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名词,叫做「隧道视野」。
指的是一个人身处隧道,看到的只会是前后方狭窄的视野,无法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一个人变得心穷,他的视野将会被束缚在狭小的空间。
想不出怎样走出所处的心牢,也没有能力拓宽更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心态对于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改变这3种心态,能让你放大眼界和格局,摆脱心穷的困局。
网友
莫雨说过自己的经历。初到单位时,她经常受到同事阿格的恩惠。
阿格会给她发一些公司资料,讲解公司的人事构造,帮助她适应当前的工作。
渐渐地,莫雨的工作走入正轨。第三个月就拿到业绩第一,备受领导的赏识和同事的认可。
没过多久,她发现每当自己开展工作时,总有同事在一旁泼冷水,还有的同事还责备她不懂规矩,不尊重老员工。
那段时间她的心态一度崩塌,一直找不到原因,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在公司组织的一次团建,她从一个同事的口中得知,这一切都是阿格所为。
阿格看到她业绩非凡,心生妒忌。
明面上告诉她,没必要去解释,继续工作,时间会证明一切,背后向领导和同事抹黑她。
当时,她认为做好自己就行,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给了对方搬弄是非的机会。
被迫承受众多同事的排挤,莫雨选择离开这家公司,在入职另一家公司时,同样实现了业绩第一。
而阿格,一次次地把精力放在嫉妒别人,对别人使绊子上。
忘记自身能力的修炼,在公司内部优化的过程中,被淘汰出局。
心穷的人发现别人过得比自己好,不会以别人为榜样,努力追赶别人。
反而暗中施加手段,把对方拉下水。
发现别人家庭美满,生活富足,就说那些都是表象,其实两个人关系并不好。
清楚别人的能力比自己强,得到领导器重,就说这必然是拍马屁,其实没什么真本事。
跟别人比较时,因为承认不了对方比自己强,于是使尽全身力气,践踏那些优异的表现。试图让别人丧失一切优势,使内心得以平衡。
可这也折射出自己的无能,因为无法到达别人的高度,只能以成本最低的方式,在内心把别人跟自己的差距扯平。
然而,嫉妒别人的成功,就要忍受那些成就给你带来的无限痛苦。
沉浸在诋毁别人的各种算计中,爬不出心穷的深渊。
容不下比自己优秀的人,会失去跟别人合作的契机。
也无法更新认知,变得固步自封,失去进阶的可能。
前段时间,浙江一对夫妇吃自助餐的细节,引起网友的讨论。
这对夫妇在一家自助餐厅内就餐后,想要将没有吃完的东西打包带走,店内的服务员看到后及时阻拦。
其中一位男子解释说,在吃饭时自己一直陪着孩子,将没有吃过的牛排打包,这并没有错。
遭到服务员制止后,这个男子说如果不让自己带走,就将没有吃掉的食物全部倒掉。
为了一己之私,罔顾餐饮店的规则,将需求合理化。
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要求,正在一步步地丢掉一个人的脸面和尊严。
曾经一位妇人带着2个孩子去吃海底捞,受到无数网友的指责。
这位妇人点了四个清水锅,半份粉丝,一个生鸡蛋,一碗米饭,花了27元。
服务员出于份量不够的考虑,赠送一份油条、半份西红柿、番茄锅底料、两份蒸蛋,还给孩子送了两份水果,以及一份免费赠送的玩具。
这位妇人却抱怨海底捞的服务差,因为她在店内做美甲时,店员没帮忙看孩子。
别人吃海底捞一顿需要两三百,她吃海底捞只需要几十块,拿钻漏洞当本事,拿占便宜为成就,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这些过度利己的精明人,并不会顾及任何人的评价。
一心寻求利益最大化,只想从现有的条件攫取更多好处,内心永远也不会知足。
他们任由贪欲不断地膨胀,宁可给别人带来损失,不允许自己吃亏,透露出深入骨髓的贫穷。
可是,一旦将利己当成做事的常态,局限于蝇头小利,可能会因为经受不住物质的诱惑落入深坑,损失更多利益。
知乎上有人问:“如何看待伪精致主义生活观?”
一个网友回答说:
“很多人一边在朋友圈岁月静好,过着精致的生活,一边在现实中鸡飞狗跳,其实心穷至极,而真正精致的生活,是内心的有条不紊,是通过不懈努力去获得充实快乐。”的确,把时间精力放在自身外表,迷失在短期快感,到头来只会剩下茫然无措。
表姐月薪三千多,住在一所十几平米的单间,经常用积蓄的钱去包装自己,打造虚假人设。
平时跟同学聚会,或是和朋友逛街时,她都坐着租来的高档车,上下班则是坐公交车。
假期设置个假定位去马尔代夫,上网下载各类旅游的图片,再把背高仿名牌包的自己P上去,维持着完美的社交形象。
每次去星巴克点一次咖啡,都会在不同角度拍一系列照片,偶尔在朋友圈上传一张照片,都会得到朋友的纷纷点赞。
后来,甚至用积攒已久的工资订了一次飞机头等舱,而选择头等舱是因为舱里的很多人非富即贵。
自己想要用外在的包装,引来富二代侧目,从而找到理想伴侣,混进上流社会。
然而,在入不敷出的状态下,表姐欠下几万块贷款,一直在拆东墙补西墙,经常被银行催债,在大城市过得格外拮据。
原本是为了佯装体面,寻求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