川省健康卫生委员会
据四川省卫健委通报,5月31日0-24时,四川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1例,均为境外输入,5月30日乘飞机从埃及开罗出发,同日抵达成都后即接受隔离医学观察和动态诊疗,5月31日确诊。
当日全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6例,均为境外输入,与上述11例确诊病例来自同一航班!
据悉,5月30日,该航班从埃及开罗抵达成都,航班上共有人(其中,机组人员28人、乘客人),按照四川省防境外疫情输入有关政策规定,航班到达后立即对该次航班所有人员采取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等防控措施。5月31日,人中,确诊1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6例无症状感染者。
目前,这11名确诊病例和6名无症状感染者,医院隔离治疗。
疫情究竟何时休?前脚,权威专家刚刚预测了秋冬将迎第二波疫情,主要是防控输入性疫情;随后一日的病例通报,四川一省单日即新增11例确诊+6例无症状,而且来自同一航班,同航班其他人员中,未来是否还会再出现确诊病例,还不得而知。
“第二波疫情”似乎已经“快把加鞭”在来的路上。
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不禁要问:疫情究竟何时休?
古往今来,人类一直与传染病持续斗争。除了当下的新型冠状病毒,曾经肆虐的SARS也让国人记忆犹新。
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许多次传染病大流行让世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回顾人类历史上的几次传染病大流行,分别持续了多长时间?为人类社会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年西班牙大流感提到传染病,年的西班牙大流感绝对会第一个冲进人们脑海。这场百年前震惊全球的流行病,我们都没经历过,但绝对都听说过。
说是西班牙大流感,但其实并不源于西班牙,“零号病人”也并不出现于西班牙。
第一波有记录的流感,发生于年3月4日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CampFunston,Kansas),随后同年4月,法国传出流感,3月中国、5月西班牙、6月英国…全球各国先后出现流感大流行。到年秋季流感在全球大爆发,至年春季,在全世界造成约5亿人感染(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大约4千万~1亿人因此死亡,堪称历史上最为致命的传染病。
▲图年美国流感病房
至于“西班牙大流感”这个名称的由来,是由于当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美德和所有欧洲参战国,都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一切可能有损于前线士气的事情都不允许报道,更不允许把区域流感渲染成“瘟疫”。整个欧洲,只有中立国西班牙的媒体不受管制,他们也不用报道战争,每天就报道自家的流感情况,全球媒体也迅速跟进,甚至还给西班牙流感病毒起了一个名字,叫“西班牙女郎”。就这样,确定了这个名字,并且流传至今。
当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流行全程三波段:第一波发生于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发生于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发生于年冬季至年年春季,死亡率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
粗略统计,从年春季的第一波流感开始,到年春天,这次传染病历时2年,才逐渐退出人类的生活。
黑死病直到今天,提到“黑死病”都是欧洲人的噩梦,它还有一个代名词——欧洲中世纪大瘟疫。这场恐怖的大瘟疫几乎人人皆知,它对欧洲人造成的伤亡堪称“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
这场大瘟疫起源于中亚,比较主流的说法认为是年蒙古军队横扫半个世界,一口气打到了黑海边的卡法(现乌克兰城市费奥多西亚),同时也将瘟疫传入(关于这个起源目前学术界尚存争议),之后由亚欧商人传到欧洲。首先从意大利蔓延到西欧,而后北欧、波罗的海地区再到俄罗斯……
“行人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倒地死亡,待在家里的人孤独地死去,在尸臭被人闻到前,无人知晓,每天,每小时大批尸体被运到城外……”这是这场灾难亲历者对佛罗伦萨的描述,当时的情形有多惨烈,可见一斑。
▲图片来源见水印
这场大瘟疫从年一直持续到了年,夺走了0万欧洲人的生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用另一组数据来对比,发生在20世纪,堪称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因战争而死去的总人数是其人口数的5%。足以看出这场瘟疫给欧洲人带来的灾难。由于患病者的症状之一是皮肤上会出血和瘀斑,死亡后尸体呈紫黑色,因此人们给这个恐怖的传染病取名为——黑死病。
而实际上黑死病就是鼠疫,人类历史上记录了3次主要的鼠疫大流行,造成的死亡总人数近1.7亿人。
第一次鼠疫大流行
最早关于鼠疫的确切记载是发生在6世纪的“查士丁尼鼠疫”。它让君士坦丁堡损失了40%的人口,直接改变了东罗马历史。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
第二次就是上文提到“欧洲中世纪大瘟疫”,最为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次。当时随着十字军东征、奥斯曼帝国的扩张等等人口流动又推动了鼠疫的传播,波及到了亚洲等世界其他地方。之后的三四百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欧洲就会出一次鼠疫爆发,虽然因为免疫力的产生、医疗水平的提高等原因,死亡率大大降低,但还是造成了极其惨烈的后果。
如果将全球范围内的疫情统计起来,最著名的第二次鼠疫大流行一直到十八世纪末期才算是结束,将这几百年的因鼠疫而死亡人数全部算上,至少在一亿以上,危害之大简直无以复加!其对世界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年,亚得里亚东海岸的拉古萨共和国颁布了对海员的管理规则,指定距离城市与海港相当远的地方为登陆所。
所有被疑为受鼠疫传染的人,须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环境里停留30天后才准入境,与外来旅客有接触者也要隔离,后来隔离期又被延长至40天。
这项措施也诞生了“海港检疫”这一词语。年马赛特设海港检疫站,这种措施至今也在全世界通用。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这次的流行的爆发起源地有不统一的说法,主流认为是年于中国云南。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相较于前两次有明显的区别:首先是传播速度之快和波及地区之广远超前两次,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就相继波及到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其次就是死亡人数虽然到达了惊人的万以上,但比起前两次和范围的广大来算,死亡率明显降低。
此次鼠疫大流行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算结束,而相较于两次世界大战,其历史影响明显下降了。此次鼠疫大流行最大的影响就是找到了鼠疫的真正病因——鼠疫杆菌:年,法国著名生物学家耶尔森成功发现了鼠疫的病原体,并于第二年研制出抗鼠疫的血清,从此人类有了科学防治鼠疫的方法。
另一种说法认为,第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是-年的东北鼠疫,这次鼠疫流行近6个月之久,其中以东三省为最重,死亡人数近6万余人,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空前的巨大灾难,因而这次鼠疫也被认为是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一次鼠疫。这次鼠疫大流行对中国现代医学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奠定了中国的公共卫生基础,初步建立了中国现代防疫体系。
虽然对抗鼠疫的办法已经找到,但鼠疫的发生并未减少。从年到年,全球16个国家报告了例鼠疫病例,死亡人(死亡率为7.4%)。
在年至年间,世界卫生组织(WHO)再次报告了例鼠疫病例,其中例死亡。
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医院收治2名鼠疫患者。而在此之前,作为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39种法定传染病中位居第一位的鼠疫,在中国已数年未有过报告。
所幸,鼠疫在当代社会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了。
天花天花,在中国人的印象里,并不陌生。各类清宫影视作品里频频展示的一个剧情是,康熙皇帝得天花但未夭折,被视为“天选之人”,而成为后来的天子。
天花也是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历史中,唯一一种被消灭的疾病!
天花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强,病情重,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病毒血症,染病后死亡率高。
因患者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
▲图片来源见水印
16-18世纪,天花几乎占领了世界各地,有超过60%全球人口遭受天花的威胁。而预防天花最好的方式就是种痘(天花疫苗)。
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EdwardJenne)发现,当身边成千上万感染天花丧命时,当地的挤奶女工却并未感染天花,她们手上只是有些凹凸不平的疤痕,被当地人称作“牛痘”。顺着这条线索,詹纳有了一个后来影响了世界的发现:挤奶女工因为从牛身上得到牛痘,所以不会得天花!
随后,詹纳用从一个奶场女工手上的牛痘脓胞中取出来的物质给一个八岁的男孩詹姆斯?菲普斯注射。如事先所料,这孩子患了牛痘,但很快就得以恢复。詹纳又给他种天花痘,果不出所料,孩子没有出现天花病症。
▲图爱德华·詹纳为8岁的詹姆斯·菲普斯接种疫苗的场景
天花疫苗因此诞生!
牛痘疫苗的发现大大遏制了天花病毒的发作,降低了死亡率,随后牛痘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免疫接种,最终帮助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战胜了传染病,消灭了天花
年,最后一例自然发生的天花在索马里被治愈。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彻底消灭!
从预防天花起,人类发现了自身的免疫系统病,由此建立了免疫学。而这种“种痘”的免疫接种方法,已经成为人类与传染病作战的有力武器。
霍乱“多喝热水”,这不是直男的敷衍之词,而是全世界人民与霍乱斗智斗勇过程中得出的宝贵经验。
历史上的霍乱大流行一共有7次,被描写为“曾摧毁地球的最可怕瘟疫之一”。
有记载的第一次霍乱始于年,起于印度,传到阿拉伯地区,然后到了非洲和地中海沿岸;在年的第二次大流行中,它抵达阿富汗和俄罗斯,然后扩散到整个欧洲;第三次大流行,不屈不挠的霍乱病毒漂洋过海,于年抵达北美。
十九世纪初的霍乱延续了一个世纪,波及了整个世界,也夺走了几千万人的生命。
传统的防疫机制在霍乱面前纷纷失效,人类开始重新寻觅更加有效的手段,这个过程促进了公共卫生学的建立。
年英国医生斯诺首次怀疑霍乱由水引起。根据他的建议,英国一条街道的水井被封,随之霍乱停止。这一现象,也让政府下定决心推动公共卫生事业,改善饮水系统和水质。
而在中国,为了防治20世纪30年代初暴发的霍乱,国民政府开启了历时15年的新生活运动。这项运动也诞生了中国人民流传至今的里程碑式的健康习惯——喝烧开的水,不直接喝生水。
由于病原生物学的发展,年德国著名科学家科赫在埃及发现了霍乱弧菌,彻底颠覆了“瘴气论”的支配地位。他的发现也为水质净化、污水处理等研究铺平了道路。
在人类与霍乱的斗争中,病原体研究突飞猛进,推动了卫生立法,也促使了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成立。
H1N1大流行从年暴发西班牙流感起,流感就开始于人类共存,百余年来从未消失。“大流感”,是自然与现代科学的一次大冲突,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力的一次大对决。
离我们最近的一次、被世卫组织官方定义为大流行的疾病,是年暴发的甲型H1N1。
H1N1流感也称为甲型H1N1猪流感,根据世卫组织的报告,新病毒是一种由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病毒基因独特组合形成的动物源病毒。
年H1N1流感起源于墨西哥,然后传播到美国及世界各国,世卫组织于年4月25日宣布该流感为“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