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可能会造成不适
晕血、晕针等人请飘过!!!
有乳白色的油的血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怎样的人才会出现乳白色的血?
难道这些人天赋异凛、独一无二的么!
那我们看看正常的是什么样子的?
人的血不都是红色的吗?怎么都分层了?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1
正常人的血如第3张图一样,是均匀的红色的血,有些是暗红色的
之所以抽了血后会分层,是因为抽的血送到检验科后部分检验项目需要离心机将试管里的血离心,由于比重不同,离心完了后就会表现出来分层现象。上层的加了抗凝剂的出现的分层现象上部分是血浆,而不加的上面是血清,中间层的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的就是红细胞。
2
为什么上层有些会是乳白色的呢?
上层为乳白色的血称为“乳糜血”
正常血浆是血细胞外的细胞间质,水分占90~92%,其他10%以血浆蛋白为主,并含有电解质、营养素、酶类、激素类、胆固醇和其他重要组成部分。
乳糜血是一种看似牛奶状的液体,由淋巴细胞、乳化的脂肪和自由脂肪酸组成。
“乳糜血”就是“泛着浮油的血”或称为“脂血”。表示血液中含有高量脂肪。
血中怎么还有这么多的脂肪?
脂质对人体而言就如同汽油之於汽车是重要的能量来源,脂质在体内经由脂蛋白携带至身体各个部位,提供能量需求或储存备用。
脂质的种类很多,其中以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较为一般人所熟知。
胆固醇是体内最丰富的固醇类化合物,它不但是细胞生物膜及脂蛋白的成分,并可合成胆酸及维生素D,同时也是类固醇类激素的前趋物质,因此对於大多数的组织来说,胆固醇的供给及维持代谢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而人体的固醇类来源包括体内合成及由食物中摄取,但植物性食品不含胆固醇,而是植物固醇,它们不易被人体吸收,摄取过量时反而会抑制胆固醇的吸收。
三酸甘油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质类,大部分的组织都可以利用三酸甘油酯所分解的产物提供热量。
食物中的油怎样引起乳糜血
血脂肪分为两类,一是胆固醇、一是甘油三酯。如果体内的甘油三酯过高,就容易出现“乳糜血”现象。
当人体摄入大量脂肪时,小肠对脂肪类食物进行消化,通过一种被称为乳糜管的特殊淋巴管对消化后的脂肪进行吸收,于是脂肪呈胶状物的状态悬浮在乳糜微粒中。乳糜通过淋巴系统运输,进入胸导管,从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乳糜血对化验项目有哪些影响
血液中的甘油三脂(TG)与饮食有密切关系,所以被称做可变脂;而总胆固醇(TC)是固定脂,它与饮食无密切关系。
当血中甘油三脂(TG)大于mg/dl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会受“白油”干扰;
当血中甘油三脂(TG)大于mg/dl时,生化、免疫项目(除血糖外)都会受“白油”干扰;
对血常规的影响:由于甘油三酯增高,血细胞中含有大量脂肪粒,仪器会把脂肪粒误判读为红、白细胞等物质,此时乳糜血标本就会出现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结果大幅度偏高的现象。
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乳糜血对生化检测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悬浮,它们的散射光,产生了类似于牛奶中见到的云雾和混浊,此时采用以光介质传导的检测方法实施检验,就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干扰,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甘油三酯会出现高值,相关的血脂四项结果可能都会偏高。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血浆中已经存在大量脂肪粒,此时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结果会偏高,D二聚体结果受到的影响程度也较大,包括N端脑利钠肽、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检测项目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数据读不出来;在形态学上,一些球状蛋白类物质检测都会出现不可信结果,影响程度不一。胶体金检测方法虽然不像镜下辨别那样困难,但也会由于蛋白类物质增多而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但素食一周后,有很多人再次抽血检查的各项化验指标都有所改善。
3
乳糜血有哪些危害?
不良生活方式
大部分乳糜血是由于生理性原因,通常由于血浆中的脂蛋白大量增加引起血浆组成成份的改变。例如吃了一段油腻的大餐,餐后两小时血液中的乳糜微粒含量达到峰值。
血脂异常
临床上重点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