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
最近,南京人朋友圈都被各种花刷屏
什么溧水梅花节、玄武湖樱花节、南理工的二月兰等等
马上鸡鸣寺的樱花也要开了
下图是去年鸡鸣寺樱花节盛状
人山人海
在这里,栖宝不得不提醒大家
春天的南京,光看花儿是不完整的
恩正的南京人,都喜欢吃“草”——野菜
所谓春风又绿江南岸,最能见证春天来临的当绿色莫属
这里是绿色的分割线......
南京人爱吃“草”是出了名的。在南京餐饮商会主编、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南京味》一书里,马兰头拌香干、玉板菊叶、南京三草等都是历史中的南京名菜,南京人“吃草”之历史由此可见一斑。
论南京人吃“草”史,在南京东北边的栖霞人,占据天时地利,从燕子矶、八卦洲到西岗、龙潭,广袤的山川空地,长了各种各样的野菜,春天一来,栖霞人的菜篮子工程大大的丰富起来。“荠菜头、豌豆头、母鸡头、枸杞头、菊花脑……”栖霞的野菜,数不胜数。
1、马兰头
漫山遍野的马兰头,掐下嫩绿的茎叶,洗净开水一焯,捞起来放入锅中清炒,再滴上几滴芝麻油,别提多么鲜嫩可口了。
随着野菜的盛行,每年一到开春,不少市民经常来龙潭采野菜。“有老头老太,提着小篮子,早上来龙潭摘野菜,一摘一上午,一篮子菜可供一大家人吃上好几天呢。”家住龙潭的李大爷介绍。自打入了春,李大爷家的餐桌上几乎就没断过马兰头,“现在的马兰头最嫩,不吃马兰头,哪能算过了春天!马兰头拌香干最出名,清炒也好吃得不得了!”
龙潭水一方
马兰头是南京早春的“野八鲜”之一,过了立春,马兰头就成了南京人餐桌上最当季的时鲜物,配上南京地产香干凉拌,是风味一绝。袁枚在《随园食单》这样描述马兰头:“马兰头菜,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南京人身体力行,证实袁枚老先生所言非虚。
宋朝大诗人陆游曾作《戏咏园中春草》,诗云:“离离幽草自成丛,过眼儿童采撷空。不知马兰入晨俎,何似燕麦摇春风。”可知春吃马兰的民俗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挖野菜的传统也一直传续下来——王先生是南京某高校的文学老师,每年春天最爱的就是去紫金山里挖野菜,于他而言,挖野菜是与大自然的一次深度约会,也是与诸如陆游这样的古人的隔空共鸣。
——摘自金陵晚报《吃草有理:南京人爱吃草有文艺范》
2、芦蒿
清炒芦蒿,芦蒿炒香干,芦蒿炒腊肉……脆嫩爽口、清香袭人的芦蒿是南京人,尤其是栖霞人舌尖上的时令味道。芦蒿有伏秋芦蒿和冬春芦蒿两种,前者一般在每年的九月底十月初上市,而后者一般在元旦前后上市。
清炒芦蒿
据了解,伏秋芦蒿学名“昆明大叶白”,其种子一开始由昆明引进,后来经过不断改良,才成功选育出口感嫩、香味浓的芦蒿新品种。而冬春芦蒿是在土里生长而成的,口感比伏秋芦蒿更佳,俗称“南京大叶青”。
提到芦蒿,首先想到的是八卦洲,作为江苏省最大的“野八鲜”生产基地,其特产的芦蒿口感清香,绿嫩脆直,同时销往全国多个城市,广受好评。八卦洲芦蒿更于年成功申注“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栖霞区唯一一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
八卦洲
在八卦洲外沙村,还有一种稀有的“明星芦蒿”——野生红芦蒿,市场价高达20多元钱一斤,而且供不应求。外沙村的工作人员介绍道:野生红芦蒿是在外沙村亩标准蔬菜基地培植的,属于当地芦蒿中最好的一个品种。一年产两茬,一茬在11月中旬,一茬在元旦前后。红芦蒿的清香味更浓,口感更好,因此吸引了很多芦蒿爱好者过来。
据说芦蒿本是南京特有,后来才遍及江南各省。若要给金陵野菜的文艺范排个名,芦蒿绝对能跻身前三甲——对于这种可以吃的水生植物,很多人的最初认识都是从文学作品中来的,最有名的当属苏东坡的《惠宗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里的“蒌蒿”即芦蒿,而短短二十八个字里,竟写了鸭子、芦蒿、河豚三种南京人爱吃的东西,实在是让人读来既有精神上的审美愉悦,又禁不住口中生津。
——摘自金陵晚报《吃草有理:南京人爱吃草有文艺范》
3、枸杞头
作为一个新南京人,这道野菜吃得最少,但是一入嘴,那清香鲜嫩劲儿,根本停不下来。栖宝第一次吃这道菜,是在燕子矶,跟随当地老百姓一起,在笆斗山脚下一块荒地里采摘出来,洗净拌上鸡蛋爆炒,方才品尝到。可能也是自己亲自采摘的缘故,吃起来格外鲜美。
不大不小的笆斗山脚下,长满了各种野菜,马兰头、枸杞头、荠菜等。“住在燕子矶的老百姓,每到开春都会来这里采摘野菜,全部是天然长成的,口感好得不得了。”当地居民聂阿姨介绍。
燕子矶滨江风光带
南京人吃野菜讲究“七头一脑”,枸杞头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头”。《红楼梦》第六十一回里,探春和宝钗吃腻了荤腥,便要厨房做一道“油盐炒枸杞芽儿”来换换口味。
而最会吃的文人之一汪曾祺也曾经说过,“枸杞头可下油盐炒食;或用开水焯了,切碎,加香油、酱油、醋,凉拌了吃。那滋味也只能说‘极清香’。”可见“油盐枸杞芽儿”虽是到小菜,却也因其自身清香鲜嫩的小清新属性,深得文人墨客的欢心。
——摘自金陵晚报《吃草有理:南京人爱吃草有文艺范》
4、香椿头
香椿头,曾经饥荒时期的野菜,如今被端上餐桌,一盘薄薄的香椿头涨蛋卖价高达30多元,比猪肉还贵,依然受到老百姓热捧。“香椿头,是咱老南京人春天必不能错过的野菜之一!”身边的老南京人这样说,“它奇特的香味,让人吃了还想吃。”
八卦洲的香椿头
长在地里的香椿头,密密麻麻的树干上长满了香椿苗,细长的叶子绿中泛红,气味略浓郁。和香菜榴莲一样,香味浓郁、气味特别的香椿头,一边受栖霞老百姓热烈欢迎的同时,一边被一些食客所“憎恨”,恨不得给它改名叫“臭椿”。
作为新南京人的栖宝,一吃便爱上了这道特色美食。只需要一小撮,洗净切碎,放入鸡蛋中搅拌,无论做炒鸡蛋还是鸡蛋饼,口感都好得不要不要的,讲真,词穷了,无法形容它的美味。
此外,香椿头不光口味独特,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清热利湿、解毒、健胃理气及杀虫等。
5、二月兰
金陵石化炼油厂生活区的二月兰
这里提到二月兰,确定不是“混”进来的。一到开春,南京人赏花图上,必不可少二月兰。其实,大家不知道,在大栖霞也有开得很茂盛的二月兰。例如,金陵石化炼油厂生活区(即栖霞街道甘家巷附近),这里种植了一片二月兰,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构成眼前铺天盖地的淡紫色,再也没有哪种花能在早春给人如此震撼的视觉冲击了。
但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二月兰是可以吃的!老南京称它为诸葛菜。
搜狗百科的专业解释如下:
专家指出,二月兰嫩茎叶清炒、下汤均可,也可以和肉做馄饨、饺子、包子馅。若要细数金陵野菜的“文艺范”,如此貌美的二月兰,是没有道理不分有一席之地的。
据搜狗百科显示,诸葛菜目前已成为南京春季的野菜品种之一,吃法如下:
一是清炒诸葛菜。其原料是:诸葛菜嫩苗克,油、盐、糖适量。其做法是:将诸葛菜洗净,切成段,锅烧热放油,炒后装盆。此菜略带苦味,但苦而不讨人嫌,别有风味。
二是凉拌诸寫菜苔。其原料是:诸葛菜嫩苔克,熟芝麻少许,油、盐、糖、醋适量。其做法是:将菜苔用沸水烫后浸泡半天,去除苦味,切碎后加熟油、熟芝‘麻、盐、糖、醋,凉拌后食用。
(目前为止,栖宝也只是观赏过二月兰,并未吃过这道菜,有栖粉们会做这道菜的以及想要尝试做这道菜的,欢迎发图以及口感描述到栖霞视点后台,与大家一起交流喔。)
采摘地:八卦洲的小江边、燕子矶的幕府山、笆斗山以及西岗龙潭等,均可采摘。
餐厅:八卦洲、燕子矶、龙潭等当地土菜馆和农家乐均可食到新鲜的野菜。
其他的野菜,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荠菜、菊花脑、蒲公英、清明草、鱼腥草等。这些应时野菜不仅味道好,而且有一定的防病保健功能。
菊花脑蛋汤
假日里,不妨到郊外走一走,采些野菜回来,既饱了口福,又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现将常见野菜的功能介绍如下:
马兰头,一种草本植物。春、夏季采嫩茎洗净鲜用;夏、秋季采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用。以全草或根入药。嫩茎叶含水分、钙、磷、铁、胡萝卜素、钾、维生素B、尼克酸等。中医认为马兰头性味辛凉、微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消肿之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痛疖疗疮、黄疸、水肿、痢疾、淋浊等症。
芦蒿具有清凉、平抑肝火、预防牙病、喉痛和便秘等功效。芦蒿因含有侧柏莲酮芳香油(C10H10O)而具有独特风味。它对降血压、降血脂、缓解心血管疾病均有较好的食疗作用,是一种典型的保健蔬菜。蒌蒿有利膈、开胃、行水、解毒等功效;可治胃气虚弱、纳呆、浮肿等病症;民间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枸杞头为茄科植物枸杞的嫩茎叶,又名地仙苗、天精草和枸杞菜等。枸杞头性凉,味甘微苦。有补肝肾、益精气、清热除渴、明目的功能。对高血压、糖尿病、性功能衰退、视力减退等,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香椿头,性凉,味苦平。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润肤明目,杀虫。主治疮疡,脱发,目赤,肺热咳嗽等病症。具有开胃健脾、抗衰老、美容、清热利湿、祛虫疗癣,且香椿能燥湿清热,收敛固涩等功效。
诸葛菜为早春常见野菜,其嫩茎叶生长量较大,营养丰富。据测定,每克鲜品中含胡萝卜素3.32毫克、维生素B20.16毫克、维生素C59毫克。种子含油量高达50%以上,又是很好的油料植物。特别是其亚油酸比例较高,对人体极为有利。因亚油酸具有降低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功能,并可软化血管和阻止血栓形成,是心血管病患者的良好药物。
荠菜又名鸡心菜、香荠、扩生草等。荠菜性凉,味甘淡,气清香,无毒性。它既有丰富的多种营养成分,又有良好治病功效。荠菜中含有蛋白质、胡萝卡素和多种维生素,此外,还含有钙、铁、脂肪及大量的粗纤维等。荠菜对于高血压、乳糜尿、尿血、鼻出血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编辑:沈欢欢
栖霞视点
中共南京市栖霞区委宣传部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