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检验科化验尿常规,您“尿”对了吗?
尿液检查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许多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对于临床常见的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疾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的诊断,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尿液的化验检查还可以反应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那怎么“尿”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晨尿!
晨尿:留取晨起后第一次尿液。(研究发现夜尿在膀胱内停留一晚,不利于检出在酸性环境中易变的物质,所以现在晨尿都是取清晨起第二次排出的尿液)
患者A:医生,化验尿,我不是晨尿,但尿液发红?
检验医师:NO,尿液检查不一定非要用晨尿,如果有特殊的检查目的(如检查蛋白尿)医生会具体告诉您要留取晨尿、24小时尿等。
注意:如果有症状的尿(如血尿或者乳糜尿),最好趁有症状的时候检查,更有助查清病因。
患者A:我化验前喝了点水?
检验医师:饮食不影响尿常规检测,但药物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请告诉医生您最近在吃什么药,维生素也算。
患者A:医生,怎么留取?
检验医师:
1.清洗外阴(外阴藏有许多细菌,保持外阴清洁有助于结果准确)
2.充足的尿液(有助于冲走尿道外白细胞,憋足尿再取尿结果更准确)
3.尿杯清洁、干燥(以免标本被污染,影响检测结果)
4.留取中段尿(排尿的过程分为前、中段和后段,留取的部分即为排尿一半后,再开始接尿)注意:一部分怀疑尿道炎症的男性,最好留取前段尿。
5.尿量为半杯最合适。
6.冬季2小时内送检,夏季1小时内送检为宜(以免标本中细胞变形,影响结果)。
7.月经期间,不宜做尿检(以免经期血混入误以为血尿)。
根据检查的的目的,有时会采取不同的留尿方法,以上适用于晨尿、随机尿。接下来介绍餐后尿、3小时尿、24小时尿、尿三杯
1.餐后尿:被检者留取午餐后至下午2时的尿液,因餐后增加了胃肠负载,使尿糖、尿蛋白的肾阈值降低,增加检验的灵敏度,能检出较轻微的病变。此标本适用于尿糖、尿蛋白、尿胆原等检查,有助于肝胆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溶血性疾病等的诊断。
2.3小时尿:被检者准确留取上午6-9点时间段内的尿(了解肾脏功能损害的程度,对肾脏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的效果)
3.24小时尿:被检者准备清洁、干燥的塑料容器,最好有刻度,然后从上午8时排尿丢掉,开始计时,留取至次日上午8时最后一次排尿的全部尿液。记录总尿液量,混匀后取出50ml送检。(检查病人体内经过肾脏丢失蛋白的量,明确肾脏受损程度)。
4.尿三杯:被检者是指一次排尿中,人为地把尿液分成三段排出,分为前段尿、中段尿、末段尿,分别放于三个容器内,分别进行化验。(检查男性下尿路、生殖系统疾病)。
尿液成分的变化可以反映泌尿系统及其他组织器官的病变,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尿液有形成分有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细菌、及上皮细胞等,这些是我们平时触及到的信息,所以保证标本的规范化,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检验结果!
稿件来源:检验科樊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