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已经过去
崭新的年已经到来
天文科普专家介绍
即将到来的农历癸卯兔年
因“闰二月”缘故,全年共有天
从年1月22日开始
至年2月9日结束
不仅如此,这个兔年还有两个立春
即“一年两头春”,也称“双春年”
在传统节日春节到来之前,
给孩子讲讲这些日历上有趣的知识,
让孩子们来感受一下
古人的智慧和传统习俗的魅力吧!
什么是双春年
所谓双春年就是当年年份出现两个立春,按理来说,一年之中只有一个立春节气,为何一年会出现两个立春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比如年立春是新历2月4日,但是农历是正月十四,而年2月4日,也是立春,但是在农历的算法中,是年农历的腊月二十五,也就是说按照农历的算法,年会有两个立春。
农历癸卯兔年天数较多,还使得这个农历年出现了两个立春的历法现象,即“一年两头春”,也称“双春年”。统计发现,19个农历年中有7个年头是“双春年”,有7个年头是“无春年”,其余的5个年头是正常的“单春年”。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公历和农历各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历法规制。
“‘双春年’和‘无春年’都只是正常的历法现象,与吉凶祸福无关。”赵之珩强调。
阳历、阴历、农历傻傻分不清?
人们常说的几个“历”啥区别。每当我们身边有朋友过生日时,许多人都会问一句:“这是你的阳历生日还是阴历生日?”
这种时候人们说的阳历对应的就是公历,也就是现在国际通行的格里历。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开始采用西方的公历,俗称“新历”,与中国旧有的历法相对,年后则正式采用公元纪年。
年12月20日,法国采用格里高利历法,简称“格里历”。
而阴历也叫太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阴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所谓“月有阴晴圆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阴历=农历。其实,农历不是纯粹的阴历。农历是中国自古的历法,既与太阳运动有关,又与月亮运动有关,是一种特殊的“阴阳合历”,二者是有差别的。
阴历的时间和阳历相比,每年大约差十一天。如果完全按照阴历来,可能不出五年,我们就要在夏天过春节了。
平年、闰年怎么区分
关于公历闰年是这样规定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叫做一回归年,一回归年长日5时48分46秒。因此,公历规定有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日,比回归年短0.日,四年共短0.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这一年有日,就是闰年。
但四年增加一日比四个回归年又多0.日,年后将多3.12日,故在年中少设3个闰年,也就是在年中只设97个闰年,这样公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就相近似了。
由此规定:
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的倍数才是闰年。
总结一下,闰年的规则是:
①是4的倍数但不是的倍数;
②是的倍数。
构成①②任一条件则为闰年。
掌握了规则,试试回答一下,年、年、2年分别是什么年?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年是平年
年是闰年
2年是平年
你答对了吗?再记忆一遍,“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农历为什么要设置闰月
陆游的诗《蜗舍》中有:“麦因多雨损,蚕遇闰年迟”。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气候变化直接指导着农事。为了让历法跟四季轮回对上节奏,古人决定人为地增加一年的长度,于是他们在阴历的基础上,设置了闰月。
专家介绍,公历每4年设一闰年,通常情况下,凡公历年数能被4除尽的年份为闰年,2月有29天,除不尽的年份为平年,2月有28天。农历则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约29.53天,全年一般是天或天,比公历年的天或天少了11天。
为了使农历年的长度与公历年接近,古人采用增加闰月的方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全年一般是天或天,叫作闰年。这样一来19个农历年和19个公历年长度几乎相等。
如何确定闰月
至于闰月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中的“中气”有关。
二十四节气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两者相间排列,加闰月的规则是每个月中凡含有中气的算正常月份,不含中气的就算上一个月的闰月。
由于农历癸卯兔年天数较多,这个农历年出现了两个立春,“双春年”愿顺顺利利,好事成双~
谚语里的双春年
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
这一句是流传下来的谚语,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个谚语,主要是因为双春年的时候,冬季会比较寒冷,人们会选择皮毛制成的衣物来御寒,但现如今人们御寒的选择变多了,可以选择更为环保的方式来避免身体受到寒气的侵扰。
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之所以出现这种农谚,主要是因为在以前,大多数人都是以农耕的方式来养活自己,但在双春年的时候,天气会比较寒冷,很多地方都会积雪,土地会变得更为肥沃。这样的土地就很适合耕种,庄稼的长势会更好。
以上的谚语都是描述“双春年”的寒冷,但也有出现“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的谚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冬天即使没有被子盖,也会非常的暖和。
古人留下的谚语只是根据一些现象来流传的,并不能从这个节气就能判定冬天是冷是热,所以双春年是冷是热,还需靠自己来感受了。
日月相合的农历,
它不仅仅是一种历法,
更是上下求索的炎黄子孙们,
千百年来生活经验与智慧的化身。
在没有精密测算仪器的时代,
创造出如此神奇的历法。
这么看来,
先人们的智慧可太惊人了!
日新月异的时代里,
传统文化就是中华儿女
共同的情感纽带。
原标题:《不仅是“双春年”,这个兔年竟然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