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说七年难逢九月润,百年难逢初一

农村老话说“七年难逢九月润,百年难逢初一春”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历法指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计算日期和气象变化的通用的方法,我国现在用的历法是从汉朝开始传下来的,称为“农历”、“阴阳历”、“黄历”等。人们通过农历去计算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情,围绕历法人们又相继设置了节气,围绕节气的规定来进行农业生产,这也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伟大进步。当然后来人们根据历法、节气、名人等又设置了很多的节日,比如除夕就是一年当中的最后一天,端午就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而设置的。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历法都是阳历,是一种以太阳公转周期为基础的历法。闰年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闰年分为普通闰年和世纪闰年两种,普通闰年指的是能被四整除但不能被一百整除的年份,世纪闰年指的是能被四百整除掉的年份,闰年是因为一年的实际时间要比我们现在使用的计算方式多,所以每隔几年就会有一个闰年。“七年难逢九月闰”意思是说,即使有七个闰年也很难碰到一个闰九月,闰九月指的是一年出现两个九月。从历史上来看,闰九月的发生概率是十分低的,在我查到的一些资料中也就只有年和年出现过闰九月。在我国民间的说法是,每十九年会出现会出现七个闰年,也就会出现一个闰月,其余年份则是正常的年份。立春表明春季来临,万物开始复苏,按照公历的算法,每年的立春都是在固定的时间,也就是每年的二月四日。但是按照农历来计算的话,立春的时间就有很多变化,比如19年的立春就在18年的大年30,所以就导致19年成了人们口中的“寡妇年”。立春和春节在同一天的概率确实非常小,离我们最近的应该是在年的时候,所以我国古人说的俗语也是非常有道理的,说尽天下事,道尽了很多的规律。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yf/12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