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一钱(18g)甘草五分炙(6g)人参二分或三分去芦(6g)升麻二分或三分(6g)当归身二分酒焙干或日晒干(6g)橘皮二分或三分不去白(6g)柴胡二分或三分(6g)分白术三分(9g)
2水煎服,其中人参宜另炖(原方右药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量气弱、气盛,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食远稍热服)。
3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4
1.脾胃气虚证。症见饮食无味,少气懒言,体倦乏力,动则气促,舌淡苔白,脉虚软。
2.气虚发热证。症见发热,自汗出,头痛恶寒,渴喜热饮,少气懒言,食少体倦,脉洪而虚。
3.中气下陷证。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崩漏,以及清阳下陷诸证。
5方中黄芪善益气补中,升阳固表,用之既能补脾益气,托清阳上行而举陷,又能益气养肺,充皮毛而固表实卫,通达内外,为君药。人参益气补中而健脾;白术益气健脾以促运化;炙甘草甘温益气,调中和胃,三药共为臣药,协助黄芪增强补中气,益脾胃之功。更用升麻、柴胡升举下陷之阳气,与黄芪、人参相合,则益气升阳举陷之力益著;陈皮理气和中,既调畅中焦气机,以助升阳之效,又于补气之中佐以理气,使补而不滞;气血同源,故以当归养血补虚,养血以助益气,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升麻、柴胡升提阳气,引气向上,均兼为使药。诸药配伍,共奏益气补中,升阳举陷,甘温除热之效。
61.运用要点:食少体倦,少气懒言,面色萎白,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2.内科之胃下垂、胃粘膜脱垂、重症肌无力、脱肛、乳糜尿、功能性发热或原因不明的发热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妊娠及产后尿潴留、膀胱阴道壁膨出等;眼科之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于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者,均可用本方治之。
3.若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可用本方加人枳壳,效果更好。
4.本方黄芪用量宜稍重,升麻、柴胡用量则宜轻不宜重。有认为全方之总用量亦不宜太重,因本方甘温益气升阳,重用反而不利于升阳举陷。
5.本方亦可用于虚人外感风寒,此时,可加苏叶或桂枝以发散风寒。
71、如果你在感冒期间,或着饮食过度伤了肠胃的话,最好不要服用使用。
2、高血压患者千万不能用。患有高血压的人往往都是气有余,气有余则往上涌,气行则血行,于是气血并走于上,造成血压过高,此时如果随意服用补中益气丸,无异于火上浇油。
3、如果在服药期间,出现了头痛、头晕、眼花、皮疹、面红等症状,或者血压有上升的趋势的话,应立即停药。
4、小儿应慎用补中益气丸,要在医生的临床指导下才能使用。
5.阴虚内热者禁用。
据临床报道: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治疗乳糜尿属气虚下陷者32例。
主症:小便呈乳白色如米治水样,时夹白色凝块和血块,四肢倦怠,气短懒言,面色萎白,口唇淡红,舌淡苔薄白,脉弱。方用:生黄芪30g,党参20g,炒白术12g,升麻6g,全当归10g,银柴胡6g,炒枳壳12g,广陈皮6g.土茯苓30g,地肤子15g。水煎服,每日早晚各1次,每日1剂。服药期间,忌食荤腥、油腻之物。随证加减:气虚兼见湿热夹杂者,加革薢30g、灯心草3g;若尿急痛、尿道阻塞感明显者,去党参,加泽泻10g、赤苓12g:脾肾同病,精气不固者,加黄精、金樱子、芡实;若气虚血瘀,暗红,舌有瘀斑、瘀点,舌紫暗者,加丹参、蒲黄、五灵脂。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2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1%。治愈患者中,短期内复发者1例,3-5年复发者2例。(贵阳中医学院学报,,3:23)
化裁方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胖人不孕:
妇科专家傅青主先生书中记载“妇人有身体肥胖,痰涎甚多,不能受孕者。人以为是气虚之故,谁知是湿盛之故乎。”这告诉我们,胖人之所以难以受孕,不单是因为气虚,而主要是因为湿气太重。
治疗方法除了减肥外,傅青主先生还有妙方——加味补中益气汤。组成:人参9克,生黄芪9克,柴胡3克,当归(酒洗)9克,炒白术30克,升麻1.5克,陈皮2克,茯苓15克,制半夏9克。水煎服。书中记载:“八剂痰涎尽消,再十剂水湿利,子宫涸出,易于受精而成孕矣。”这个方子的主要功效,其实是提升了脾气,让水湿上行变为津液雾霭,滋润脏腑或者排出体外。不用特别用药消脂,“肥自无碍”。阳气充足了,让通达子宫的窍路露出来,精子能进入子宫即可。之后,书中还加了一句话,如果再用十剂的话,就在方中再加入炒杜仲5克,炒续断5克,“必受孕矣”。
点击上方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