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如何被发现的?疫苗如何推动并影响人类的健康?
主讲:闻玉梅,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开放实验室学委会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
对话嘉宾:王宾,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文如下:
闻玉梅:免疫既然也是一个维稳的主力军,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更主动一点的来调节免疫,不要等被动的生病了,像发生了鼠疫,后来又存活了,他的后代基因改变了,这个就太复杂。现在就认为很好的一个方法就是接种疫苗。疫苗从最早第一个英国的科学家EdwardJenner发现以后,到现在全世界都认为疫苗还是很重要的。抗击传染病,能够在全球消灭的一个疾病,就是种痘来消灭天花。我常常跟人家说,你们说吧,全世界消灭了什么病,心脏病消灭了吗?没有。肿瘤消灭了吗?没有。可是就有一个病消灭,那就是天花。
那么那个时候实际上最早不是种牛痘是种人痘。那个记载是中国记载的,17世纪的时候,就有过将天花病人的这个我们叫做痘痂,就是结痂的这个痘就吹到健康人的鼻子里面,让他得一点轻的天花,或者是不得天花。后来这个种人痘就传到了先是朝鲜,后来土耳其,又到俄国。到了土耳其,就说是英国驻土耳其的大使的夫人就把它带到了欧洲。
可是真正的国际上有论文记载的是EdwardJenner,他在年的时候发现这个现象。当时的宫廷皇家的这些人都得天花,都出现了或者死亡,或者出现了斑点,麻子。可是奇怪的是什么呢?老百姓虽然也要得天花,但有一部分的小孩,女孩子不得天花。就挤牛奶的小孩为什么不得天花。他是乡村医生,他观察,原来她们的手上挤牛奶得了牛痘,长了牛痘以后,就只是一个小痘痘,在人里面没有造成全身的。所以他就报告了这个情况,他说牛痘可以预防天花,这是一个开创性的里程碑式的一个发现,所以他就启动了用疫苗来预防疾病。到现在为止,这个用外因来影响内因不得病,这个是一个范例。
到了年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卫生组织发出一个非常伟大的号召,就是全世界我们要来消灭天花。这个是从来没有说全球要消灭一个疾病的一个创举。那么怎么消灭呢?靠的是什么呢?靠的一个就是各个国家,各个角落,不管你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要种牛痘,而且要保证这个牛痘的质量,不能是差的,质量差的那就不能预防天花。还有一个就是说要有严格的报告制度,所以那个时候我记得赵凯院士还专门到新疆,到青海去看中国有没有个别的地方还有天花,都要保证,要监测,报告的。另外就是要有一个非常过硬的诊断方法,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些发的痘它根本不是天花,可能是发痘,或者是轻的天花,对不对呢?你一定要说明它是不是天花。到年全球就消灭天花了。
王宾:所以这个等于是全世界的一致的行动。是用现代化医学的方法,我们彻底把一个病毒给它消灭掉了。真是伟大。
闻玉梅:那么这个伟大的是什么呢?消灭天花,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做成的最成功的,他们后来提出来消灭麻疹好像就不大可能了。
王宾:好像也说消灭小儿麻疹,但是现在还有散发的例子。
闻玉梅:这个不大可能,为什么?就是说因为消灭天花是有条件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呢?接触天花以后一定是发病的,我们叫显性感染。可是你知道有一些病,像小儿麻痹症,它可以是隐性感染,他感染了以后不发病,还排病毒,这个是很难的。第二个它可以消灭是什么呢?种痘确实是能够预防天花,这个疫苗是非常有效的,所以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还有一个,他的病很重,人家很怕,就是说愿意来接种。像现在我们上海弄了给老年人打流感疫苗,老年人不去的,为什么?他说我得了流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得天花大家很紧张,因为病比较重,根本就没有药可以治。所以更重要的什么呢?动物里面没有天花。不像SARS,我们现在知道的蝙蝠里面,果子狸里面了可能有。所以到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就不种牛痘了,所以你们年轻的肯定没种过牛痘,我们是种过牛痘,你种过吗?
王宾:我们种过。而且胳膊上还有一个坑。
闻玉梅:还有一个疤。那么为什么不种了呢?既然牛痘这么好为什么不种呢?原来就是说痘苗它也是会有副反应的,而痘苗的副反应还有的时候比较严重,严重的时候有的时候还可以引起脑炎。我们当时不宣传,因为要大家种牛痘嘛,个别非常少,其实这种副反应是几百万人里面可能一个。可是你现在种,我们知道中国是多少亿的人,几百万里面一个,也就不太少了,所以中国就说不种了。
所以这里面我们应该看到是什么呢?接种疫苗它是有两面性的,主要的你要有天花流行那肯定要种痘,现在没有天花,全球消灭天花了,那就不用再种了,让它不要发生这个副反应了。现在社会上少数人反对疫苗接种,这个在中国还少一点,国际上很多的,就有接种了某一个疫苗不生育了,类似这种。
王宾:英国前几年还有一个例子,说接种了麻疹疫苗之后,这个孩子,就成了孤独症患者。最后研究发现没有这种相关性。然后那篇文章是那个英国医生发的,后来也把他给开除了,把那篇文章撤稿了,实际上这个负面影响还是蛮重的。
闻玉梅:英国就发生很多麻疹,因为都不种了。另外我们也是要宣传的乙型肝炎的疫苗在我们国家接种以来,本来的携带人是10%以上,现在降到5%以下,那就说明这个疫苗还是非常有效的。所以现在,包括埃博拉,我们也是希望要有这个疫苗,而且最近我听说咱们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陈薇还得了一个大奖,还在中央电视台颁奖。
王宾:她确实做的不错,她等于第一次把中国的疫苗到非洲去用。
闻玉梅:拿到非洲去用,而且是预防埃博拉。所以说明什么呢,外因是可以在群体里面解决不少问题的。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社会问题,特别像现在天花病毒要不要消灭,牛痘苗不种了,天花病毒要不要消灭,现在也是还是一个闹的比较大的问题,为什么?这个毒种到底要不要保存,现在实际上保存在两个地方,一个地方在美国CDC,一个俄罗斯现在的病毒实验室。那么大家说已经天花也没有了,牛痘也不种了,应该把这个病毒给销毁了。可是两种意见,一直闹到现在还没有销毁,为什么呢?一种说什么,说没有天花了,可是万一我们还要研究对天花的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我们还要研究这个药,我们疫苗是不是也可以改进呢。万一我们还要到其它的星球上,说不定还有天花。另外一种就是说一定要消灭,不然的话恐怖分子万一要摧毁了某一个我们的P4实验室,那不得了,所以还是消灭的好。所以到现在为止,说是到年销毁,没有销毁,9.11以后更不销毁了。所以就说明什么呢,外因的问题可以改变群体的内因,可是外因和内因之间的关系其中有很多人文的因素在里面,这就是社会的因素了。
所以在健康和疾病当中,有不少的外因和内因的,我们也只触及了很少,我们今天只讨论了基因,讨论了免疫,讨论了接种疫苗。所以我们要怎么样来用宏观和微观的办法、技术和手段,来通过外因、环境因素来和人的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我希望我们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果。另外外因和内因的问题,在医学的很多地方还会有,那么今后我们还有其他的课程,老师们也会跟同学一起讨论,我们就希望这门课程,通过我们的讨论和同学之间的思考,希望我们能够把这门课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创新,使得我们同学和我们自己对人文和医学的关系不断地深化。
END转载授权,研究合作,请联系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