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港的货船
你来保卫还海上的人吧
踏入敌阵一步的话
军队的主力在这里
我要进行最后的抉择
骑兵炮兵协同作战吧
万朵樱花是你的裙裾
吉野的花儿被山风吹拂
如果不是生为大和男儿
会是散兵游勇,落花流水
尺把大的枪算不上武器
寸余的剑由能做何用?
不知不觉,在这里已二千年
千锻万造锻造出了大和魂
守护军旗的武士
总数达二十万
屯兵于八十余处
解除武装,酣然入梦
东西千里,漂洋过海
如果有国家要向我们报仇
出港的货船
你来保卫还海上的人吧
踏破阿尔卑斯山
历史悠久,洁白如雪
奉天而战
是日本步兵的精髓
踏入敌阵一步的话
军队的主力在这里
最后的对决是我们的任务
骑兵炮兵协同作战吧
这是日本陆军军歌《步兵的本领》,很好的演绎出了当时日本军人的精神面貌。
二战日本军人气质
那个时候日本军事思想存在着两个主要的基础。首先是国家宗教神道——体现人神天皇的完整皇权,日本民族的神圣来源,还有日本的天定命运。在这方面,日本的政治权威与宗教权威的混合与阿契美尼德帝国、阿拉伯帝国、阿斯特卡帝国或奥斯曼帝国类似。
其次则是古老的封建武士信条,它被19世纪的军国主义者重新诠释并包装为武士道。武士道主张虽然武士是中世纪的精英,但他们的价值观也能用于现代化民族国家的日本。
在此思想影响下的日本军人,二战中表现出令美国军人费解的情况:一群军事高官集体自杀后,而能上前线的下属官兵则依然集体进行自杀式冲锋;
塞班战役地图
参与此次战役的密西西比号是著名的衣阿华级战列舰,9门三联装mm主炮,20门mm高平两用跑,60门40mm高射炮,这些海上巨兽发射着最低米每秒以上速度的重达几百公斤的大炮弹在近海向岸上阵地,一发一发如同地震般的摧毁着一切。这样毁灭性的火力对于毫无还手之力的守岛日军来说简直是“杀鸡用牛刀”。
年7月7日凌晨4点,拂晓的微光散落在美军的塞班岛阵地上,塞班岛显得如此安静,所有人都以为战争早已结束。已经匍匐到美军阵地附近的日军敢死队趁机发起冲锋,日军4千余残部人海般涌入美军阵地,美军士兵赶忙组织防御,轻重机枪一起开火,子弹交织着炮弹撕破了拂晓的宁静,日本士兵在疯狂的呐喊声中踩着队友的尸体堆冲破了美军的防线,双方进入白刃战,甚至手无寸铁的日本伤员也一瘸一拐的参与冲锋。显然毫无准备的美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美军10,,,团同时进入战斗,仅仅是支援团的师属炮兵就发射了多发炮弹来压制日军玉碎冲锋。几个小时内,美军一个营就被冲散,后方勤务人员也加入了战斗序列。这短短几小时内,双方就伤亡余人,日军超过人战死。第二天,美军甚至动用几台大型挖掘机来处理这些尸体。
自杀式的“塞班奇袭”
后来有残存的军人自发组织起来,继续拒绝投降并坚持游击战,直到年12月1日(日本投降4个月后)才下山投降,这一事迹,在年被电影演绎成了《太平洋奇迹》。
高级军官集体“成仁”
影片里大场容联队长率领联队进行万岁冲锋的画面让人记忆深刻,这里就不得不说到,日军在塞班岛发动的“塞班奇袭”,7月6日,日军在一个月的激战下,弹药早已耗尽,伤亡惨重。日军残余部队全被挤在塞班岛东北角的弹丸之地,有的士兵甚至拿着绑着刺刀的竹竿来进行战斗,在后援无望,弹尽粮绝的情境下,时任塞班岛守备队总指挥的南云忠一向大本营发出最后诀别电报“埋骨塞班岛,筑成太平洋之防波堤”,同时命令塞班岛守军不允许投降,就算没有粮食,没有弹药,也要继续战斗。日军43师团长斋藤中将发出玉碎命令。
太平洋岛屿上的日军
电影中,让大场思想有些松动的地方在第一次要离开难民营的时候,他坚定地拒绝了留下来保护群众的要求,认为“尽可能地多杀敌才是我们的职责”。这是职业军人精神使然。然而,刚走一会儿,那群人的栖息地被炸,他返回看到支离破碎的人群,依然决定留下来,与岛上的人一起同甘苦共命运。
看到这种飞行巨兽,大场有点绝望,开始相信劝降书上的信息是真实的。
而最后让大场绝望的是,亲眼目睹无数巨大轰炸机从头顶飞过。这正是美军利用塞班岛做基地,远程轰炸日本本土。历史上,美军利用塞班岛作为前线轰炸基地,最著名的莫过于年3月10日的“李梅火攻”。年3月9日夜间,架B一29直扑东京,实行轮番地毯式轰炸,投下余吨燃烧弹,市中心41平方公里被夷为平地,26.7万幢建筑物付之一炬,共炸死烧死人(实际死亡可能超过9万人),超过年9月1日东京大地震的死亡数(7.3万人);另有10万人被烧成重伤,万人无家可归。
▲塞班岛上准备挂载弹药的B29轰炸机
品尝到战争灾难性的苦果,日本的国民与军人依旧不会选择投降,而是更疯狂的反扑。
被饱和轰炸后的日本城市
在长达天的与在岛美军周旋中,大场绝地求生,带领着他的部下一次次化险为夷。又对家人乃至部下温情脉脉,有着高于生命的重要和荣誉的归属,智慧地说服部下体面而不失尊严投降,大场似乎创造力太平洋上的奇迹,电影这样明显塑造自己优秀军人,完全忽略日军在二战中给予战争受害国的巨大灾难,如何与那些骇人听闻的残暴脱离联系呢?而片尾,女主抱着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孩子,说;我会教他的(知道日本)。无不预示着要承传这种武士道精神。
当电影中一队衣着整洁的日本军人列队从深山走出来,唱着日本陆军军歌《步兵的本领》,那庄重的仪式感,很快就不分国界地感动了好多人。
走出深山的抵抗组织
庄严的投降仪式
历史上真实的大场投降仪式
如果说印度佛教代表了无神论旷野下人对罪的绝望,中国哲学代表着人对罪的阿Q式精神胜利,日本宗教则通过毫无罪恶感的决绝方式“消灭”了罪。神道教里的神灵(kami)已经和义与罪无关,一方面,kami是动物性的,另一方面,kami是族性的——于是种族主义或合群的自大成为一种救赎的象征,祖先崇拜和民族主义在日本精神中合二为一。日本的“民族精神”代表人类因极端远离信仰而能达到的犯罪高峰。因此当不可避免的战争爆发时,自然会发生最糟糕的暴行了。
今日塞班岛的“万岁崖”
时至今日,我看过了不少日本反战优秀电影,关于战争的反思的深度还是远远不够的。(以前写过《永远的零》影评,发不出来)缺乏基督真光的照耀、缺乏对人类罪性的深刻认识、对自我救赎与自我忏悔的虚伪、人类将永远在罪的泥潭中换着花样地沉沦。
今日美丽的塞班岛
今日塞班岛战争遗迹
碧海蓝天塞班岛
所以说;原子弹下无冤魂,太平洋上无奇迹。
李银海
20223
最近环境压抑,发文艰难,敬请友友们耐心等候!
李银海赞赏让自由的声音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