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位于腹中,在膈之下,与胃相邻。《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脾“形如刀镰”(《医贯·内经十二官论》).
脾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运化与主统血。人出生后,生命过程的维持及其所需精气血津液参营养物质的产生,为依赖于脾(胃)运化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木"、"气血生化之源".脾的生理特性主要有牌气主升与喜燥恶湿。
脾在体合肌肉而主四肢,其华在唇,在窍为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由足太阴牌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属络而成表里关系。脾在五行属土,居中央,为阴中之至阴,通应长夏成四时.
(一)主要生理机能
1.主运化
脾主运化,指脾气将伙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脏腑的生理机能。脾主运化是整个饮食物代谢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后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生理机能。为丁便于理解这一生理机能,一般按其运化的对象分为运化“谷食”(固态饮食物)与运化“水饮”(液态饮食物)两个方面来叙述。
(1)运化谷食
指脾气将谷食化为谷精,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脏腑的生理机能。谷食人胃,经胃腐熟(初步消化)后,变为食糜,下传于小肠以作进一步消化。谷食的消化虽在胃和小肠中进行,但必须经脾气的推动、激发作用,才能完成。小肠中的食糜,在脾气作用下经进一步消化后,分为清浊两部分。其精微部分(清),在脾气作用下由小肠吸收,再经脾气的转输作用输送到全身,分别化为精、气、血、津液,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筋肉皮毛。
脾气转输精微的途径与方株式有二:
一是上输心肺,化生气血,通过心肺布散全身;
ニ是向四周布散到其他脏腑,即《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谓“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素问·厥论》所谓“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
脾气的运化机能强健,称为“脾气健运”,则能为化生精、气、血等提供充足的原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就能得到充足的营养而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脾气的运化机能减退,称为“脾失健运”,则可影响谷食的消化和精微的吸收而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乃至倦怠、消瘦等精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
(2)运化水饮
指脾气将水饮化为水精,亦即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脏腑的生理机能。水饮的消化吸收亦在胃、小肠和大肠中进行,但又必须经脾气的推动、激发作用,才能完成。
脾气转输津液的途径及方式有四:
一是上输于肺,通过肺气宣降输布全身;
二是向四周布散,“以灌四傍”,发挥其滋养濡润脏腑的作用;
三是将胃、小肠、大肠中的部分水液经过三焦(六腑之一的三焦)下输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四是居中枢转津液,使全身津液随脾胃之气的升降而上腾下达,肺之上源之水下降,膀胱水府之津液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