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时记丨今日立春,且盼东风绿江南浙江日

立春,俗称“打春”。立春,“立”寓意着开始,象征着寒冷冬日的逐步隐退和春天的悄然来临。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立春后第一个五日,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第二个五日,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第三个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消融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背负着一般漂浮在水面上。而浙江刚刚下过最具中国风的雪之后,进入了冷冽的融雪天。寒意中,你是否在期待“春风又绿江南岸”?迎春打春牛立春这天,在浙江苍南县灵溪镇,家家户户都在门庭前堆放了樟树枝叶,点燃并放烟花爆竹,孩童从火堆上跃过,并大声念着吉祥话,热热闹闹着迎接春天的到来。立春前几天,市场上就出现了贩卖樟树叶的小摊,干树叶一叠叠累积着,当地人看了就一目了然:哦,立春要到了!昔时,人们会在中庭、门前、阶沿等地上放置一些樟树树叶,杂以干柴。一到立春时辰,便自外向内点燃树堆,并放烟花爆竹。家家以枝叶引火入室,念着“旧春去,新春来,保佑今年大发财”的吉祥话,已宣达春气。旧时,人们还会以“打春”来迎接春天。“打春”即“打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打去的懒惰和一切不好的运气,鞭策自己勤劳奋斗,迎来吉祥和顺利。同中国人一样,韩国人也十分重视立春。人们身穿韩服,在传统民宅梧村宅的大门上张贴白纸黑字的“立春帖”,祈愿大吉大利,一年间有幸运和喜庆相伴。祭春九华立春祭立伴着老农的一声吆喝,身披红色绸布的“春牛”走向田间,在结实的土地中犁开深深的一道沟,开始了新春的第一耕。每到立春之日,衢州柯城区九华乡的村民们便会在梧桐祖殿前举行古老的立春祭祀活动:摆上三牲祭品和米饭,预祝来年丰收;在春神殿前的田里赶牛开耕,在翻好的地里种下青苗。此外,悬挂二十四节气灯笼、接春、祭春、鞭春牛、抬春神巡村赐福、演戏酬神等民俗仪式,皆体现了积淀深厚的农耕文化。年5月,“九华立春祭”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立春祭祀活动,表达的是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物丰盛等愿望。“九华立春祭”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节气文化,也使得村里家家户户形成孝善文化,乡风淳朴,民风和谐。秀春雍正籍田图。杭州的玉皇山南有一片八卦田。这是多年前曾是南宋皇帝的亲耕籍田。南宋绍兴十三年()正月,宋高宗赵构在每年春耕开犁时,到此行“籍礼”,执犁三推一拨,以祭先农。所谓“籍田”,指的是天子躬耕过的田地,可视为皇帝亲自耕田的象征性行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古代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一次“犁田秀”,表达农耕社会对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的祈祷。杭州八卦田。立春“籍田”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文献记载,汉唐宋明清历代帝王都会选在农历二月初搞一次“耕田秀”。而宋仁宗又堪称亲耕积极性最高的一个帝王。他说:“我既然开犁,就没必要遵循古制,愿把这块田犁完以劝导天下老百姓重视农耕。”吃春立春这一日,北方民间讲究要买个萝卜来吃,叫做咬春,还会吃春饼。而在江南,立春这一天,人们有吃春卷的习俗。春饼和春卷,虽然外形相似,但与北方春饼做好饼之后,包着菜吃不同,春卷是用干面皮包馅心,经煎、炸而成。根据馅的不同,春卷分为豆沙春卷、花生春卷、白菜肉馅春卷、荠菜春卷等。和春饼相似,春卷代表了迎春喜庆的吉兆。迎了春,也吃了春。这人啊,也与天地万物将荣待生,提起了一天暖过一天的盼头。作者:衢州柯城区郑利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yf/12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