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西南太平洋十九重返吕宋林加延湾

北京扁平疣医治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38.html

在莱特岛之战大局已定的同时, 将矛头对准了菲律宾最重要的岛屿:吕宋岛。成功登陆并且扫除日军的局部抵抗后, 将首先小试牛刀地消灭困守岛西部的建武集团,夺回当年自己的伤心地:克拉克机场和巴丹半岛,一点点地吃掉山下奉文手下的重兵集团。不过,山下奉文在吕宋岛上的27.5万部队达到了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兵力的 ,吕宋之战势必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苦战。

?山下奉文的“持久战”

经过了莱特岛之战的失败,山下奉文的日军第14方面军在损兵折将的同时认清了日军与美军在战斗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另外,因为此前在莱特湾海战和奥尔莫克运输战中的巨大损失,日本海军也无法支援陆军,所以山下奉文最初的“吕宋决战”设想已无可能。不过,山下奉文毕竟统领着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日军规模 的陆军兵团,部队人数高达,人,还包括第2战车师团和第1挺进集团: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唯一整建制投入战斗的坦克师团和空降师团。

菲律宾日军第14方面军司令官:被称为“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大将

因此,公认的名将山下奉文清楚地认识到,在吕宋岛的平原上与美军决一死战只会轻易断送手下的大军。反之,因为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大部分主力陆军部队也都将投入吕宋岛攻坚战,所以他坚持得越久,美军的部队就会被牵制地越久,从而在战略上为日军准备“本土决战”争取时间。为此,山下奉文决定充分利用吕宋岛的地形,依托着山脉与美军长期抵抗。

吕宋岛以山区为主,但是吕宋中央平原(LuzonCentralPlain)从林加延湾(LingayenGulf)一直延伸到菲律宾首都马尼拉(Manila)。由于吕宋岛上重要的战略目标和政治、经济目标基本都在马尼拉湾,美军只有从林加延湾登陆之后直扑马尼拉这一选择。事实上,不仅 是这么计划的,三年之前日军也是这样进攻菲律宾的。

吕宋岛中北部的地形:可见中间的吕宋中央平原东西两面被夹在山区中间,南北两边是林加延湾和马尼拉湾,分别是最可能的登陆滩头和吕宋岛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因此,山下奉文将部队分成三个集团,分别部署在中央平原西、东南和东北三个方向的山区中。三个集团中实力最弱的是塚田理喜智少将指挥的建武集团,共有3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工程、后勤等非战斗部队,也比较缺乏重型武器。不过,建武集团也包括第一挺进集团这一日本陆军唯一的空降师团(之前在莱特岛空降失败的部队就是来自于这个师团)。建武集团负责的区域是三描礼士山脉(ZambalesMountains),位于中央平原的西边。这一区域的重要目标包括东南方向山脚下的克拉克机场(ClarkAirfield)、西边的苏比克湾(SubicBay)港口,和南边的巴丹半岛(BataanPeninsula)。可以说,建武集团负责的区域就是年的巴丹保卫战中 的伤心地。

山下奉文在吕宋岛上的兵力部署:可见他大致将部队分为“建武”(Kembu)、“振武”(Shimbu)、“尚武”(Shobu)三个集团,让出中央平原依托山脉长期抵抗

在中央平原东南方向、马尼拉正东方向固守山区的是振武集团,由横山静雄中将麾下的80,部队构成,主要包括第8和第师团。山下奉文亲率规模 ,兵力多达,人的尚武集团,包括第10、19、23、师团,以及第2战车师团和第58独立混成旅团。这支部队被部署在中央平原东北方向的卡加延河谷(CagayanValley)四周的山区内。最后,岩渊三次海军少将麾下的日本海军第31特别基地部队拒不服从山下奉文的命令固守马尼拉。关于这三个集团的具体情况,我们将在之后详细讲述。

?序幕:民都洛岛之战

此时, 对于山下奉文的持久战策略还浑然不知,他眼下有个更为紧迫的问题急需解决。对于两栖登陆战来讲,最重要的就是牢牢地掌握制空权,随时以战机支援立足未稳的登陆部队,同时拦截敌航空兵的攻击。由于日军大规模展开神风特攻,压制日军的机场、掌握制空权就更为重要。为了支援吕宋岛之战这一西南太平洋战区规模 的攻岛之战,仅仅依靠航空母舰是完全不够的。同时,莱特岛上的机场修建缓慢而且离吕宋岛距离太远,无法做到让飞机“随叫随到”。

美军在民都洛岛的登陆:值得一提的是,日军本以为美军会在岛上东侧的滩头登陆,没想到美军选择了状况恶劣的西南角登陆,在战术上也达成了突然性

因此, 在年12月15日首先派部队占领了吕宋岛西边的民都洛岛(Mindoro)。山下奉文的参谋们此前一致认为民都洛岛地形过于崎岖,根本不可能用于修建机场,因此仅仅往岛上部署了大约1,士兵。结果等到美军第24步兵师19团和第独立伞兵团登陆时,岛上的日军毫无招架之力,人被打死、人被打伤,生还者逃入岛中央的密林中。美军第24师的损失则是18死81伤,可以说是相当轻微。同时,美国的工程部队再次展现了自己强大的技术能力,在短短13天内就修好了两座机场用于支援吕宋岛登陆。

顺利登陆民都洛岛的美军第24师19团

眼见美军修建机场如此迅猛,日本海军除了以航空兵疯狂对盟军舰船发动包括神风特攻和普通攻击以外,还派出莱特湾海战中幸存的志摩舰队于12月24日晚上炮击民都洛岛上的美军机场。恰好,当时金凯德的支援舰队刚刚驶向了吕宋岛,因此志摩舰队顺利展开炮击。然而,仅有几艘驱逐舰的志摩舰队并未对美军造成什么实质性 ,其效果不过隔靴搔痒,根本无法与两年前瓜岛战役中栗田健男对瓜岛机场的毁灭性炮击相提并论。结果,志摩舰队在次日早晨被美国飞机击沉一艘驱逐舰后仓皇撤退,彻底终结了日本海军水面舰艇的菲律宾之战。

支援民都洛岛登陆战的“凤凰城”号巡洋舰(USSPhoenix)的船员们紧张地望向天空;这段时间日军的神风特攻最为猖獗

?重返吕宋岛:登陆林加延湾

几乎同时, 在12月18日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相当于别国元帅。不过,对于他来讲,恐怕这一荣誉和之前的全部胜利加在一起都比不上重返吕宋岛的殊荣。年1月9日, 麾下第6集团军(仍旧由克鲁格指挥)和预备队共28万人乘着上千艘舰船浩浩荡荡地驶向了吕宋岛的林加延湾。此时的美军第6集团军的实力远远超过三年前进攻菲律宾的日军实力,更堪称是太平洋战争中盟军实力最为强大的陆军兵团。

支援林加延湾登陆的美军战列舰编队

叼着标志性玉米芯烟斗的 在军舰上指挥林加延湾登陆

早晨7:00,代号为“S-Day”的登陆日终于来临。经过了两个半小时的炮火准备后,第6集团军的第1军和第14军分别在林加延湾的东西两片滩头上顺利登陆。第1军军长为斯威夫特少将(Swift),正是之前在海军上将群岛战役中发挥出色的前骑一师师长,指挥第6、43步兵师。第14军也由我们新乔治亚和布干维尔战役中的“老熟人”格里斯沃尔德中将(Griswold)指挥,下辖第37、40步兵师。

美军的第一波登陆艇

美军第14军的登陆滩头

美军部队仅仅登陆五个小时后, 就志得意满地带着他的幕僚们登上了林加延湾的沙滩,终于踏上了心心念念三年的吕宋岛。然而,人越是到了成功的关头往往就越焦虑紧张。对于 来讲,只有自己重新回到巴丹半岛、回到马尼拉为菲律宾复国之时,自己的归途才算真正完成。

近三年之后终于重新踏上了吕宋岛的

似乎是为了顺应 赶快解放吕宋岛的急切心情,战至1月11日美军都未遭严重抵抗,顺利地建立了滩头阵地。在这前三天的战斗中,美军在地面战斗中仅有55人阵亡、人受伤,同时也仅击毙了不到名日军。另外,包括第25师、第独立步兵团、第6游骑兵营、第13装甲群(ArmoredGroup,大致相当于装甲团)在内的集团军预备队也都在1月11日顺利登陆。

美军登陆前三天的态势:登陆本身可谓非常顺利,但是可以看到日军在滩头东边固守山区的企图

不过,从年12月13日美军船队驶向民都洛岛到年1月13日的一整个月里,日军航空兵对美军展开了疯狂的袭击。不少飞行老手驾驶着装甲厚重的新式飞机参与神风特攻,撞进美军的船队里。就连日军陆军航空兵的百式重爆这样笨拙的双发轰炸机都被用来执行特攻任务。大惊失色的美军试图建立起来一道空中封锁网,以战斗机从早到晚地不间断压制日军的主要机场。因此,大部分日本飞机在航行的过程中就会遭到美机拦截,不少航空部队全军覆没。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飞机突破了美军的封锁,在盟军水兵们歇斯底里的高射炮火、喊叫声中撞向海面上的盟军舰船。

1月6日美军哥伦比亚号轻巡洋舰(USSColumbia)被一架神风特攻机撞中爆炸的瞬间

结果,在一个月的疯狂攻击中,美军被击沉了24艘舰船(以登陆舰等小型舰船为主)、击伤67艘(其中包括 的旗舰纳什维尔号巡洋舰),造成了1,名盟军人员的阵亡和1,人的负伤!不过,日军也损失了大约架飞机,其中大概架是在特攻的过程中与盟军舰船同归于尽。

S-Day当天站稳脚跟的美军坦克和步兵:美军的左方就是日军占据的山区

等到这些飞机终于打光之际, 已经在吕宋岛站稳了脚跟。从此时此刻起,唯一的悬念只剩下山下奉文究竟能够坚持多久、牵制且消耗多少美军兵力。自此,吕宋岛之战成为了一场与时间和伤亡的赛跑。

?突向中央平原

从1月12日开始,美军左翼的第团、第23师对占据着达摩蒂斯(Damortis)-罗萨里奥(Rosario)山区的日军第58旅团和第23师团展开了攻坚。这两支日军部队来自于尚武集团。因为林加延湾只有东侧是山地,因此日军只选择在这里布防以直接对抗美军的登陆滩头。

林加延湾东侧达摩蒂斯-罗萨里奥一线的海岸和山区

在达摩蒂斯支援第步兵团作战的美军M4坦克

由于地形十分崎岖,日军的阵地又非常隐蔽,希望避免伤亡的美军选择在炮火的支援下慢慢推进。1月16日晚,日军发动的反击如同往常一样被美军打得落花流水,到了1月17日,美军的损失却则达到了人阵亡失踪、人受伤。由于进展缓慢,斯威夫特少将又投入了第6师63团,以5个团的兵力分别从西、南两个方向攻击日军踞守的山区,最后在1月28日占领了达摩蒂斯镇并且攻占了可以俯瞰3号公路、11号公路交汇处的重要高地。这一系列的战斗给双方造成的伤亡应该都不小,但是终究美军肃清了滩头的侧翼,得以放心向南推进。

达摩蒂斯-罗萨里奥之战

美军最后站在俯瞰3、11号公路交叉口的高地上

格里斯沃尔德中将的第14军早在登陆后就开始稳步向内陆进发,不过却遭遇了日军第2战车师团的装甲部队。1月17日晚,美军第25步兵师先是在比纳洛南(Binalonan)击退了日军的一次步坦协同进攻,以19死66伤的代价消灭了名日军,还摧毁了9辆坦克。随后,美军在圣曼纽埃尔(SanManuel)发现了日军第2战车师团第7联队的几乎全部主力,包括大约1,名士兵、40辆“中型坦克”(基本为97式,在西方算作轻型坦克)和5辆95式轻型坦克。此时日军装甲部队的处境十分尴尬:如果投入反击那基本上肯定是以卵击石,例如塞班岛战役中的坦克突击,但是将坦克半掩埋在工事中当作火力点使用就完全放弃了坦克的机动性。

美军从1月12日到17日的推进

结果,美军第25师团2营的步兵反而在1月23日以迂回攻势包抄了日军的坦克部队,占领了小镇北边至关重要的高地。在美军的俯瞰下,停在掩体中的日军坦克犹如活靶子,被美军炮火一一摧毁。在艰难阻挡了美军5天之后,日军剩余的13辆坦克在1月28日凌晨1:00发动了绝望的反击,结果10辆当场被摧毁。当天下午,第25师占领了圣曼纽埃尔镇,一共消灭了名日军,摧毁或缴获了几乎全部45辆坦克,美军的损失仅为60人阵亡、人受伤,3辆坦克被毁。之后,这样的战斗会在圣何塞之战中重演,我们到时候会详细叙述。

圣曼纽埃尔战役中被美军摧毁的日军97和95式坦克(图片来自于PacificWrecks.org)

同时,日军第23师团的1,人孤守平原正中间的卡巴鲁安山(CabaruanHills),妄图延缓美军突进中央平原的步伐。从1月18-19日,美军第6师20团先消灭了固守山脉西北角的名日军,之后只留下一个营的部队负责扫荡山区,结果其进攻被日军坚决的炮火阻挡。于是,整个团只好在24日回过头来,一直打到了28日才彻底肃清了山区,一共以80死伤的代价打死了超过1,名日军。

卡巴鲁安之战中小心翼翼的美国士兵

至此,第6集团军在林加延湾登陆滩头已经巩固完毕,扫除了日军几股前卫部队的第14军也顺利向东南方向挺进。同时,这一阶段的战斗也预兆了之后吕宋之战的大体情况:日军总能依托着地形,以顽强的战斗精神拖慢美军进攻的步伐,但是最后依靠着压倒性火力优势慢慢推进的美军总能以惊人的交换比消灭挡在面前的日军部队。很快,几乎如出一辙的命运就将降临在日军兵力最为孱弱的建武集团头上。

第6集团军从1月18日到31日的推进:可见集团军主力长驱直入吕宋中央平原,但是也将侧翼暴露给了日军重兵集团,尤其是西边的建武集团(KembuGroup)

?突破建武集团第一道防线

三年之前,日军的空袭给克拉克机场上的美国航空兵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从而断送了 阻敌登陆的希望。现在,克拉克机场仍旧是整个菲律宾最重要的航空基地,也日军发动一波波恐怖的神风特攻的主要基地。毫无疑问,这里是马尼拉之前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同时, 和克鲁格陷入了争论。急切想要夺回马尼拉一雪前耻的 强令克鲁格快速向南推进,但是克鲁格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莱特中央平原的两翼均是日军的重兵集团,随时可能被来个“关门打狗”。因此,为了安全地继续向南推进,必须首先消灭克拉克基地西北方向三描礼士山脉中的建武集团。

建武集团盘踞的三描礼士山区一角

手下30,部队中只有8,作战部队,且缺枪少药的建武集团指挥官塚田理喜智深知在克拉克机场的平原和跑道上与美军交战只有死路一条。因此,他在机场以西的山脉中建立了三道南北向的防线,准备通过炮击克拉克机场的方式阻止美军使用,并且尽可能地坚持抵抗。

美军攻占克拉克机场的进程:注意中间偏右上的号高地(Hill)、号高地(Hill)、中间的麦克塞维尼高地(McSevneyPoint)和左下方的“世界之巅”山岭(TopoftheWorld)

1月23日,美军第14军40师开始在克拉克机场东北方向的山岭上遭到日军抵抗。日军防御的重点在于一北一南的号高地和号高地。固守第一道防线的大部分都是精锐的日本伞兵部队。起初,美军第团独自的进攻在日军顽强的抵抗下毫无进展,因此第团也被投入战场,分别在南北两侧齐头并进。

远处的山脉就是日军的第一道防线,位于克拉克机场东北方向

此时已经拥有了充分战斗经验和压倒性火力优势的美军一旦遇到日军的抵抗就立即呼叫炮兵和飞机支援,然后再组成突击队利用炸药包、火焰喷射器在坦克、机枪、迫击炮的支援下娴熟地肃清日军占据的坑道和阵地。更重要的是,我自己前往两座高地探访时发现,两座高地就处在高速公路旁边,而且山体面积都不大,更不算陡峭。可想而知的是当时美军坦克、自行火炮得以轻松地在公路上以直瞄火力摧毁暴露的日军火力点,或者用炮火覆盖整片高地。25日一天之内,美军第团就占领了号高地还消灭了名日军,自身伤亡仅为15死45伤。

今日号高地的近景和远景

随后,第团向北迂回日军的第一道防线的同时第团正面强攻号高地。虽然日军在这里拥有不少轻型火炮和大量机场附近部署的高射炮和飞机上拆下来的机炮,但是这些武器往往刚一开火就被美军精确的炮击摧毁。因此,日军仅仅坚持到1月26日美军就占据了号高地。从23日到27日的战斗中,日军第一条防线北段失守,阵亡至少1,人,美军则仅仅阵亡35人、伤,可见此时美军恐怖的总体优势。

今日的号高地,比号高地更为陡峭

?重夺克拉克机场

就在美军第40师粉碎日军第一道防线的同时,没有了后顾之忧的第37师向南挺进,在1月26日占领了已被日军放弃的克拉克机场一号跑道。接着,第37师团就继续向西南方向推进,准备重夺整个克拉克机场和旁边的斯托森堡基地(FortStotsenburg)。

美军在克拉克机场上缴获了不少日军来不及摧毁的飞机,包括这架一式陆攻

俯瞰着斯托森堡营地的高地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日军竟然在1月29日对美军第团展开了连续的反击,甚至在下午动用了岩下独立战车中队的6辆坦克,几乎是建武集团的全部家当。这些突如其来的坦克当即摧毁了一辆大摇大摆炮击日军高地的美军M7自行火炮。醒悟过来的美军马上派上第坦克歼击营和第坦克营迎战,摧毁了日军4辆97式坦克。

斯托森堡反击战中被击毁的日军97式坦克,注意成员的尸体还在坦克上

斯托森堡之战中的美军M4坦克和击毁的97式坦克:同为“中型坦克”,谢尔曼要比97式大不少

不过,装甲薄弱而且顶盖敞开的M18坦克歼击车也给了日军可乘之机:日军的坦克和迫击炮分别击毁了1辆M18。另外,装甲战爱好者们应该相当感兴趣的是日军装备极少的两辆四式mm自行火炮也在此战中开火支援,后来被美军摧毁。这是四式自行火炮唯一的一个战斗记录。

太平洋战场上相当罕见的M18坦克歼击车:因为日军坦克装甲薄弱,这款坦克歼击车的高性能火炮在太平洋战场上意义不大,但是其薄弱的装甲又让日军有机可乘

极为罕见的日军四式自行火炮,搭载一门mm榴弹炮

击退了日军的装甲反击后,美军第团进占斯托森堡基地,但是却在1月31日遭到了被称为“世界之巅”(TopoftheWorld)的山岭上日军的抵抗。这片不高的山岭被称为“世界之巅”是完全名不副实的,但是却能直接俯瞰斯托森堡基地,而且上面布满了日军无法带进深山中的20mm、25mm和40mm高射机关炮,火力非常猛烈。

今日斯托森堡的一门日军双联装25mm高射炮

于是,在1月31日一天的进攻中,美军第团1营仅在东南方向推进到了半山腰。2月1日,美军终于登上了这片山岭的山顶,随即与日军陷入了手榴弹乱战中。不过,牢牢掌控着火力优势而且占据人数优势的美军在激战中逐渐占据上风,等到13:30已经牢牢占领了山顶,而且在之后的几小时内肃清了整片“世界之巅”岭。

中间的那片山丘就是“世界之巅”山岭,南边山脚下是一座高尔夫球场

至此,整个克拉克机场区域都已经被美军夺回。在一周多的战斗中美军以人阵亡、人受伤的代价打死打伤了至少2,名日军。尽管建武集团损失不小,但是其山区中的主力部队还十分完整。重夺克拉克机场的美军也不打算停手,而是决心彻底消灭建武集团。同时,美军的另一支矛头即将斩断建武集团的后路,并且重返 心中挥之不去的巴丹半岛。

?巴丹北大门:之字山口苦战

1月29日,就在第14军与建武集团激战正酣的同时,霍尔少将(Hall)的美军第11军以第38师和第24师34团在建武集团后方、巴丹半岛西北方向的圣安东尼奥(SanAntonio)登陆。 对于自己当年死守巴丹半岛记忆犹新,他十分担心日军也撤进巴丹半岛进行长期抵抗。其实,山下奉文并无此打算,因为巴丹半岛并无粮食来源,他无意像当年的美菲军一样几乎饿死。无论如何, 还是决定切断建武集团,也为了赶快收复巴丹半岛一解心魔。

美军第11军在圣安东尼奥顺利登陆

登陆的美军部队未遭任何抵抗就在30日占领了奥隆加波军港(Olongapo),而且菲律宾游击队竟已控制了圣马塞利诺机场(SanMarcelinoAirfield)三天之久。美军当天的唯一伤亡来自于一名士兵被愤怒的菲律宾水牛顶伤。

位于之字山口中奥龙加波镇的欢迎牌:左边似乎是一架美军的A-8攻击机。在越战期间,奥龙加波是美军的重要海军基地

不过,在奥隆加波东边7号公路的崎岖山路上,日军建武集团部署了第10师团39联队永吉支队4,人中的2,人。日军准备通过死守这段山道从北边封锁巴丹半岛,同时阻止美军第11军和第14军会合。由于这段山路过于曲折,美军将其命名为“之字山口”(Zig-ZagPass)。这点山路两旁的山脉植被繁茂,日军士兵就在植物的掩护下挖掘了大量坑道,只待美军来攻。

植被茂盛、能见度为零的之字山口

结果,从1月31日到2月2日,从西边强攻的美军第38师团形同龟爬。没有战斗经验而且在植被中完全无法发现日军阵地的美军损失不小,阵亡25人、受伤74人,却仅仅清点出了12具日军尸体。这也是由于美军的炮兵部队还未从滩头阵地前往前线,因此美军“ ”地失去了炮火支援,结果美军甚至无法突破代号为“马蹄”(Horseshoe)的第一个弯道。

前方的弯道就是“马蹄”弯道,可见道路两旁均是植被茂盛的高地

2月3日-4日,接管了进攻的美军第34团从各个方向迂回攻击“马蹄”区域,但是进展很小还数次遭到日军反击,不少部队被日军切断。两天之内,美军又阵亡了55人、受伤人,第34团1营甚至在2月5日被迫放弃了好不容易攻占的“马蹄”弯道的东段。士气低落而且损失惨重的第34团被第38师、团再次接替。在换防过程中,不熟悉日军阵地的美军部队遭到了日军伏击,当场就有9人阵亡、33人受伤,还包括不少军官。

美军需要在这样反复蜿蜒曲折的山道上推进,旁边是借助地形优势拼死抵抗的日军

之字山口之战从2月1日到6日态势:可见美军几乎是毫无进展,还数次遭到反击被迫进行局部撤退

眼看美军的进攻就要宣告失败,战场的态势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第38师团发现了一条在南边与之字山口平行的山中小道。经过了数次迷路之后,这个团终于在2月5日走出了山区,不仅切断了日军之字山口守军的后路,还与第14军建立了联系,封锁了日军建武集团南撤的唯一通道。随即,第团开始顺着之字山口与第、团东西对进。

美军从2月7日开始东西对进扫清之字山口

另外,美军的炮兵在2月6日终于抵达战场,而且P-47战斗机从2月7日开始部署至圣马塞利诺机场,对之字山口的守军无情地投下凝固汽油弹。指挥表现恶劣的第38师师长琼斯少将(Jones)也被撤职,由之前在海军上将群岛大放异彩的柴斯少将(Chase)接任。终于,美军在2月8日占领了整个马蹄湾道区域,突破了日军的第一道防线。克服了日军最坚固的阵地和最恶劣的地形后,进展就加快了很多。等到2月13日,第和团终于会师,最后在15日消灭了日本守军。在战斗中,美军一共阵亡了人、受伤1,人,日军则阵亡了2,人,还有25人被俘。通过此战前后的对比,可见同样的一支美军在获得强大的火力支援、使用迂回战术、获得有效指挥的情况下其战斗力能够得到巨大的提升。至此,巴丹半岛终于门户洞开。

?重返巴丹半岛

终于,在之字山口苦战结束之际的2月14日,第14军38师1团沿着巴丹半岛的东路(EastRoad)向南扫荡。丢掉了之字山口的永吉支队此时仅剩1,人,而且其中1,人位于西岸,因此美军第1步兵团的进展相当迅速。生怕日军在巴丹半岛建立坚固防御的 另外以第38师团于巴丹半岛最南端的马里韦莱斯港(Mariveles)登陆。这场登陆战几乎没有遭到抵抗,晚上日军人发动的进攻最后以60名日军被击毙告终,美军则无一伤亡。同一晚,日军人也对第1步兵团发动了反击,结果遗尸80具之后撤退,不过美军也阵亡11人、受伤15人。

美军夺回巴丹半岛的经过:注意第团在半岛最南端的登陆

迫不及待的 在2月16日带着手下幕僚和十几个卫兵乘坐6辆吉普车深入巴丹半岛,不顾散落在各地的日军散兵游勇。美国P-38战斗机的飞行员差点将他的车队误认为日军进行扫射,幸好在最后一刻认出是美国吉普才赶快放弃攻击。据说,随行人员提醒 注意日本狙击手时, 表示:“我的心在过去三年中已经伤透了,再中一枪也算不了什么”。

在侦察兵保护下视察巴丹战场日军尸体的 终于充满扬眉

在 的亲自督战下,美军的两个团最终在2月18日会师,随后推进到半岛西岸,并且于21日占领了日军在巴丹半岛的最后据点。在重夺巴丹之战中,美军阵亡50人、受伤人,打死了大约名日军,剩下的1,多日军逃入了山中,几乎全部死于饥饿和菲律宾游击队的围剿。 终于实现了他重返巴丹半岛的执念。据说,美军士兵发现了不少三年前巴丹保卫战中双方留下的散兵坑、遗骨和遗物。不知道麦帅再一次站在三年前自己手下美菲军队艰苦奋战的地方心中想着什么,但是想必他的情绪定是十分激动的。

纪念美军第38步兵师解放巴丹半岛的纪念牌

今日巴丹半岛西岸巴加克(Bagac)的日菲友谊纪念塔:两国人民能够一笑泯恩仇总归是让人欣慰的

?建武集团的末日

尽管建武集团已经丢掉了克拉克机场、苏比克湾和巴丹半岛这三处战略要地,其主力却仍然完整,仍旧可以威胁美军的侧后方。因此,第14军必须彻底消灭建武集团。从2月2日开始,美军第40师和第37师开始向克拉克机场西北方向山区中的日军主防线展开猛攻。由于战线已经进至深山中,美军的火力优势就大打折扣了。

建武集团主要固守的山区:左下方的营房就是斯托森堡基地

其中,麦克塞维尼高地(McSevneyPoint)是日军主防线的核心阵地,其守军拥有1门92式步兵炮、3门90mm迫击炮、10部89式掷弹筒和27挺机枪。美军第40师团在2月6日到8日在高地上展开了苦战,必须一个个地清除日军占据的堡垒和山洞。不过,随着美军占据了高地的大部分,日军在2月8日晚上到9日早晨展开了连续的“万岁冲锋”,最后兵力终于消耗殆尽。美军以20死伤的代价消灭了名日军,也占领了这座至关重要的高地。

同时,两翼上的其他部队也齐头并进,慢慢攻克日军隐蔽良好、异常坚固的山地防御工事。最终,日军的主防线于2月20日全线动摇,一共在主防线和之前的战斗中遗尸超过10,具,美军第14军的伤亡则是死、1,伤。经此打击的建武集团丢掉了几乎全部重武器和绝大部分战斗部队。剩下的两万人基本全部都是非战斗部队和伤员,而且补给已经几乎耗尽。

远处就是建武集团建立了主要防线的山区

从2月28日开始,转隶于第11军的美军第40师继续进攻,随后被第43师在3月2日接替。后者对日军主要由海军部队负责的第三道防线猛攻,结果以仅仅70死、伤的代价消灭了超过2,名日军。日本海军指挥官划定的五个“战斗区域”中的四个已经被美军攻占。随后,美军第38师接管战场后彻底击溃了日军的有组织抵抗,迫使塚田理喜智在4月6日下令剩余部队化整为零展开游击战。等到5月3日被第6师接替时,第38师已经消灭了8,名日军,自身伤亡仅为死伤。此时日军的伤亡已经大部分来自于饥饿和疾病,或者伤口感染。美军在扫荡战中也不乏牺牲和勇气:一等兵威廉·托马斯在4月22日的战斗中被炸断双腿后还继续战斗直到牺牲,因此被追授荣誉勋章。现在他也长眠在马尼拉美军公墓里。

威廉·托马斯一等兵的十字架

等到战争结束时,曾经有三万大军的建武集团只剩下约1,人走出山区投降,其中包括3月被晋升为中将的塚田理喜智,另外还有人在之前的战斗中被俘。至此,在吕宋岛登陆成功的 已经歼灭了山下奉文三个集团中的第一个,吕宋岛西部也被肃清, 更是实现了自己夺回巴丹半岛的夙愿。

由于吕宋战场非常巨大,我未能实地探访林加延湾的滩头和不少两军交战的战场,但我还是庆幸得以亲自前往克拉克机场的高地和之字山口的弯道,亲身领略当年的战场。在克拉克之战的同时,美军左翼的第1军也正在吕宋平原上与日军激战。在这里,我们将一起见证日本第2战车师团的毁灭,也将与美军游骑兵们一起在惊世骇俗的甲万那端大突袭中解救日军魔爪中的盟军战俘。

注:历史图片、地图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zd/9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