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关于荠菜的名句。
4至5月,
正是采荠菜的好时候。
在田野、路旁、庭院,
到处可以见到野生的荠菜。
荠菜虽是野菜,
却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荠菜的吃法很多,
可凉拌、热炒、做汤、煮粥、笼蒸,
做馅包水饺,也可做荠菜饼等。
无论哪种吃法,
都有荠菜独特的清香。
荠菜古称“护生草”,
性平味甘,
归肝、心、肺经,
具有清肝调脾,
止血利水之功效。
现代药理实验也证实,
荠菜的药用价值很高,
全株入药,
具有明目、止血、解热、
利水、治痢等药效。
清肝明目
荠菜多生长于早春时节,得春气之先,春与肝相应,故可利于肝气,也就是促进肝气的生发,而肝开窍于目,所以荠菜具有一定明目功效。长期看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人,可以适当多吃点荠菜。当然,对于干眼病、夜盲症的人,荠菜也是不错的选择。
调理肠胃
荠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食用后可增强大肠蠕动,促进排泄,从而增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防治肠癌、痔疮、肥胖症及糖尿病等。不但如此,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它还在降血压血脂、养胃健胃,治疗胃痉挛、胃溃疡、痢疾、肠炎等胃部疾病上,有着不小的作用。
利水
荠菜可加快人体内多余水分代谢,防止水分在人体内潴留,能够使人体的浮肿和小便不利的症状很快得到缓解,可治疗水肿、淋病、乳糜尿。
止血
《现代实用中药》有云:“止血。治肺出血,子宫出血,流产出血,月经过多,头痛、目痛或视网膜出血。”荠菜所含的止血成分,能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降低毛细血管的渗透性,起到治疗毛细血管性出血的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等。
吃荠菜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荠菜根部的药用价值也很高,
制作食疗方时,
不应摘除。
也不宜久烧久煮,
时间过长会破坏其营养成分。
另外,
荠菜可宽肠通便,
故便溏者慎食。
好文推荐
1:汉典名医专栏
儿科专家余惠平:春季孩子容易感冒,家长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2:汉典中医心内科专家王亚红:有胸闷、气短、憋气等症状,该做什么检查?
3:汉典中医周围血管病专家王铁伟
治疗复杂病史血管炎验案
4:汉典中医内分泌科专家于秀辰:哪几种糖尿病并发症常结伴而行?(附医案)
5:汉典名医专栏
李超主任:头晕、鼻炎、失眠,谈一谈那些春季易发的病
医院秉承传统医学之经典,以传承和弘扬中医药科学为己任,治病救人为本位,特聘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士陈可冀为名誉院长,汇聚房定亚、冯世纶、刘昌艺、余惠平等一大批名老中医和各科学术权威坐诊,云集学有所成的中青年专家,注重“名医”和“良方”出“卓效”的理念和措施,提供高品质服务。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