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俗语“春分在正月,冬分在腊月”,这句话指的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也有阴历的春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我们要弄清楚这句话俗语的意思,下面我们一起来剖析:立春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且立春节气有岁首之说,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生辰八字”,在立春之后,就可以知道立春已经年长一岁了。立春气的到来时间比较固定,一般是每年的2月3日~5日,实际是哪一天要看太阳光到达黄经°才是哪一天,而年的2月3日是立春,今天早些时候是2月1日,也就是立春的第二天。二月初三是阳历年,如果我们看黄历吉日,每天都是按阳历年干地支日来算的。2月3号,阳历是农历腊月22号,壬午日。腊月也就是农历十二月。如此一来,二月3号就是春分,二月22号,说明立春在正月,也就是立春的第二个节气,立春在农历年,也就是农历年的第二十五个节气。瓮里米生虫:从字面上理解,这个字是指把稻子放在一个农户用来放稻子的瓮里发现米虫。米虫是内寄生于米粒残余幼虫,经历外界温度升高,环境湿度也达到一定程度后,又会生米虫。一般而言,夏秋季节是水稻生虫发生的基本季节,由于这两个季节气温较高,气温较冷,水分较少,有利于水稻产卵。在寒冷和湿润的温度下,虫子在窝里必须要有足够的稻谷,这两种条件都是虫子可以生长的。这里还告诉大家,当时是农民丰收的时候,水稻大丰收,家里的米多了,多得米都生了虫。当然,这是因为立春节气在正月,有一天出现了大旱。立春在正月,表明年春天提前,农民有充足的时间来耕种,农民就能稳定地发展起来,这样粮食作物生长得好,农民就能获得丰收,所以说春分在正月还是大丰收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yf/1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