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段话: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说,孝道的最难之处,是“色难”。
不让父母辛苦,让父母饮食无忧,并不算特别难的事情。
子女对待父母的容色,才是最难的。
色难,到底难在哪里?
01
曾听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户贫穷人家的儿子非常争气,经过多年打拼,事业小有成就。
每次回家,他都大包小包塞满后备箱,全是给父母带的各种礼物,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
街坊邻居对这家的儿子赞不绝口,大家都觉得,能有这么出息又孝顺的儿子,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可是,不管周围的人多么羡慕,两位老人都异常平静,很少有愉悦的神色。
甚至偶尔还会感叹:人老了没意思,活着只是子女的拖累。
原来,老人的儿子很少心平气和地与父母沟通,经常对两位老人大呼小叫,厉声斥责。
或许在他看来,对父母慷慨大方就已经足够了。
殊不知,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才是最基本的相处之道。
被尊重,是人的本能需求,为人父母也不例外。
《论语·为政》中,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很多人以为就是赡养父母就是孝顺。
可是,即使是狗和马,也有人饲养。
倘若对父母没有尊重,那和饲养狗马有何区别呢?
色难,难在尊重。
没有尊重,再丰厚的物质赡养,在父母眼里也只是一场居高临下的施舍。
02
朋友小慧说,教父母用手机太难了。
去年国庆,她兴致勃勃地为父母挑选了智能手机,想趁假期教会父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