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老话中伏包大暑,大热四十五

刘军连医生北京中科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410292.html

从今天上午的九点五十分开始,时节正式进入大暑,也进入了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老话“中伏包大暑,大热四十五”,今年还要热多少?什么时候会凉快呢?

1·大暑的特点和意义

大暑节气紧挨立秋,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雨水最频繁的节气。

所以,古籍中大暑节气的三候分别是:

第一候腐草为萤:陆生的萤火虫会把虫卵产在枯草上,到了大暑节气,天气高热高湿,这些小虫子便卵化而出,上下飞舞。

古代人认为,如果大暑节气萤火虫还没有出现,那就预示着农作物的果实会提前脱落,影响秋季收成。

第二候是土润溽暑:大暑交节五天后,气温持续上升,让人感觉酷热难耐;并且说来就来的的降雨更会加重潮湿和闷热;

第三候是大雨时行:这时已经到了立秋前的五天,这时候总是会出现大范围的雷雨天气,慢慢使暑热减弱,准备迎接凉爽秋季的到来。

如果后面这十天气温不高、降雨不足,都代表出现了异常天气,会致使谷物少收,人身多疾。

从古代人总结出的三阶段物候变化上就能看出,大暑节气最大的特点就是天气炎热、多雨。这是夏季最后的疯狂,也是季节由夏季酷热潮湿向秋凉舒爽交替的过渡。

2·今年中伏包大暑

今年的中伏共有20天,是个闰中伏。

中伏头一天从公历7月21日、农历六月初四庚辰日开始,到7月30号,也就是农历的六月十三,是前中伏的10天;

从7月31号,也就是农历的六月十四开始,到公历8月9号,也就是六月二十三这天结束,是闰中伏的10天。

今年的大暑节气交节在公历7月23,也就是农历的六月初六,是中伏的第三天。结束在公历8月7号,农历的六月二十一,离中伏结束还有两天。

所以今年正是“中伏包大暑”,谚语中称“中伏包大暑,大热四十五”,认为这种情况会带来持续的炎热,立秋之后依然会有一个月左右的酷热天气。基本上要到白露节气以后,才会慢慢凉快起来。

3·今年还要热多久?

古籍中称:大寒无过丑寅,大热无过未申。意思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间在丑月和寅月,最热的时间在未月和申月。

丑月指的是小寒到立春,寅月指的是立春到惊蛰之前的这段时间,过了惊蛰天气就会慢慢暖和起来。

未月指的是小暑到立秋之间,申月是立秋到白露节气之间,通常过了白露,天气就真正凉快,不会再出现暑热了。今年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老话说“出伏处暑后,逢甲见秋风”“秋凉不秋凉,分后一甲看”。意思是出伏之后见凉风要在处暑后的甲日前后,真正凉快要到秋分后的第一个甲日。

今年处暑后的第一个甲日是在公历8月24号,也就是农历的七月初九,这之后风里已经开始有了凉意,早上和晚上天气已经不会太热了,但白天的气温依然不低。

真正凉快下来,就要等到秋分当天,也就是公历9月23号,农历的八月初九甲申日前后了,这时白露节气已经过去了半个月。

所以今年确实是“中伏包大暑”,但真正热的时间却要比俗语所说更长。炎热占据了秋季的一半时间,我们还没能好好感受秋季的舒爽,就又要准备过冬了。#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by/12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