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夏天,我就会想到青涩的年少悸动和沸腾的热血情怀。
还有蚊子躁动不羁的潇洒身姿
虫生履历
我国五大寄生虫为:疟原虫、血吸虫、钩虫、丝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丝虫是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雌虫为卵胎生,产出带鞘或不带鞘的微丝蚴。丝虫病流行于亚洲、非洲及大洋洲。
我国只有班克鲁夫丝虫(班氏)和马来布鲁丝虫(马来丝虫)。本病由蚊虫叮咬传播。
传染源为血中含微丝蚴的早期患者及无症状的带虫者(微丝蚴血症者)。传播媒介为4属30余种蚊如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
淋巴丝虫病虽一般不直接引起死亡,但由于该病可导致患者永久或长期致残,被WHO列为第二大致残病因。
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80个国家在周而复始地演绎着象皮病的悲剧,患者总数超过10亿人。人一经染上该病通常5年后才会发作,症状为腿、臂和生殖器官严重肥大,类似于大象的同种器官。然而医学上还没有更有效的办法来预防和根治它。
因此,国际协作组织将一种驱虫剂与另外一种专门开发出的药物,混合后免费让受感染地域的居民服用。当地居民服用该药物起到了良好的预防效果。但这种混合药剂需每年服用一次,坚持5年才会大有成效。据了解,这项计划实施以来,接受国际组织无偿享受用药的患者约为2.4亿人次。
感染症状
潜伏期
4个月至1年不等。感染后半数不出现症状,血有微丝蚴,称为“无症状感染者”。
早期(淋巴组织炎性病变期)
1、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多发生于下肢,常见有腹股沟、腹部淋巴结肿痛,继之出现大腿内侧淋巴管炎由上向下蔓延。当炎症波及内毛细血管时,局部出现红肿与压痛,俗称“流火”。
2、丝虫热
周期性突发寒战、高热,2~3日后自然退热。
晚期(淋巴阻塞性病变期)
多数病例炎性和阻塞性病变交叉重叠出现
1、象皮肿与淋巴水肿
由于淋巴液回流障碍引起局部水肿,称为淋巴水肿。某些原因可导致淋巴液在皮下组织积聚,继而引起纤维增生,脂肪硬化,后期出现肢体肿胀,皮肤增厚、粗糙,坚如象皮,故又称“象皮肿”。可发生于外生殖器和四肢,而以下肢最多见。
小高能预警,点击空白处可查看图片
2、乳糜尿(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淋巴管阻塞造成肠干淋巴管内淋巴液返流,进入泌尿道内形成乳糜尿,淋巴瘘处伴出血混料类称为乳糜血尿。常骤然出现,发作前可无症状。
感染风险
传染源
深微丝蚴血症者为班氏丝虫唯一传染源(包括病人和无症状带虫者),自然界尚未发现班氏丝虫有贮存宿主。
传播途径
传播媒介为蚊虫,我国北纬32以北主要淡色库蚊,以南以致倦库蚊为主。
易感人群
男女老幼皆易感。夏秋季节适于蚊虫繁殖及微丝蚴在蚊体内发育,故发病率以每年5—11月为高。人体感染丝虫后仅产生低水平免疫力,故可反复感染。
听起来这虫还挺厉害的不是吗(#°Д°)
那么夏天到了我们怎样才能防住它(??_?)?
事实上,
中国曾是世界上淋巴丝虫病(以下简称“丝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丝虫病的防治,将其列入重点疾病防治规划,系统和全面地组织开展了调查、防治和科研工作,
至年实现了全国消除丝虫病的目标。
如何预防
丝虫病不是已经在国内被消灭了吗?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日常小心一点总没错(o?v?)ノ
预防丝虫病其实很简单,因为它的传播媒介是蚊虫。
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做到防蚊就可以安心啦!
防蚊指南
使用防蚊产品如:蚊香、杀虫剂、花露水等。
(1)蚊香尽可能放在房间上风口处,可以通过风把蚊香味道弥漫在房间里,效果更好。
(2)杀虫剂尽量避免对着人,喷时斜向上,保证杀虫剂的颗粒能在空气中保留一段时间,使蚊子飞行的时候身体接触到杀虫剂。
(3)花露水本身不驱蚊,加了避蚊胺这种成分的才有效,使用时要注意成分表。
勤换水,避免家中有积水处。
积水容易滋生蚊虫。水生植物、鱼缸等地也要时常换水,避免虫卵在此孵化。
编辑:陈咏怡
审核:李柯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