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弛蒙古国巴彦诺尔壁画墓墓主人考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http://www.bdfyy999.com/Photo/zhongkerongyu/938.html

*作者:徐弛。本文原载于马建春主编《暨南史学》第二十辑,暨南大学出版社,年5月及中外关系史研究和资讯。注释省略,引用请从期刊原文。)

一、巴彦诺尔墓性质的新定义

——唐墓外壳下的铁勒祭祀场所

“其俗大抵与突厥同...死者埋殡之:此其异也。”“仪凤三年()二月廿九日遘疾,终于部落,春秋卌有四……凡厥丧葬,并令官给,并为立碑。即以其年岁次戊寅()八月乙酉朔十八日壬寅永窆于缬碖原,礼也。”“夷男之卒,皆来会葬,焚尸卒哭。”“投降突厥延陀磨览死,赠中郎将,依蕃法葬”,“九月九日,(仆固怀恩)死于灵武,部曲以乡法焚而葬之。”

图1:疑似铁勒人墓地,蒙古国国家博物馆展板图片,徐弛摄

“择日,取亡者所乘马及经服用之物,并尸俱焚之,收其余灰,待时而葬。春夏死者,候草木黄落;秋冬死者,候华茂,然始坎而瘞之。”

图2:巴彦诺尔墓丝绸袋内发现的羊骨,蒙古国哈拉和林博物馆藏,徐弛摄

二、墓主人所属部落考——仆固部

图3,图4,疑似巴彦诺尔墓族徽,徐弛摄

图5,图6:考古报告所绘巴彦诺尔墓族徽

在巴彦诺尔墓西南不远的地方有一座辽代城址,名为“karabuka(哈拉不哈)”,在突厥语中,“buka”意思为“公牛”;在古汉语中,“仆固”的发音为“b?kka”,和突厥语“buka”发音非常相似,在突厥语中很可能为同一词。因此,哈拉不哈城可能与留守此地的仆固部落后人有关。由于突厥语中“公牛”和“仆固”的发音非常相似,巴彦诺尔墓中金箔上的公牛图案,则很可能为这一时期仆固部落的族徽。凭借这一发现,可以较为直接的说明巴彦诺尔墓是唐羁縻统治时期的仆固部首领的墓葬。

在唐朝羁縻统治时期,漠北地区设立了六府七州。金微都督府是其中之一,但是,在这一时期铁勒各部的都督采用唐朝葬俗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最近,日本学者铃木宏节发表了关于卢山都督府的论文,与刚发现的仆固乙突墓碑类似,文中介绍了唐朝羁縻统治时期铁勒思结部一位都督的墓碑。碑文如下:

图7:卢山都督墓碑录文,铃木宏节制

这位都督的名字已经不可考,但从碑文中可知,墓主人是第二任卢山都督,其父为首任卢山都督乌碎。这与与金微都督父子相继类似。其墓碑图片如图8所示,从整体来看,石碑是唐朝的风格,但中间却是一个类似突厥石人的头像。根据发现者的观察,是先雕刻了头像,之后才雕刻了这块石碑。该墓葬没有按照唐墓规制建造,没有封土,也没有天井、墓道与墓室。墓园围有围墙,围墙开口处为墓园入口,巴拉巴拉石(Balbal)从入口处一直向外延伸。墓园内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墓园中轴线上前树一方汉文书写的唐式石碑,正对墓园入口;中为神庙建筑,后为石围墓(见图9)。该墓园的形制与仆固乙突和巴彦诺尔墓大不相同,却与毗伽可汗、阙特勤等和唐朝有关的突厥高级贵族墓园形制极为相似。

图8:第二任卢山都督墓碑

图9:第二任卢山都督墓园,铃木宏节制图

同时期思结部卢山都督的墓葬和金微都督仆固乙突及巴彦诺尔墓的墓葬风格大不相同,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仆固乙突和巴彦诺尔墓同属一个部落的墓葬风格系统,即两个墓葬的墓主人均为唐朝羁縻统治时期仆固部的金微都督。

三、巴彦诺尔壁画墓墓主人——仆固歌滥拔延

图10:仆固乙突墓示意图

图11:巴彦诺尔墓示意图

东潮根据巴彦诺尔墓与乙突墓在墓葬形制上的共同点,推断出墓主当是和仆固乙突一样的部落都督,又结合墓葬天井数目、壁画题材、随葬物品等元素,认为墓主的社会地位很可能比乙突更高。根据仆固乙突墓志,乙突南征北战,西讨西突厥,平叛阿史那贺鲁;又东征靺鞨,西讨吐蕃,凭借战功,被封为

“右骁卫大将军,依旧都督,加上柱国、林中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

左右骁卫,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除封号之外,仆固乙突的职事官在讨伐阿史那贺鲁后,升为左武卫大将军,根据《唐六典》,左武卫大将军已经是正三品,为将军的最高级别。所以在乙突“东征靺鞨,西讨吐蕃”之后,只能平级调动,转为担任同为正三品的右骁卫大将军。仆固乙突已经官居高位,巴彦诺尔墓比乙突的墓葬等级还要高,墓主可能是一位给唐朝立下更为卓著功勋的人物。

我们再从墓葬的时间来看。耶申科文中根据现有墓葬中出土的中国官员形象的陶俑以及马匹所佩鞍带的类型,判断该墓入葬时间大致为7世纪中期之后,也就是东突厥汗国正式被纳入到唐帝国之后。根据蒙古国考古学家对陶俑的检测,巴彦诺尔墓陶俑的制作时间在年前后70年之内。而郭云艳依据墓葬中的拜占庭金币,她通过墓葬出土的拜占庭金币及仿制品中具有明确时间信息的两枚希拉克略统治早期的金币索里得,将墓葬的时间限定在年之后。东潮详细地研究了墓葬的形制、壁画、随葬品,认为此墓应该建于唐在漠北实行羁縻府州制度时期(-)。但他对中文史料不是十分熟悉,李丹婕将唐朝在漠北羁縻统治的时间纠正为自贞观二十一年()灭铁勒诸部确立“六府七州”体制,到仪凤四年(),阿史那泥熟匐自立为可汗,纠集二十四州首领起兵反叛为止。

确定了巴彦诺尔墓的大致时间,接下来要判断巴彦诺尔墓的时代是否在仆固乙突墓之前。仆固乙突去世于仪凤三年()二月廿九日,仪凤四年()即发生了漠北各部落反叛之事,从此唐朝再也没有对漠北进行过有效地统治,几年后,漠北地区就开始处于第二突厥汗国的控制之下。因此,该墓葬不太可能是仆固乙突继任者的墓葬,更可能属于他的前任都督。所以,巴彦诺尔墓的墓主人仅存在两种可能,即仆固乙突墓志中提到的其祖父歌滥拔延或父亲思匐之墓。

我们先来分析仆固歌滥拔延。经巴图宝力道考证,“思匐”一词来源于官号“娑匐”,即突厥语中的“Sa?big”,仆固乙突之父思匐之名来源于他的官号。而思匐因之得名的北族官号“Sa?big”却源于其父歌滥拔延,《通典》中,有

“大酋婆匐俟利发歌蓝伏延”,

《新唐书》中有

“延陀灭,其酋娑匐俟利发歌滥拔延始内属,以其地为金微州,拜歌滥拔延为右武卫大将军、州都督”

之说。在仆固乙突墓新发现的刻有如尼文的银碗中,也有“Sa?big”一词,巴图将这句话考释为“娑匐乙德思:愿幸福、安宁,祝吉祥”,他认为,银碗上出现的“娑匐乙德思”这一名称,与墓志上的“仆骨乙突”的读音非常接近,让人很容易联想该银碗是给墓主仆骨乙突的献祭品。所以,仆固乙突和其父的北族官号“娑匐”均继承于歌滥拔延。此外,护雅夫认为,在漠北地区,实力强大的部族首领用“俟利发”的官称,而实力较弱的部族首领只能用“俟斤”的官称。根据前文,歌滥拔延的官号即为俟利发,说明在歌滥拔延的统治下,仆固部十分强盛。可见歌滥拔延在唐朝羁縻统治漠北之前,就是一代枭雄。

而巴彦诺尔墓中出土的两个官帽,可以分别对应歌滥拔延的大将军与娑匐俟利发两个身份。其中,图12中所示三梁冠,被研究者认为与李勣墓出土的三梁进德冠类似。《旧唐书·舆服志》记载,

亲王,远游三梁冠,金附蝉,犀簪导,白笔...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两梁,犀簪导。九品以上一梁,牛角簪导。

笔者不能判断巴彦诺尔墓出土的三梁冠是否为进德冠,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唐朝的官员体系下,巴彦诺尔墓发现的三梁冠,意味着墓主人为三品以上高级官员,而歌滥拔延为左武卫大将军,恰为正三品。

图12:三梁冠,巴彦诺尔墓出土,哈拉和林博物馆藏,徐弛摄

图13:金冠,巴彦诺尔墓出土,哈拉和林博物馆藏,徐弛摄

另外一个则为金冠,巴彦诺尔墓出土的金冠重.5克,装饰有忍冬花草纹,笔者认为,金冠代表了墓主人在部落中的地位与权势。毗伽可汗的墓中出土的金冠则能反映出与巴彦诺尔墓金冠之间的等级差异。毗伽可汗金冠有五个立板,每板分别镶嵌1至3颗红宝石,总数在12颗以上。王冠上的基本纹样,是锤揲出的忍冬花草纹,最值得注意的是正中梁上锤揲出一只展翅鸟的形象,鸟尾上方呈葵花状日轮。阙特勤头像上冠帽正中也有一只与毗伽可汗王冠完全一样的鸟,只是冠的外型接近中原的幞头而与毗伽可汗王冠略有不同。两人一为可汗,一为特勤,身份地位有高下之别,两件王冠外形的区别应该是两人身份地位不同的反映。

图14:毗伽可汗金冠,蒙古国家博物馆藏,徐弛摄

图15:阙特勤头像,蒙古国家博物馆藏,徐弛摄

毗伽可汗与巴彦诺尔的两个金冠的共同点是均有忍冬花草纹装饰,但毗伽可汗的金冠正面多了一只朱雀,相较巴彦诺尔墓中金冠,其形制更为华丽,可能亦是因为其地位高于巴彦诺尔的墓主人。如前所述,巴彦诺尔墓的墓主人歌滥拔延在漠北地区身份为仆固部落的娑匐俟利发,通过两个金冠的对比,反映出歌滥拔延作为娑匐俟利发,在草原世界的地位较高,但仍低于可汗。因此,巴彦诺尔墓中出土的两个官帽,恰可分别对应歌滥拔延的大将军与娑匐俟利发两个身份。

与歌滥拔延相比,巴彦诺尔墓为仆固思匐之墓的可能性就要小很多。根据墓志和史料记载,在薛延陀灭之后,歌滥拔延率仆固部内附唐朝,思匐和乙突相继继承了歌滥拔延的金微都督一职。在中文史料中,有多处提到歌滥拔延,但竟没有一处提到乙突的父亲思匐。乙突墓志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祖歌滥拔延,皇朝左武卫大将军、金微州都督。父思匐,继袭金微州都督,并志识开敏,早归皇化。”

歌滥拔延为左武卫大将军,官居正三品,在乙突墓志中被详细记载。而仆固乙突的父亲,第二任金微都督仆固思匐,仅仅是在青年时期随歌滥拔延“早归皇化”,墓志中没有提到他的功劳。更重要的是,墓志中没有提到他受封过大将军等官职,其身份与墓中出土的三梁冠不符。根据《旧唐书》的记载,龙朔年间铁勒回纥、同罗、仆固部造反。龙朔中,侄比粟毒主领回鹘,与同罗、仆固犯边,高宗命郑仁泰讨平仆固等,比粟毒败走,因以铁勒本部为天山县。龙朔年间为-年,龙朔三年(),铁勒叛乱平息。石见清裕整理了此时关于铁勒叛乱的史料发现,显庆五年()十月,郑仁泰讨思结、拔野古、仆固、同罗四部并斩其首领;龙朔二年()三月,郑仁泰在天山破铁勒,契苾何力安抚铁勒诸部,诛伪叶护、设、特勤等。石见清裕据此认为,此时仆固部的首领应为思匐,思匐在担任金微都督时造反,在显庆五年或龙朔二年被诛杀。但赵靖、杨富学认为,郑仁泰所斩的这支仆固并非仆固部主体,而是被安置于灵州都督府的一支。原因是其首领被称为“渠首”,而非都督;最关键的是,他们根据墓志分析,乙突于年或之前就已经继任都督,说明年或之前思匐已经去世。笔者赞同赵靖、杨富学的观点,陈子昂《燕然军人画像铭并序》:

龙集丙戌,有唐制匈奴五十六载,盖署其君长,以郡县畜之,荒服赖宁,古所莫记。是岁也,金微州都督仆固始桀骜,惑乱其人。丙戌年,即垂拱二年(),金微州都督仆固始桀骜,惑乱其人,“始”字说明,垂拱二年这次叛乱,是唐朝统治漠北五十六年以来金微都督的首次造反。这一任金微都督应是仆固乙突之后的第四代金微都督。因此,石见清裕的推测值得商榷,年之前就去世的第二任金微都督思匐并未造反。通过分析时间线,我们发现,唐朝于贞观二十一年()正月设置金微都督府,歌滥拔延始任金微都督,思匐于年或之前就已去世,自歌滥拔延担任都督至思匐去世,不足十年,说明思匐担任都督仅有几年时间。思匐在这短短几年没有获得功劳,可能是他在史书中阙载,也未担任大将军的原因。从史料、墓葬规格、墓中的三梁冠等角度来判断,巴彦诺尔墓为仆固思匐之墓的可能性较小。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巴彦诺尔墓墓主人最有可能是仆固乙突的祖父,仆固歌滥拔延。

结论

巴彦诺尔壁画墓为唐朝羁縻府州时期的墓葬,墓主人作为铁勒部落领袖,在墓中同时显示出了唐朝与突厥的特征。最新的检测结果显示,墓中本来被认为是墓主人的骨骸,实际上是羊骨,墓主人的骨骸不知去向。巴彦诺尔墓主人的遗骸可能另行按照突厥葬俗安葬,但目前仍未发现。更重要的是,巴彦诺尔墓的性质需要被重新审视。从该墓表现出的特点来看,铁勒上层贵族的葬俗并未彻底转向唐朝,而是在唐朝墓葬的外壳下,坚守了与突厥相似的旧俗。对唐朝来说,巴彦诺尔墓和仆固乙突墓是唐朝皇帝赏赐给官员的墓葬,更是唐朝在漠北统治的象征;但对墓主人及其后人来说,这两座墓葬相当于毗伽可汗墓中的献殿,是后人祭奠他们的场所,而非墓葬。

仆固部族人通过巴彦诺尔墓地表的大型封土、围墙以及尚未发现的石碑来展示本部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密切,向周围的各个部落彰显权威;而墓中精美的唐朝风格壁画、明器,对墓主人及其后代来说,相当于他们从中原获得的奢侈品,同样是一种权力的象征,但没有唐人眼中那么丰富的含义。笔者注意到墓中发现的金箔上多次出现牛的形象,通过勘音比对,发现突厥语中“公牛(buka)”一词的发音与“仆固(b?kka)”相似,暗示了墓主人的身份是仆固部的贵族。另外通过与卢山都督的墓葬对比,从考古的角度进一步印证了与仆固乙突墓形制相近的巴彦诺尔墓,其墓主与乙突同属铁勒仆固部。巴彦诺尔墓等级高于仆固乙突墓,因此墓主只可能是比乙突功劳更大的金微都督。由于仆固乙突去世后一年,即发生了漠北各部落反叛之事,唐朝在漠北的羁縻统治很难继续维持下去。因此巴彦诺尔墓只可能是乙突之前两任金微都督的墓葬。

歌滥拔延的官号为娑匐俟利发,虽不像可汗那样尊贵,但由于其率部归降之功,获得朝廷的重视是非常自然的,因此得以在朝廷的帮助和许可下,修建一座规格如此之高的墓葬。笔者发现,巴彦诺尔墓中反映出墓主身份的两个不同形制的金冠,难以与思匐的身份对应,但可以与仆固歌滥拔延的大将军与娑匐俟利发二重身份相对应。因此笔者认为级别比乙突墓还高的巴彦诺尔壁画墓,最有可能是在漠北地区与唐朝均有重要地位的第一任金微都督仆固歌滥拔延之墓,而非史书阙载的第二任金微都督仆固思匐之墓。对巴彦诺尔壁画墓墓主人身份的进一步确认,使我们增进了对铁勒仆固部的了解,为唐代早期羁縻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

推荐:

高然:新罗女王与唐罗关系

恩和巴图:谈满洲文字母的达斡尔文

李春梅:与东胡有关的几个问题

郭物:亚欧草原东部的考古发现与斯基泰的早期历史文化

张亚红鲁延召:黑水靺鞨地区思慕诸部地望新考

蒙古国女真文、汉文《九峰石壁纪功碑》初释——穆鸿利孙伯君

罗丰:《蒙古国纪行:从乌兰巴托到阿尔泰山》(节选)

A.P.Martinez(匈牙利):迦尔迪齐论突厥(上)

A.P.Martinez(匈牙利):迦尔迪齐论突厥(下)

Morris:元初蒙古治下的回回人(上)

Morris:元初蒙古治下的回回人(下)

关于金代东北与中亚关系的几个问题

DanielKane(康丹):“大中央辽契丹国”考(上)

DanielKane(康丹):“大中央辽契丹国”考(下)

孙炜冉:渤海民族源流问题研究评述

唐长孺:读《李波小妹歌》论北朝大族骑射之风

唐朝北部疆域的变迁——兼论疆域问题的本质与属性(上)-李鸿宾

唐朝北部疆域的变迁——兼论疆域问题的本质与属性(下)-李鸿宾

罗新:阙特勤的坐骑——突厥人的马命名传统对唐朝是否产生了影响?

辛德勇:漫谈《燕然山铭》——窦宪北征的路线

考古丨蒙古国首次发现鲜卑遗址

赵琦:10世纪末九族达靼之构成——兼及九族达靼、阻卜词义之蠡测

党宝海:《马可·波罗行记》畏兀儿君主树生传说补证

孙昊:10世纪契丹西征及其与辖戛斯人的交通(上)

孙昊:10世纪契丹西征及其与辖戛斯人的交通(下)

东北利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zd/9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