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旱芹

北京好看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拼音:HànQín别名:云弓、芹菜、南芹菜、香芹、薄芹、和蓝鸭儿芹、药芹、水英、野芹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旱芹的带根全草。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多为鲜用。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5-cm。有强烈香气。根细圆锥形,土黄色,支根多数。茎直立,光滑,下部分枝,丛生,细而硬,斜上开展,根生叶有柄柄长2-26cm,基部扩大成膜质鞘;叶片轮子廓为长圆形至倒卵形,长7-18cm,宽3.5-8cm,通常3裂达中部或3全裂,裂片近鞭形,边缘有圆锯齿或锯齿,吉脉两面突起;较上部的茎生叶有短柄,吉片轮子廓为阔三角形,通常分裂为3小叶,小叶倒卵形,中部以上边缘疏生钝锯齿以至缺刻。复伞形花序顶生与叶对生,通常无总苞片或小总苞片;伞辐细弱,3-16,长0.5-2.5cm,小伞形花序有花7-29,花柄长1-1.5mm;萼齿小或不明显;花瓣白色或黄绿色,圆卵形,长约1mm,先端有内折的小舌片;花柱基扁压,花柱向外反曲。分生果圆形或长椭圆形,长约1.5mm,宽1.5-2mm,果棱尖锐,合生面略收缩,每材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4-7月。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欧、亚、非及美洲。

化学成分:

茎叶含芹菜甙、佛手柑内酯、挥发油、有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糖类等。挥发油中有α-芹子烯以及使旱芹具有特殊气味的丁基苯酞、新蛇床酞内酯、瑟丹内酯等苯酞衍生物成分。又谓干芹菜含有一种酸性的黄色物质,暂称为芹菜乙部分,溶于碱溶液呈绿色萤光,有降压效果。种子中含有芹菜甙、药芹二糖甙A即木犀草素-7-洋芫荽糖-葡萄糖甙和药芹二糖甙B,即3’-甲氧基木犀草素-7-洋芫荽糖-葡萄糖甙等。种子油中含α-芹子烯,又谓含有对中枢神经具安定作用和抗痉搐作用的生物碱部分。果实油的脂肪酸中有反式洋芫荽子底酸。根含甘醇酸,又含有毒的多炔类化合物。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芹菜的粗提取物,对兔、犬静脉注射有明显降压作用;血管灌流,可引起血管扩张;用主动脉弓灌流法,它能对抗烟碱、山梗菜碱引起的升压反应,还可引起降压,故认为其降压原理主要是通过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所致。芹菜醇浸提取的碱性物质,无降压作用,而酸性提取物对大白鼠有温和而稳定的降压效力,其作用持续时间随剂量增加而显着延长。用芹菜代替青菜喂养大白鼠,并不能阻止两肾包膜法形成的肾型高血压。

2、对中枢的作用:从芹菜子中分离出一种碱性成分,对动物有镇静作用,能加强戊巴比妥的麻醉作用;用条件性逃避反应及降低苯丙胺群居小鼠死亡率的实验,说明此生物碱具有安定作用;用最大电惊厥发作和五甲烯四氮唑惊厥阈试验,有抗惊厥作用,而且毒性较低。芹菜甙或芹菜素(Apigenin)口服能对抗可卡因引起的小鼠的兴奋。

3、对子宫的作用:芹菜种子提取物对已孕及未孕子宫有收缩作用,可用于痛经,但效果可疑。新鲜叶的煎剂能促进面包酵母菌之发酵速度,后者曾被用来检定肝浸膏之抗贫血效力,故芹菜是否也有肝浸膏样作用,需进一步研究。其挥发油在体外对假单胞菌属有抑制作用、种子的乙醚、丙酮提取物有抗菌作用。全草压榨上汁液经处理后的片剂,对狗有利尿作用。

性味:味甘;辛;微苦;性凉归经:归肝;胃;肺经功能:平肝;清热;祛风;利水;止血;解毒。主治:主肝阳眩晕;风热头痛;咳嗽;黄疸;小便淋痛;尿血;崩漏;带下;疮疡肿肿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绞汁;或入丸剂。外用:适量,捣蛋敷;或煎水洗。禁忌:肚腹有积滞,食之令人发病。生疥癞人勿服。

复方:

①治早期原发性高血压:鲜芹菜四两,马兜铃三钱,大、小蓟各五钱。制成流浸膏,每次10毫升,每日服三次。(《陕西草药》)②治痈肿:鲜芹菜一至二两,散血草、红泽兰、铧头草各适量。共捣烂,敷痈肿处。(《陕西草药》)

临床应用:

①治疗高血压及降低血清肌甾醇取生芹菜去根,用冷开水洗净,绞汁,加入等量蜂蜜或糖浆。日服3次,每次40毫升(服时加温)。治疗1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对原发性、妊娠性及更年期高血压均有效。一般服药1日后,血压即开始下降,个别4日后才开始下降;自觉症状减轻,睡眠良好,尿量增多。又报道用芹菜根10个,洗净捣烂,加大枣10枚,水煎,每日2次分服,15~20天为一疗程。治疗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血清胆甾醇超过毫克%以上者21例,其中14例胆甾醇下降8~75毫克%不等。芹菜根以鲜者最好,干者次之;用量尚可酌增。②治疗乳糜尿取青茎旱芹(较白茎旱芹短小,近根茎部呈青绿色),下半部分之茎(长约10厘米)及全根(最好直径在2厘米以上),每次10根(根茎较细时按比例增加),洗净,加水毫升,文火煎煮浓缩至毫升。每天2次,早晚空腹服用。期限不定。治疗6例,除1例继续观察外,其余5例均效果显著。服后3~7天乳糜尿可完全消失或显著好转,但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姜黄为较常用中药。始载《唐本草》,因其茎叶及根茎似姜而色黄故名。目前商品有姜黄和片姜黄两种。

别名:黄姜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longaL.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干,除去须根。

性状鉴别:姜黄:主根茎呈卵圆形或长圆形,长3~4厘米,直径2~3厘米。外表皮鲜黄色,多皱缩,有明显的环节(叶基痕),状如蝉,俗称“蝉肚姜黄”。侧生根呈圆柱形或稍扁,略弯曲,常有支指状分歧,两端钝尖,长2.5~5.5厘米,直径1厘米左右,俗称“长条姜黄”。外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皱缩或只显细皱纹,亦显较细环节纹。质坚实。横断面橙色、棕黄色或黄褐色,角质样,有一淡黄色环圈(形成层),维管束极细不甚显著。姜气香,味辛微苦。

以条块肥壮,外色鲜黄,内色橙黄,香辣味浓者为佳。

片姜黄:为不规则的纵切片,长3~8厘米,宽1.5~3.5厘米,厚约2~3毫米。边缘皮层粗糙皱缩略向内容卷,土黄色或灰黄色,切面与表色略同,略平滑,有时可见维管束点线。质坚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不平坦,无光泽。姜气香,味辛凉苦。

切片整齐,薄厚均匀,淡黄白色,质坚实,香、辣、苦、凉、味重者为佳。

产地:姜黄:主产于四川、福建以及江西、湖北、陕西、去南、台湾地。

片姜黄:主产于浙江温州地区。

化学成分:姜黄含挥发油4.5%、6%。挥发油中含姜黄酮58%、姜油烯25%、水芹烯1%、1,8-桉叶素1%、香桧烯0.5%、龙脑0.5%、去氢姜黄酮等。还含姜黄素0.3%、1.1%、4.8%及阿拉伯糖1.1%,果糖12%、葡萄糖28%,脂肪油、淀粉、草酸盐等。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茎。

炮制: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脾、肝经。

功效:行气破瘀,通经。

主治:经闭腹痛。徽瘕积聚,肩臂痹痛,外伤瘀血肿痛等症。

药理作用:①利胆作用

姜黄煎剂及浸剂能增加犬的胆汁分泌,使胆汁成分恢复正常,并增加胆囊收缩,其作用弱而持久,可持续1~2小时。姜黄素或其钠盐有利胆作用,静脉注射于狗,可减少固体成分的含量而增加胆汁分泌量,但从总的绝对值来看,胆盐、胆红素、胆甾醇分泌量均增加,脂肪酸成分保持恒定。另一种同属植物中提出的挥发油增加胆汁分泌,色素则引起胆囊收缩。Curcumen为胆甾醇溶剂,可用以治疗胆道结石。50%姜黄煎剂可促进食欲。

②对子宫的作用

片姜黄及色姜黄煎剂及浸剂(2%盐酸作溶剂)对小白鼠、豚鼠离体子宫呈兴奋作用,对家兔子宫瘘管引起周期性收缩,1次给药可持续5~7小时。

③降压作用

姜黄醇提取液,对麻醉犬表现降压作用,此作用不因注射阿托品及切除迷走神经而受影响。如预先注射麦角流浸膏,可使降压作用翻转为升压作用(与黄连碱的翻转作用有相似之处),醚提取成分降压作用极弱。

④抗菌作用

姜黄素及挥发油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姜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剂对接种病毒的小鼠,能延长其生存时间,但对在病毒性肝炎墓础上加上化学性(四氯化碳)的肝伤害则无效。此外姜黄制剂可杀蝇。

⑤其他作用

姜黄煎剂有镇痛作用,对离体蛙心引起显著的抑制。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在行血镇痛上有其特长,常与黄芪、桂枝、白芍等配伍,方如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肩关节周围炎用此方,也有一定效果。

用于治疗月经痛,由子宫虚寒、血滞不通引起者,常配当归、川芎、延胡索等。

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禁忌:血虚无气滞血瘀者慎用,孕妇忌用。

处方:①治心痛不可忍:姜黄(微炒)、当归(切,焙)各一两,木香、乌药(微炒)各半两。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茱萸醋汤调下。(《圣济总录》姜黄散)

②治九种心痛,发作无时,及虫痛不可忍者:姜黄三分,槟榔半两,干漆(捣碎,炒令烟出)半两,石灰(炒令黄色)一两。上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姜黄散)

③治胃炎,胆道炎,腹胀闷,疼痛,呕吐,黄疸:姜黄一钱五分,黄连六分,肉桂三分,延胡索一钱二分,广郁金一钱五分,绵茵陈一钱五分。水煎服。(《现代实用中药》)

④治臂背痛,非风非痰:姜黄、甘草、羌活各一两,白术二两。每服一两,水煎。腰以下痛,加海桐皮、当归、芍药。(《赤水玄珠》姜黄散)

⑤治室女月水滞涩,调顺营气:姜黄、丁香、当归(切,焙)、芍药各半两。上四味,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经脉欲来,先服此药,不拘时候。(《圣济总录》姜黄散)

注:1、药用以片姜黄为主,姜黄多作食品染料。

2、以上两种植物的块根均为郁金(详见郁金项下)。

3、姜黄、郁金及莪术三者的胡植物及彼此的关系,历来比较混乱,近代按植物分类,已知三者均属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根茎及块根。现市场售商品,是根据不同产地、不同部位、形色以及加工方法不同分别命名的。

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yf/7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