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有形成分检查的金标准是显微镜镜检。管型检查应低倍镜观察20个视野,细胞应观察10个高倍镜视野。细胞以最低数~最高数/HP、管型以最低数~最高数/LP报告。
2、尿沉渣检查标准化要求:取尿10ml离心,采用水平式离心机,相对离心力(RCF)g,转速-转/min,离心5min。手持离心管45°~90°弃除上层尿,保留0.2ml尿沉渣,轻轻混匀后,取1滴置载玻片上,用18mm×18mm或22mm×22mm的盖玻片覆盖后(注意防止产生气泡)镜检。
3、尿酸碱度和渗透压对尿有形成分的影响
有形成分
红细胞
白细胞
管型
高渗尿
皱缩,体积变小,星形或桑椹状
体积缩小
可存在较久
低渗尿
膨胀,体积变大,不定形,无色,影型细胞
膨胀,易破坏
易崩裂
酸性尿
可存在一定时间,体积缩小
体积变小,能存在一定时间
可存在较久
碱性尿
溶解破裂,形成褐色颗粒
膨胀,形成块状结构
溶解,崩溃
4、尿有形成分参考区间
检查方法
RBC
WBC
管型
未离心尿
0~偶见/HPF
0~2/HPF
0~偶见/LPF
离心尿
0~3/HPF
0~5/HPF
0~1/LPF
定量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板
男0~12/ul
男0~12/ul
0-1/ul(不分性别)
女0~24/ul
女0~24/ul
1小时尿液有形成分计数
男<3万/h
男<7万/h
<3个/h(不分性别)
女<4万/h
女<14万/h
尿有形成分检查的临床意义(一)细胞
1、红细胞
(1)血尿分为三种:①均一性血尿(非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畸形红细胞类型不超过两种以上;②非均一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尿中畸形红细胞类型在两种以上;③混合性血尿,为正常红细胞与畸形红细胞混杂的血尿,如一畸形红细胞为主的混合性血尿,多为肾小球性。
(2)临床意义:①肾源性血尿: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②非肾源性血尿:如泌尿系统自身疾病(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异反应、先天性畸形等)。
2、白细胞
(1)尿中的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偶尔见到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2)在低渗尿液中可以见到“闪光细胞”,主要见于肾盂肾炎。
(3)脓细胞是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细胞外形多变,不规则,结构模糊,浆内充满粗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常成团,边界不清,已为死亡细胞。
(4)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尿中可出现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某些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药物所致变态反应等。
3、上皮细胞
(1)尿上皮细胞来源:主要来自肾小管、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2)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有时细胞内可见数量不等的含铁血黄素颗粒或脂肪小滴,此时又称复粒细胞。尿中一旦增多,即提示肾小管病变。
(3)移行上皮细胞:由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近膀胱段等处的移行上皮组织脱落而来。
(4)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在肾盂肾炎时可大量出现。
4、尿液中的大吞噬细胞一般指单核细胞。小吞噬细胞是中性粒细胞。
(二)管型
(1)管型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①尿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或细胞,特别是来自肾小管分泌的T-H糖蛋白;②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和酸化的能力。③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2)正常人尿中可见透明管型,明显增多见于肾实质性病变。
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白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盂肾炎。
肾上皮细胞管型是排斥反应的可靠依据,还可见于肾小管病变。
肾功能不全或肾淀粉样变见蜡样管型。
颗粒管型(颗粒含量超过管型容量的1/3)的出现提示有肾实质性病变。
脂肪管型见于肾病综合征。
肾脏移植排斥反应可见淋巴细胞管型。
宽幅管型(宽大管型)见于肾衰。若在慢性肾炎晚期出现,提示预后不良。
(三)尿结晶检查
(1) 常见生理性和病理性结晶种类及临床意义
生理性
意义
病理性
意义
草酸钙结晶
无
胱氨酸结晶
肾或膀胱结石
尿酸结晶
急性痛风症
胆红素结晶
见于各种黄疸患者、肝癌、肝硬化和有机磷中毒等。
非晶形尿酸结晶
无
酪氨酸结晶
急性肝坏死、急性磷中毒、糖尿病性昏迷、白血病或伤寒等
马尿酸结晶体
无
亮氨酸
磷酸盐类结晶
肾小管性酸中毒、长期卧床骨质脱钙等。
胆固醇结晶
膀胱炎、肾盂肾炎或有乳糜尿的患者;偶见于脓尿患者。
碳酸钙结晶
无
磺胺类结晶
服用磺胺类药物
碳酸铵结晶
无
含铁血黄素
红细胞大量破坏时
7、尿中见包涵体是病毒感染的诊断依据。
8、正常尿液无菌。
●粪便中常见医学蠕虫卵的形态
●疟原虫形态
●尿液管型和结晶
●四种疟原虫姬氏染色各期形态
●细说血脂,再看不懂您就下岗吧!
●质量失控常见原因汇总,必须收藏!
●检验职考那都不是事儿!您得具备正确的打开方式!
●检验医师应该掌握的临床疾病实验室检查及结果分析戳原文,检验医学推荐用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