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第天—
三月三、吃鸡蛋
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湘阴家家户户都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记得,每到这天,小编的妈妈会早早起床,用新鲜的地菜为全家煮上一锅鸡蛋,绿色的汤汁、圆滚的白蛋,夹杂着红枣桂园,散发的清香扑鼻而来,总是让人垂涎三尺......
阳春三月,湘阴的山上、田边、菜园,已经是山花遍野,地菜成堆,到三月三这天,也经常看见农家老伯挑着一筐筐的地菜到市场上卖。
如果你有一份雅致的心情,闲来无事,可以带上小铲子,去山头田间或到自家菜园去挖地菜......可惜这段时间,湘阴的天气阴雨连绵,有好心情也无法实施行动。
01
地菜煮鸡蛋的制作
地菜煮鸡蛋的制作其实很简单,把地菜洗净,锅里放适量水,加进几个鸡蛋(连壳煮),配上一把红枣桂圆等,10分钟左右,估计鸡蛋熟了,把蛋壳敲破些再接着煮一会,让地菜的清香进入鸡蛋里。然后出锅,剥掉蛋壳,盛上汤汁,你就可以享受美味了。
02
地菜煮鸡蛋的传说
“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为什么会在湖南湖北一带流传并延续至今?这得从古时候说起:
传说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也就是古代说的上巳节。“上巳”就是三月中第一个出现“巳”的日子,因此叫“上巳”。上巳节是古代汉族和许多少数名族都会过的节日,这一天古人会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以祈求平安吉祥。
到秦时,“上巳节”的活动被正式定在三月初三这一天。这天,人们在郊外水滨荡秋千,放风筝,观风景,青年男女对歌抒怀,各行其乐。
到唐代,这种风气还一直流传着,甚至连皇家戒备森严的宫廷也敞开了大门,让嫔妃宫女到郊外欢度一日。诗圣杜甫描写玄宗宠妃杨玉环及其姐妹到长安城外郊游时就写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相传在古时楚地,由于天气原因,人们经常受到风吹雨打,很多人便因此患了头疼症。三月初三这一天,神农路过梦泽(现在的湖北孝感一带),见到该地许多人因头疼痛苦不堪,神农心有不忍,便取当地的野鸡蛋和地菜煮给人们食用,人们吃了几次后,头痛症便都痊愈了。
此事渐渐在当地传开,于是在湖南湖北江南汉族地区,很多人纷纷用地菜煮鸡蛋来治疗或预防头疼症。因此“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便在当地形成风俗。
03
地菜的药用价值
关于荠菜煮鸡蛋治头痛的说法,《本草纲目》载:荠菜可防“春瘟”。也就是现在说的流行性感冒,因此在预防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头痛方面有一定功效。
小编问了一下度娘,原来地菜除了能防感冒,还有这么好的药用价值。
荠菜,别名地菜、护生草、鸡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药。全草含荠菜酸、生物碱、氨基酸、黄酮类等成份。嫩株可作蔬菜,带花果的全可入药。
1
白内障、夜盲症
地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对白内障和夜盲症等眼疾有一定治疗作用。
2
清洁肠道、降低血糖
地菜可使胃肠道清洁,还可以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同时降低血糖。
3
降血压
地菜含有乙酰胆碱,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血液及肝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而且还有降血压的作用。
4
抗菌消炎
地菜所含的登皮甙能够消炎抗菌,有增强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还能抗病毒,预防冻伤,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也有疗效。
5
减少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患病几率
地菜中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所含的维生素C也能阻断亚硝胺在肠道内形成,可减少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几率。
6
消肿、明目等其他功效
地菜味甘,性平,凉,入肝、肺、脾经;具有和脾,清热,利水,消肿,平肝,止血,明目的功效;主治痢疾、水肿、淋证、乳糜尿、吐血、衄血、便血、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等。
04
温馨提示
地菜真的有这么好吗?
为了打消大家的疑滤,小编特意医院的相关医师,得到的答案是:地菜属于中医临床实践证明有疗效的现成药方,虽有一定药用价值,但现在医疗条件好了,已经很少入药。
地(荠)菜虽然性凉,但药理功效较弱,经期女性不必刻意回避。
地(荠)菜不宜久烧久煮,时间过长会破坏其营养成分,也会使颜色变黄。荠菜可宽肠通便,故便溏者慎食。
今天就是三月三
你吃地菜煮鸡蛋了吗?
目前+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