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立春标志着干支年和24节气年新的一年的开始。有些朋友在中学时学过24节气,但却忘记了24节气的顺序和口诀。今天就帮朋友们一起复习回顾一下24节气口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来六、二一,下半年来八、二三。(每月两节不变更,相差不过一两天)”。
春(立春):春季开始。开始备耕。2月。
雨(雨水):雨水增多。备耕备肥。2月。
惊(惊蜇):蜇即虫,虫子从冬眠中惊醒过来了。适合育苗。3月。
春(春分):春天昼夜平分之时,太阳直射赤道,太阳将继续北移。3月。
清(清明):山明水秀,草木繁茂。农作物播种的好时光。4月。
谷(谷雨):雨量充沛,滋润谷物快速生长。4月。
夏(立夏):夏季开始。5月。
满(小满):冬小麦等作物开始饱满。5月。
芒(芒种):冬小麦等作物成熟,出现麦芒。冬小麦开始收获。6月。
夏(夏至):夏天酷暑将至。此时白天最长,吸收热量最多,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将开始南移。冬小麦收获。6月。
小暑:酷热但未最热。7月。
大暑:最酷热之时。7月。
秋(立秋):秋季开始。8月。
处(处署):处即止,停止酷热。8月。
露(白露):天气转凉,地面结露。开始秋收。9月。
秋(秋分):秋天昼夜平分之时,太阳直射赤道,太阳将继续南移。秋收。9月。
寒(寒露):露出寒意,快要结霜。10月。冬小麦播种。
霜(霜降):出现结霜,降霜。10月。
冬(立冬):冬季开始。11月。
雪(小雪):出现轻度下雪。11月。
雪(大雪):大雪纷飞之时。12月。
冬(冬至):寒冬到了。太阳南移到南回归线,将开始北移。数九寒冬开始。12月。
小寒:进入严寒(但未最寒)。1月。
大寒:最寒冷之时。1月。
“上半年来六、二一,下半年来八、二三”的含义是,每年从公历(阳历)2月立春开始,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公历(阳历)上半年(1-6月)每个月两个节气一般在6日前后和21日前后,下半年(7-12月)每个月的两个节气一般在8日前后和23日前后,相差约一两天。不信您翻看一下日历,是不是这样?
注意:冬至是太阳直射到了最南点(南回归线23°26),即将北移回去。此时我们北半球白天最短,阳光照射时间最少,但却并非最冷的时候。打个比喻,就像下雪,冬至前的小雪和大雪并不最冷,冬至过后的小寒和大寒(大雪融化时)才是最冷的。或者说冬至像刹车,刹车过后还有一段惯性距离,车停时才是最远距离(最冷的时候)。夏至也一样,太阳到了最北点(北回归线),即将南移。此时白天最长,太阳照射时间最多,但并非最热的时候,夏至过后的小暑大暑才是最热的时候。
冬至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共9个九天),约到惊蛰结束,期中3九或4九期间最冷(即1月小寒大寒到2月立春之间)。24节气是中国古代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宝贵经验总结,熟记24节气有利于我们形象地记忆一年的气候变化,知农时方能识农务,作为中国人也是必备的常识之一。24节气顺序和口诀您记住了吗?