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过程中,经原告申请,法院委托某鉴定机构对本案进行鉴定,鉴定机构认为:
1、患儿赵某就诊时六岁,术前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前各项检查无手术禁忌症。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射频消融术,腺样体射频消融术,腭咽成形术,麻醉方式选择正确,手术过程顺利。
2、患儿手术持续四十分钟,术毕手术室内拔管,转移至复苏室16分钟后发现口唇紫绀,心率35次/分,血压、血氧饱和度测不出,心肺复苏后转移至ICU。患儿缺氧性脑病诊断明确。
3、分析患儿急性缺氧引起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如下:
(1)上呼吸道梗阻是导致急性缺氧的主要原因。
(2)患儿患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氧储备下降,耐受缺氧能力降低,是生命体征急剧变化的原因之一。
4、医方复苏室医护人员没有及时发现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医方的诊疗行为存在过错。
5、专家组查阅医方麻醉记录、复苏室记录、抢救记录及鉴定会现场医方提供复苏室交接记录,符合规范。
6、医方在抢救过程中与患方沟通不及时。
结论:由于医方复苏室医务人员没有及时发现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医方的诊疗行为存在过错,与患儿最终的死亡有直接因果关系,其参与度为主要因素。
◆◆◆◆法院认为,赵某在被告处就诊,双方形成医患关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根据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被告的诊疗行为存在过错,与患者赵某最终的死亡有直接因果关系,其参与度为主要因素,故被告应对原告的各项损失承担90%的赔偿责任,赔偿原告各项损失共计.21元。
附:病情观察要点
1、重点观察对象
2、重点观察内容
(2)对小便的观察:小便的情况反映肾功能,也反映机体循环、内分泌及其他机体被破坏的情况,正常尿液每天~ml,色淡黄、透明,新鲜尿液无特殊气味,放置一段时间后有氨味。当泌尿系统或身体其他器官有病变时,小便常会发生相应改变,排尿时可有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困难、尿的质和量也发生改变,如多尿、少尿、尿闭、血尿、氨尿、蛋白尿、乳糜尿等情况。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并有甜味;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尿有大蒜味;休克患者每小时尿量17ml,应考虑肾功能不全;下腹部术后患者小便带血,应注意有无误伤膀胱;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强心利尿药后及肾病综合征患儿使用激素和利尿药后应注意排尿量是否增加。
2.6呕吐物:呕吐物是胃或小肠内容物由于肠蠕动增加进入食道,通过口腔而排除体外的现象。如呕吐物不慎吸入可造成窒息或吸人性肺炎。应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量、性质、气味及呕吐时的情况,如吐血时先有恶心,首先应考虑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前无恶心而有咳嗽,则应考虑是否为呼吸道咯血;低位性肠梗阻时,呕吐物呈粪水;颅内压增高时,呕吐呈喷射状。
2.7痰液:正常人的痰液呈无色或灰白色黏液样,在病理情况下痰色常有以下改变:黄色或黄绿色的脓性痰表示支气管或肺的化脓性炎性反应,如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绿色表示为绿脓杆菌感染;粉红色泡沫样痰见于急性左心衰竭引起的急性肺水肿;铁锈色痰是肺炎球菌肺炎的特征,也见于肺梗死。
2.8各种引流液:胃液一般为墨绿色(混有胆汁),若为鲜红色提示胃内有出血;若为咖啡色,提示胃内有陈旧性血液。当患者胃液出现颜色或性质的改变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并给予相应处理[3]。
2.9用药后反应:护士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护士处在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最佳位置,尤其是护士对患者用药过程中负有监护的职责。特别是当下新药层出不穷,要在掌握患者所用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用药前后的观察、询问,对重点患者重点观察、特殊患者特殊观察、一般患者细心观察,利用学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概念和判断知识,正确进行不良反应与疾病本身临床症状的鉴别,判断患者的不良反应[4],反馈给医师。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东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杨宝峰,苏定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庞巧梅.消化性溃疡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11:12
4杜鑫.临床护理用药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
来源:中卫护研院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